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8805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险预控管理程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1.3.1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4.1.3.2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

4.1.3.3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

4.1.3.4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4.1.3.5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1.4由安管办对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以下能力:

4.1.4.1熟练掌握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

4.1.4.2熟悉煤矿八大事故类型及其内涵。

4.1.4.3能正确使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4.1.4.4能区分固有危害、行为危害和程序危害之间的区别。

4.1.5收集和保留用于危险源辨识有关资料

4.1.5.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4.1.5.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4.1.5.3矿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4.1.5.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

4.1.5.5其他相关登记表:

《设备登记表》、《设施登记表》、《材料登记表》、《工器具登记表》、《紧急情况登记表》、《工种和岗位登记表》、《工作场所登记表》、《工作任务登记表》及其他相关登记表。

4.2危险源辨识

4.2.1分单位组织危险源辨识工作。

4.2.2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

4.2.2.1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为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为了保证辨识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在辨识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访谈、观察、交流、询问、查阅有关资料。

4.2.2.2工作任务分析法用于辨识煤矿现有工作条件下所有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

事故机理分析法用于辨识煤矿重大危险源。

各单位根据危险源辨识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辨识方法。

4.2.3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危险源首先需要建立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清册,再根据每项工作任务列出具体工序,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

并组织相关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审核、完善。

4.2.4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

4.2.4.1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4.2.4.2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4.2.4.3人、机、环、管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a.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b.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c.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

d.决策失误;

e.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

f.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g.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2)机的不安全因素

a.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

b.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

c.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d.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e.设备保护不齐全、失效;

f.防护设施不齐全、不完好;

g.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不清晰、不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

h.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矿井不良或危险的自然地质条件;

二是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是指:

a.水的威胁;

b.顶帮的威胁;

c.瓦斯煤尘爆炸威胁;

d.火的威胁;

e.其他自然地质威胁;

f.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

g.工作地点照明不足;

h.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

I.采掘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布置不合理);

j.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k.巷道路面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

l.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

m.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

n.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4)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a.组织结构不合理;

b.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

c.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

d.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

e.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

f.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

g.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

h.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

I.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

j.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4.2.4.4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1)瓦斯事故:

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瓦斯窒息(中毒)等。

(2)顶(底)板事故:

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等。

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

(3)机电事故:

指触电、机械故障导致的事故。

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4)爆破事故:

指爆破崩人或设备、爆破引起的火灾、火药或雷管爆炸、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5)水灾事故:

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

(6)火灾事故:

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7)运输事故:

指运输工具、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

(8)其它事故:

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

4.2.5按照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对上述各类事故进行事故机理分析,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找出控制事故的关键因素及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或应急预案。

4.3风险评估

4.3.1危险源的风险分析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应逐一进行风险评估;

使用统一风险评估表格进行风险分析,包括风险大小、事故类别、风险等级等内容。

4.3.2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

具体的衡量方式和赋值方法见风险矩阵表。

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见下表)。

风险

矩阵

中等风险

(Ⅲ级)

重大风险

(Ⅳ级)

特别重大风险

(Ⅴ级)

有效类别

赋值

可能造成的损失

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

由于伤害估算的损失(元)

一般风险

(Ⅱ

级)

6

12

18

24

30

36

A

多人死亡

500万以上

5

10

15

20

25

B

一人死亡

100万到500万之间

4

8

16

C

多人受严重伤害

4万到100万

3

9

D

一人受严重伤害

1万到4万

低风险(Ⅰ级)

22

E

2

一人受到伤害,需要急救;

或多人受轻微伤害

2000到1万

11

F

1

一人受轻微伤害

0到2000

L

K

J

I

H

G

不可能

很少

低可能

可能发生

能发生

有时发生

发生的可能性

估计从不发生

10年以上可能发生一次

10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5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每年可能发生一次

1年内能发生10次或以上

发生可能性的衡量(发生频率)

1/100年

1/40年

1/10年

1/5年

1/1年

10/1年

发生频率量化

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备注

30-36

Ⅴ级

18-25

Ⅳ级

9-16

Ⅲ级

3-8

Ⅱ级

1-2

低风险

Ⅰ级

风险矩阵表

4.4风险控制对象、控制标准与控制措施的制定

4.4.1风险控制对象的确定

4.4.1.1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基础上,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确定相应的风险管控对象;

4.4.1.2从员工身体状况、个体防护、工器具使用、遵章规范作业等环节确定;

4.4.1.3从设备选型、维护保养、设备保护、防护设施、警示标识等环节确定;

4.4.1.4从作业场所周边环境、作业空间、人机工程等环节确定;

4.4.1.5从管理制度、标准及措施是否有效合理等环节确定。

4.4.2风险控制标准的确定

4.4.2.1控制标准编制应遵从针对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全过程原则、可量化考核原则;

4.4.2.2控制标准编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等要求;

4.4.2.3控制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

4.4.3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4.4.3.1控制措施制定按照消除、替代、隔离、联锁、弱化、控制、预警或预先控制、接触控制、事后控制的顺序;

4.4.3.2控制措施制定遵从针对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全过程原则、可量化考核原则;

4.4.3.3控制措施制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等要求;

4.4.3.4控制措施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其有效性。

4.5风险控制标准与措施的审核与发布

4.5.1各单位将修改后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初稿提交审核小组审核,进一步修订完善,对危险源进行归类总结,形成各单位《风险概述》,安管办在各单位风险概述的基础上形成《矿井风险概述》。

4.5.2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组织矿井风险管理小组对危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修改稿进行最终审核,定稿后各单位组织本单位员工贯彻学习,保留学习记录。

4.6危险源增减与升降级管理

4.6.1各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随时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将辨识结果上报安管办,由安管办统一负责对全矿范围内增减与升降级的危险源进行管理。

4.6.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执行持续风险评估:

4.6.2.1改扩建项目实施前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