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官僚组织理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8799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Word格式.docx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韦伯官僚组织理论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Word格式.docx

1921年未完成遗稿《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由遗孀玛丽安娜整理以《经济与社会》书名出版。

二、韦伯官僚制理论的现实(实践)基础

(一)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第一,在实践方面,韦伯通过对德国市民阶级的分析,指出德国的市民阶级没有成熟到成为德国民的政治领导阶级,他们“有着情愿服从于官僚支配的心态,市民阶级的价值取向可以允许权力与文化政等问题被化约到技术层面,而政治可以被缩小到一个完全形式地维持国家存在的状况,不许有任何内容的实质目标——仅仅只是毫无信仰的日常照顾而已”。

“政治厌倦症”、“非政治的精神”成为德国市民级的价值取向。

因此这就为韦伯官僚制理论中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提供了实践基础。

第二,在理论方面,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与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两分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威尔发表于1887年的《行政学研究》一文被称为是现代美国公共行政研究的起点,他本人也因此文而成为国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

他在书中指出,“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

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进行什么工作。

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当的工作。

”为了政府成功有效地完成工作,威尔逊又进一步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原则,即把政制定与政策执行分开,“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远。

”这种理论的建构就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体系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持,因此,有人把韦伯的官僚制论模式称为韦伯—威尔逊模式。

(二)科学管理原理。

20世纪初,泰罗所领导的科学管理运动以及构建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巨大的声势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科学管理的主要贡献表现在:

第一对事不对人的管理。

这就剔除了管理者在管理中的价值影响,也为韦伯官僚制理论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区分奠定了基础。

第二,制度和程序化的管理模式。

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组织由小规模的手工场向大规模现代工厂转变的基础上的,因此,其管理模式是以制度与程序为主的,这充分体现了韦伯的具理性与形式理性。

第三,管理的分工与分权。

在科学管理中,泰罗在组织的横向和纵向上都提出了分工横向的分工表现为技术与知识的分工,而纵向上则表现为管理权与操作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这些都为韦伯官僚制理论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在行政管理上重视技术和知识理性提供了根源。

(三)文官制度的确立。

19世纪70-80年代英美两国先后建立了文官制度,即国家公务员制度。

随着英美两国公务员制度的一步发展,西方大多数国家相继确立了公务员制度。

文官制度的建立实行了新的人事管理原则,主要包法制化、职业化、专业化、价值中立、政务官与业务官分离等原则,这些原则为韦伯官僚制理论的现实奠定了基础。

如职业化、专业化原则体现了技术理性的特征,而法制化、价值中立、政务官与业务官的离则体现了形式理性的特征,这些都是韦伯构建官僚制理论的核心内涵,因此,我们可以说,韦伯官僚的工具理性特征就是通过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从理论走向实践的。

三、.韦伯官僚组织

(一)核心概念

1.权力(power):

无视人们的反对,强使人们服从的能力;

权力与服从(obedience)相对应;

2.权威(Authority):

政当化的统治,是权力的一种特殊形态,两个特征:

(1)自愿服从;

(2)存在着一套支持统治的正当性的信仰体系;

3.正当性(Validity):

指人们愿意服从该权威(统治)并根据该统治系统的相应命令来行动的可能性,这种正当性可能出于不同的基础:

传统\情感\某种价值信念\某种成文规定,等等;

不同的正当性基础,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正当统治.

(二)权威合法化的方式与组织类型分析

1.超凡权威与神秘化组织

超凡魅力:

来源于人的崇拜和追随;

神秘化组织(chrismatic):

这种组织行使权威的基础是基于统治者个人的人格,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

统治者个人的人格特征:

超自然/超人的力量或品质,因而具有人格魅力,如宗教先知,智者,战争英雄,救世主,政治领袖,可归为四类:

(1)北欧神话中的熊皮武士

(2)萨满教的女巫(3)先知与救世主(4)文人或知识分子;

两个特征:

反对经济上的考虑(经济上的平均主义);

内在的不稳定性;

2.传统权威与传统型组织

传统型权威:

基于传统习惯或世袭得来;

两种形式:

世袭制与封建制;

特点:

A.统治者与服从者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自然的亲缘关系,统治者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身份;

B.与特定的经济组织形态---即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紧密联系;

C.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宗教特性;

3.法定权威与合理化

法定权威:

由理性和法律规定的权力;

合理—合法化组织:

即以理性和法律规定为基础行使权威(统治)的组织;

在该组织中:

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逻辑一致的各种法律规则以及得到法律授权的管理人员所发布的命令,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是对组织规则的服从,与领导者个人的品质,能力,学识关系不大.不依赖于与个人有关的身份或属性,是一种非人格的权威统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法律上地位平等,都受组织规则的约束;

(1)何为合理化(rationality,理性):

因为它被专门用来作为实现某些既定目标的手段:

即组织是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何为合法化(legitimacy):

因为此类组织中有着一系列规则和程序,一定时候在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的组织成员必须依据相应的规则程序去行使他的权威;

韦伯称这种类型的组织为“官僚制”(bureaucracy),又译为“科层制”,韦伯认为,官僚制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态,所谓理想,并非指“应当”或“合乎需要”,而是指组织的一种纯粹或标准模式,一种标准的组织形态;

官僚制是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权威制度.

4.韦伯对三种类型组织的评价

A.超凡魅力:

非理性,过于感情色彩,过于神秘,不宜作为现代管理组织的基础;

B.传统权威型:

服从传统,领导者的作用在于维护过去的传统,效率最低,也不宜作为现代管理组织的基础;

C.只有法定权威适合于现代管理组织,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谨慎的公正”:

a.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

b.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c.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而是受到规则的约束;

四、官僚制及其特征

1.官僚制的含义:

一种以法理型权威(统治)为基础,具有专业化功能和固定的规章制度,设科(部)分层的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组织制度或管理形式;

2.官僚制的特征:

(1)(合理的)专业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力等级系统: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档案):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专业培训:

(7)合理合法的人事管理制度(工资\升迁\任用)

五、韦伯所认为的官僚制的优劣

优:

技术效率

A.严密性;

B.合理性;

C.稳定性;

D.普适性;

劣:

A.官僚体系庞大而致行动缓慢,压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效率低下;

B.官僚主义弊端(bureaucratism);

C.理性主义导致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沦为工具而不再是目的,即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冲突);

六、评价

1.韦伯理论具有巨大的社会政治意义: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型的工业化大企业发展迅速,这种新型的组织需要有稳定,严格,精细,可靠的管理,韦伯认为官僚制则是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理想管理形式;

(2)他强调以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的必要;

抨击旧的传统以及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控制;

(3)因此韦伯所解决的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组织的合理化;

(4)由于其理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故也被誉为德国的亚当斯密;

2.韦伯理论的学术意义:

–最早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进行研究,“组织理论之父”

(1)开启了组织(行为)理论研究的先河

a.提出了一个对不同组织的性质,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尤其是三种组织形态的分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b.从权力(权威)的视角来研究组织类型,开创了组织研究的新方向;

(2)构建起一整套现代行政管理体系的规则/原则(其对官僚制特征的描述揭示出了现代行政组织的许多重要管理原则如专业分工,层级节制,考试录用,职责权限,工作报酬等)

(3)强调法理型权威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性;

强调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控制,促进了管理法治化,科学化;

(4)讲求效率的行政观,符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

3.韦伯理论的局限性:

(1)高度纯化的理论描述,与现实中的组织有差距;

(2)偏重于静态研究,过分强调机械的正式组织的功能,忽视了组织运作的过程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

(3)偏重于对组织内部形态和管理结构的分析,缺乏对组织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探讨;

(4)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划分,忽视宏观协调;

(5)过分强调人员稳定,导致组织惰性;

过分强调年资在升迁中的意义,导致论资排辈;

(6)过分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忽视了组织成员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