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促进新材料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上海促进新材料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促进新材料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先进基础材料.................................16
四、发展措施.........................................17
(一)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工程.......................17
(二)加快新材料产品推广应用.......................17
(三)培育新材料产业企业主体.......................17
(四)优化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18
(五)推进新材料跨界跨境发展.......................18
(六)加大新材料发展政策扶持.......................19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新材料产业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建设制造强国、巩固国防军工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代新材料造就一代新装备,一代新装备需要一代新材料”,每个工业强国的崛起,都需要雄厚的材料工业作为坚强支柱。
加快发展具有上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对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引领材料工业创新换代、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满足民生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行业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效
一是产业地位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上海新材料产业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产值年均增长3.24%。
至2015年,新材料产值1966.85亿元,占原材料工业的36.51%,比重逐年提高,按可比价比较比上年度增长1.6%,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24.39%,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上海市新材料产业规模
表1原材料产业分领域产值表(亿元)
行业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钢铁
1812
1561
1555.48
1488.17
1193.62
石化
3917
3932
4274.88
3941.84
3482.10
有色
492
461
473.26
446.38
389.23
建材
395
345
344.01
358.40
322.23
原材料总产值(合计)
6616
6299
6647.63
6234.79
5387.18
新材料产值
1731
1707
1984.81
1951.19
1966.85
占原材料工业比例(%)
26.2
27.1
29.9
31.3
36.5
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积极推动上海化学工业区、高桥地区、金桥地区和金山第二工业区等地区的国内外优势材料企业创新转型,向高端延伸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效益。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521家,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312家、产值1066.78亿元、产值占全市新材料54.2%;
新型金属材料生产企业108家、产值676.43亿元、占34.4%;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比重逐年上升,合计产值占11.4%。
三是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通过不断调整和引导,进一步推进区域新材料产业有序集聚发展,依托本市优势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科学布局重点产业集聚区,联合区域内优势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内新材料产业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推动重点材料和重点项目的发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的局面。
“十二五”期间,本市新材料企业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至2015年,园区内企业数占总量的74%、产值占90%以上。
四是产业实力持续壮大。
充分激发本市新材料市场活力,发挥资本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平台优势,加强项目进度跟踪,新材料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研发能力继续增强,产业化技术更趋成熟。
大型光学部件材料、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耐热耐蚀镁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超超临界火电用钢、高性能粘结稀土磁体、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等相继研发研制成功。
企业向新材料生产制造转型更加积极,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优势企业日益发展,新材料产品逐渐增加,产业整体实力逐步提升。
(二)发展环境
一是全球新材料产业受到高度重视。
世界发达国家将新材料作为回归实体经济、抢占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的重要基础,先后制定多项国家战略规划,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主导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
跨国新材料巨头企业在高端领域占主导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亚太地区成为新的投资热点,部分新材料产业链向亚太地区转移,通过增加投资规模、拓展投资形式、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提升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布局,也带动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二是我国新材料产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在研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材料工业基础雄厚、产业技术不断提高、区域布局特色逐步形成等特点,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发展各有侧重、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新材料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新材料作为“中国制造2025”锁定的十大领域之一,将迎来更强劲的发展机遇。
三是上海新材料产业步入创新突破关键期。
上海制造业的高端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组织和分工体系变化,抓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契机,将带动上海新材料产业焕发创新活力。
上海新材料产业在人口、土地、环境和能耗的硬约束下,一方面导致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企业落户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将促使各类人才进一步集聚、上海新材料研制能力和实力的优势更加突出。
同时,上海新材料产业还面临一些软肋:
在创新能力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新品开发速度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长期依赖于跟踪仿制。
在市场开拓方面,高端市场突破艰难,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
在应用研究方面,科研力量缺乏分层,科研团队更倾向于“短平快”的应用研究,欠缺基础应用研究和数据积累,同时熟悉材料制备工艺和精通工程化装备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在产学研用方面,衔接松散,新材料研发创新技术集中在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缺乏与大型企业的深度融合,良好的协同创新模式和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形成。
上海新材料产业要紧紧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制约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集聚产业资源,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生产一批国家战略和市场急需的新材料,实现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核心理念,充分结合“互联网+”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对接《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坚持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把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作为主攻方向,研发研制一批先进制造业需求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前沿新材料,培育提升一批市场需求迫切和为重大工程配套的关键战略新材料,巩固发展一批具有优势基础和规模的先进基础材料,着力提升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双跨越。
(二)发展原则
——坚持需求导向。
面向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重视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和推广应用,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市场环境改善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
——坚持创新引领。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激发新材料企业创新积极性,加强基础研究和数据积累,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紧密合作体系。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加快新材料产品开发,提升新材料产业的创新水平。
——坚持融合发展。
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相互衔接,促使新材料产业与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在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中,不断催生新材料,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中,不断带动材料工业升级换代。
加快军民共用材料技术双向转移,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新材料研发、制备和使役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材料可再生循环,优化传统材料工业发展模式,走低碳环保、土地集约、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上海要以提升制造业能级为核心,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研发创新核心基地之一,为我国从材料大国迈向材料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努力达到2%以上。
二是产业规模稳步上升,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5%,进一步打造一批跨国大型材料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材料企业。
三是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打造一批创新能力显著、资源配置合理的新材料区域集群。
四是新材料比重更加突出,占原材料工业比例达到50%。
在重点领域实现提质增效、赶超发展,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和产业支撑。
三、发展重点
(一)前沿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性和颠覆性强等特征,部分品种当前不具备大规模应用,却是引领新材料技术发展方向、催生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十三五”期间,围绕制造业创新需求,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前沿材料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注重原始创新,加快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
重点研发创新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石墨烯材料、3D打印材料、智能纤维等前沿新材料。
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
发展目标:
实现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制备和性价比的提升;
实现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超导电机等超导应用器件的产业化研发。
发展重点:
稳定基带和先涂镀的种子层、阻挡层和帽子层质量,提高超导层载流能力。
开展基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超导电缆为主体的超导应用器件的开发;
开展相互衔接完善的超导产业链布局和相关超导电力示范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超导应用器件要求的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实现超导器件的市场应用。
重点发展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超导电缆、超导电磁加热装置、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和超导电机等。
发展路径:
采取上下游多单位共同协同推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