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8027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

《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docx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31页图12.1-1,然后提出问题:

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

二、新课讲解

像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31——思考:

如图(p32图12.1-2),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

将△ABC沿BC翻折180°

得到△DBC;

将△ABC旋转180°

得△AED.

ADADE

BC

BCEFDBC

(1)

(2)(3)

归纳: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在图中,点A与点D重合.点B与点E重合.我们把这样互相重合的一对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AB边与DE边重合,这样互相重合的边就叫做对应边;

∠A与∠D重合,它们就是对应角.△ABC与△DEF全等,我们把它记作:

“△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ABC和⊿DEF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EF。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思考:

如课本P32—思考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

对应角呢?

归纳: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三、例题讲解

例1如右图

(1),⊿ABC≌⊿DCB,指出所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

对应边有AB与DC,AC与DB,BC与CB;

对应角有∠ABC与∠DCB,∠A与∠D,∠ACB与∠DBC.

例2如右图

(2),已知⊿ABC≌⊿DEF,⊿DEF的周长为32cm,

DC=9cm,EF=12cm,求⊿ABC各边的长。

解:

∵⊿DEF的周长为32cm,DC=9cm,EF=12cm,

∴DF=32-9-12=11cm

又∵⊿ABC≌⊿DEF

∴AB=DE=9cm,BC=EF=12cm,AC=DF=11cm。

答:

⊿ABC的各边长分别为9cm,12cm,11cm。

三、课堂练习

课本第32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了找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并且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一)从运动角度看

1.平移法:

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2.翻转法:

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3.旋转法:

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三)根据经验来判断

1.大边对应大边,大角对应大角

2.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

五、作业

课本P33习题12.1-第1、2题

 

第2课时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享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准备:

三角板、彩色粉笔、三角形纸片、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如图12.2-1图12.2-1

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图中相等的边是:

AB=A′B、

BC=B′C′、AC=A′C.相等的角是:

∠A=∠A′、∠B=∠B′、∠C=∠C′.)

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纸片(出示三角形纸片),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

怎样画?

根据定义,先量出三角形纸片的各边长和各个角的度数,再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角分别和已知的三角形纸片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样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已知的三角形纸片全等.请问,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

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解

探究1:

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

B'

C'

,使△ABC与△A'

,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

与△ABC一定全等吗?

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

(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

、50°

(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

(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

,—条边为3cm.

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探究2:

先任意画出一个△A'

,使A'

=AB,B'

=BC,C'

A'

=CA,把画好的△A'

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

,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观察,我们得到一个规律: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例l(课本P36-例1)如下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

△ABD≌△ACD.

证明:

∵D是BC的中点

∴BD=DC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例2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已知:

∠AOB.求作:

∠A/O/B/,使∠A/O/B/=∠AOB

作法:

(1)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与点C,D;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D的弧相交于点D,;

(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四、课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SSS.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六、作业

课本P45习题12.2-第9题

第3课时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

理解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规律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条件及其运用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分析、推理,并进行简单的证明.

通过画图、思考、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了解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开拓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三角板、彩色粉笔、圆规、三角形模型

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三角形中只给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四种可能,能说出是哪四种吗?

(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角一边.)

这四种情况中我们已经研究了两种,三内角对应相等不能保证两三角形一定全等;

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今天我们接着研究第三种情况:

“两边一内角”.

问题: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内角,那么它有几种可能情况?

(1.两边及其夹角.2.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按照上节方法,我们有两个问题需要探究.

先画一个任意△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C=A/C/、

∠A=∠A/(即保证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三角形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先画一个任意△ABC,再画出△A/B/C/,使AB=A/B/、AC=A/C/、∠B=∠B/(即保证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归纳总结:

“两边及一内角”中的两种情况只有一种情况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即: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

三、例题讲解

例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结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证明:

在△ABC和△DEC中

∴△ABC≌△DEC(SAS)

∴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四、课堂练习

1.已知:

AD∥BC,AD=CB(图3).

求证:

△ADC≌△CBA.

2.已知:

AB=AC、AD=AE、∠1=∠2(图4).求证:

△ABD≌△ACE.

五、课堂小结

  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六、布置作业

课本P43习题12.2-第2、10题

第4课时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角边角.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ASA”,并能应用它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

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

通过画图、探究、归纳、交流,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ASA”“AAS”.

探究出“ASA”“AAS”以及它的应用.

三角板、三角形纸板、圆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

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

各是什么?

(三种:

①定义;

②SSS;

③SAS.)A

2.今天我们接着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