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57943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

《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文档格式.docx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

[1]贫困家庭成员有着较高的健康需要,并且被满足的程度较低,其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显著性地高于非贫困家庭成员,但患病者治疗的比例显著性地低于非贫困家庭成员。

不良健康状态和贫困状态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互为因果的关系,如果干预措施缺乏,两种状态运动的结果极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2]目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大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已经建立,并已经覆盖了相当一部分的城乡居民,而且,国家还为城乡贫困人口建立了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同时,国家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药品生产流通制度改革,并于2009年决定新增8500亿元推进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

这些改革与建设对促进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

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仍然得不到充分满足,不断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对医疗服务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国民包括低收入居民、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仍然值得研究。

1993年以来,中国先后开展了四次国家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对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体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相关部门和学术机构也开展了一些专题性的调查研究。

这些调查研究对了解居民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状况、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相关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这些调查研究主要是关注居民整体或者最低收入群体状况,相对忽略了中低收入群体中收入在贫困线附近的边缘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状况,没有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需求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也没有为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提出建议。

因此,准确了解我国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现状与医疗消费行为,探讨影响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需求的各类因素,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寻找原因,为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提出可行的对策与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

对10个调研地区共计发放问卷2610份,收回2605份。

在核查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剔除了不合格问卷和极端值问卷48份,进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的有效问卷2557份。

在2557份有效问卷中,城市1654份,占64.7%,农村903份,占35.3%;

从地区来分,东部767份,占30.0%,中部496份,占19.4%,西部1005份,占39.3%,东北289份,占11.3%。

[3]在上述问卷中,符合中低收入标准的问卷合计1642份,其中城市1201份,占73.1%,农村441份,占26.9%;

其中东部535份,占32.6%,中部208份,占12.7%,西部688份,占41.9%,东北211份,占12.9%(见表6-1)。

表6-1调查样本分布特征

应当指出,我们确定的中低收入标准虽然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含义,而且从调查实践看总体符合各地实际,但是,由于不可能事先了解被调查家庭的总体情况,仍有相当数量(大约为37%)的被调查对象不属于“中低收入”家庭,属于我们前面所说的“高收入家庭”。

但是,由于我们调研时集中在“中低收入”标准选择样本,这里的高收入家庭也只是相对于我们确定的“中低收入”群体而言的,与国家统计局入户调查数据相比仍是比较低的。

同时,我们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分类,主要依靠问卷调查中被调查对象自报的家庭收入,考虑到人们的心理,实际收入状况也许更高一些,但我们没有办法和能力进行核实。

本项研究只能基于上述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主要针对1642份中低收入家庭问卷进行分析,但涉及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医疗消费需求行为的影响时,我们利用了2557份全部有效样本,把中低收入群体与相对高收入群体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

下面是我们根据问卷统计分析得出的主要看法和意见,没有特别注明的数据均来源于我们的调查。

二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需求的主要特点

1.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慢性病比较突出

中低收入群体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病情况以慢性病较为突出,所患慢性病中居前五位的是高血压、关节炎、心脏病、慢性疼痛、糖尿病,占所患疾病的一半以上,其中以高血压居首(见表6-2)。

过去一年家庭成员患慢性病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高血压(21.2%)、关节炎(14.1%)、心脏病(12.2%)、非关节炎引起的慢性疼痛(7.9%)、糖尿病(7.4%),合计占了62.8%;

最近一次患慢性病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高血压(21.2%)、关节炎(13.7%)、心脏病(11.0%)、非关节炎引起的慢性疼痛(8.1%)、糖尿病(7.0%),合计占了61%。

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8年患病率较高的五种病症分别是高血压、胃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脑血管病,占患病总数的48.3%;

2008年城乡低收入人口两周患病率为21.8%,略高于全人群(18.9%);

2008年低收入人口按人数和病例数计算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8.9%和24.3%,都高于全人群(分别为15.7%、20.0%)。

表6-2过去一年调查对象家庭成员患慢性病的情况

2.对健康问题比较重视,希望得到更多的医疗服务

从主观上来看,目前中低收入群体对健康问题比较重视,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主观意愿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在调查对象在患病时采取的措施、患病后是否看病、患病后是否吃药、对体检的看法等方面。

根据调查,人们一般都会到医疗机构看病,所占比例为59.4%(还有38%的中低收入者选择纯自我诊疗);

从最近一次家庭成员患病后是否看病的情况来看,患急性病去看病的比例为68%,慢性病为74.4%;

从患病后是否服用药品的情况来看,体现得更加明显,患病后服用药品的比率较高(不过自我服药行为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其中急性病为96.8%,慢性病为96.2%;

从对体检的看法来看,有80%的人认为体检有必要。

未来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意愿更加明显。

根据调查,在未来医疗服务的变化方面,会参加体检的占24.3%,居第一位。

随着将来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其医疗服务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会更加重视健康体检和疾病预防与治疗。

在感兴趣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式方面,常规体检、慢性病防治、上门医疗三项所占的比例接近2/3,为65.5%,此外,对健康教育和妇幼保健感兴趣的人也较多。

3.患急性病后倾向于选择基层医疗机构,患慢性病后倾向于选择大医院

总体来看,人们患急性病时倾向于到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患慢性病时倾向于到大医院(农村指县级医院,城市指三级医院)治疗。

在最近一次患急性病时的医疗机构选择方面,城市和农村排第一位的分别为连锁药店和村卫生室,属于基层医疗机构;

在患慢性病的医疗机构选择方面,城市和农村居第一位的分别为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见表6-3)。

根据历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近年来,城市居民就诊以医院为主,但社区卫生机构有所增加,农村居民就诊以乡、村卫生机构为主。

表6-3医疗机构选择的比较

4.患病后服用药品以国产西药和中成药为主

无论从过去一年家庭服用的各类药品的次数和最近一次患病后服用的药品种类来看,还是从过去一年各类药品的支出和最近一次药品的支出情况来看,国产西药均居第一位。

从过去一年内全家服用的各种药品次数来看,排序依次为国产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进口西药、其他药品;

其中,国产西药居第一位,平均为64.44次,其次是中成药,平均为24.43次。

从最近一次患病后服用的药品种类来看,第一位是国产西药,其中患急性病服用国产西药占61.6%,患慢性病后服用国产西药占26.6%;

第二位是中成药,其中患急性病服用中成药占29.9%,患慢性病后服用中成药占54.8%;

第三位是中草药;

第四位是进口西药;

最后是其他药品(见表6-4)。

总体来看,中低收入家庭患病后使用进口西药相对较少,与进口西药的价格较高和很多进口西药不在报销范围内有关。

表6-4患病后服用过的药品种类

5.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从患病情况来看,过去一年的慢性病患病情况中,城市家庭患心脏病的比例(13.7%)高于农村家庭(7.2%)、农村家庭患非关节炎引起的慢性疼痛的比例(14%)高于城市家庭(6.2%);

在过去一年患急性病情况方面,农村家庭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例(7.5%)高于城市家庭(5.8%)。

从诊疗措施的选择来看,农村家庭患病后没有采取措施的比例(1.9%)高于城市家庭(1.6%)。

从最近一次患病后是否看病和是否服药的情况来看,在急性病方面,城市家庭最近一次患急性病后看病的比例(67%)低于农村家庭(70.8%);

在是否服药方面,城市家庭患急性病后服药的比例(97.3%)略高于农村家庭(95.4%)。

在慢性病方面,城市家庭最近一次患慢性病看病的比例(74.6%)略高于农村家庭(73.8%);

在是否服药方面,农村家庭患慢性病后服药的比例(97.8%)略高于城市家庭(95.7%)。

在医疗机构的选择方面,城市家庭在患慢性病后去药店尤其是连锁药店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农村家庭,这与药店在农村的分布较少有关。

在药品种类的选择方面,选择药品种类的排序相同,但城市家庭选择进口西药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家庭。

三影响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的相关因素

关于中国居民的医疗行为和医疗需求问题的调查研究已经不少。

饶克勤采用四步模型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门诊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发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和医疗保障制度。

[4]姚兆余、张娜在对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中发现,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和医疗服务体。

[5]阎萍对老年人求医行为分析的结果表明,医保状况、慢性病患病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对农村老年人的求医决定有显著影响;

自评经济状况、慢性病患病状况和自评健康状况对城市老年人的求医决定有显著影响。

[6]张春瑜、李天庆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患者就医行为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对大型综合医院的选择主要与患者对医院的认知、相关群体以及媒介因素有关。

[7]王俊等发现,不同因素对居民卫生医疗需求行为的影响各异,城乡差异显著存在。

[8]薛德升等对广州市城中村农民工医疗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条件是制约农民工医疗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健康教育水平低和农村生活习惯的“路径依赖”对农民工医疗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健康教育水平较低,农民工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且难以获取保健知识和医疗机构信息,往往根据以往经验做出反应,如喝凉茶、煎中草药、习惯性地光顾城中村的非正规医疗机构等。

[9]封进、李珍珍利用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中国农村的治疗方式选择问题,发现治疗费用、疾病特征和治疗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