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7546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文档格式.docx

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

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

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

诗人应当经常地问自己:

“我被生活感动过吗?

”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

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

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

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

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

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

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优美的诗篇。

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诗人要在真善美的表达中“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个人的生存感受就没有价值。

相反,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最接近真善美的,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不但是一个情感的把握过程,而且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

古人云:

“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说的就是诗歌创作中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然而,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

日常口语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

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也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卞之琳的《断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但是诗人却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人民日报》)

1.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B.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要写出好诗,就必须将自己的情感尽情抒发。

C.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来源于生活,因此,诗人的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的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诗人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因为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

真正的诗人应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

B.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和情绪升华的过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C.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人所具有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

D.诗人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只有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他们的诗歌才能能够感动读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要表达真善美,必须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情绪体验。

B.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还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因此诗歌创作中的语言运用十分重要。

C.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日常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D.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要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而且是诗意化的,卞之琳的《断章》就是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记棚民事

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

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

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

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

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啓事端。

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

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

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

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

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

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

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

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

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

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由前之说,可以息事;

由后之说,可以保利。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柏枧山房全集》)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佐:

辅助、增加

B.今以斤斧童其山童:

使山上无草木

C.而病有谷之田病:

病害

D.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术:

办法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的一组(3分)

①开种旱谷以佐稻粱

②余览其说而是之

③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

④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

⑤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⑥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A、①③⑤B、②⑤⑥

C、①④⑥D、②③④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记载了有关安徽棚民开山一事的两种不同意见。

作者认为这件事“利害之不能两全”,于是记下这两种意见,等待熟悉民事的人来解决。

B.这篇反映时事的散文,既表现了作者关注民事的热情,同时也反映了史传文考信求实的传统。

C.从文中,我们看到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他不停留在听一方面的话,认为董的主张很好,还注意到当地去听农民的话。

这种态度是好的,但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处理问题不果断,这是不好的一面。

所以他能看到事物的矛盾,不停留在片面的理解上。

D.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语言朴实、简洁,叙述扼要。

一般说来,奏议的文字为了要使对方信服,往往有议论有叙述,写得较长。

可本文叙述得很有条理,也极为干净扼要,并且在重要处又很具体细致。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分)

(1)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半夜深巷琵琶

徐志摩

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深夜里的琵琶!

是谁的悲思,

是谁的手指,

像一阵凄风,像一阵惨雨,像一阵落花,

在这夜深深时,

在这睡昏昏时,

挑动着紧促的弦索,乱弹着宫商角徵,

和着这深夜,荒街,

柳梢头有残月挂,

啊,半轮的残月,像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头戴一顶开花帽,

身上带着铁链条,

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

完了,他说,吹糊你的灯,

她在坟墓的那一边等,

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

注:

这首诗写于1926年5月。

8.诗人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

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琵琶声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风格基调。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

(3)_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竹枝词里的大明湖

肖复兴

  ①一直以为,北方城市里,济南是很特别的。

特别之处在于,它比一般的北方城市多了一份江南的妩媚和湿润。

细想一下,是因为它多水的缘故,而且,这水集中在古历下城内,就更是一般北方城市难有的了。

大明湖和七十二泉,便成为济南的象征和代言,徒让北方的城市羡慕了。

天津有水,海河穿城而过,却没有大明湖那样漂亮而轩豁的湖;

北京倒是有湖,昆明湖,名气也不小,却是远在城之外了。

更何况,大明湖是由七十二泉的泉水汇聚而成,就比人工挖掘的昆明湖,更多了一份浑然天成的自然和清冽。

  ②所以,老舍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说过济南是“北方唯一的水城”。

他进一步解释:

“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

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还得有个湖不可……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

”然后,他感慨道:

“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这样多的水,就在大明湖。

  ③记得第一次到济南,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下了火车,先奔大明湖,为的就是看北方城市里难有的这样多的水。

因是在城内,很快就到了。

那时候的大明湖,没有如今这样多的建筑,沿堤也少有围栏,四周也少有高层楼房的遮挡,充满城市中难得的野趣,水天一色,让湖水显得更加开阔。

或许更像古历下城的大明湖吧,或者更像刘鹗的《老残游记》和老舍小说《大明湖》里的大明湖吧?

山水风景和音乐一样,即便历过经年岁月的磨洗,依然会面貌依旧,风情依旧,清风徐来,飘荡着昔日一样美妙的旋律。

  ④后来读《中华竹枝词全编》,发现其中“山东卷”里的竹枝词大多是写济南,写济南的又大多是写大明湖。

可见大明湖不凡的地位,民间流传下来的竹枝词,让大明湖不仅有音乐的旋律,更多了诗的韵律,有了和时间一样绵长的味道。

  ⑤未到济南前,便早听说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说。

读清竹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