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7518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等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酸雨是因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一些工业气体的排放造成的,A正确;

温室效应是因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排放造成的,与SO2的排放无关,B错误;

臭氧空洞是因为氟利昂的大量使用,造成的臭氧层破坏,与SO2的排放无关,C错误;

光化学烟雾,是城市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链式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以臭氧为代表的刺激性二次污染物,与有关,D错误;

正确选项A。

2.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A.供氧剂B.消毒剂C.漂白剂D.淡黄色颜料

【答案】D

【解析】A.过氧化钠可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选项A正确;

B、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可用作消毒剂,选项B正确;

C、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可用作漂白剂,选项C正确;

D、过氧化钠虽然呈黄色,但不稳定且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作淡黄色颜料,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3.下列关于次氯酸(HC10) 

的判断正确的是

A.见光易分解B.很稳定C.是强酸D.呈黄绿色

【解析】A.次氯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产生氧气,选项A正确;

B.次氯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产生氧气,很不稳定,选项B错误;

C.根据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次氯酸钙和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由强酸制取弱酸,所以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是弱酸,选项C错误;

D.次氯酸为无色液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关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 

A.都是烃的衍生物B.都有固定沸点

C.都易溶于水D.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解析】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沸点较低,在常压下加热就容易挥发,所以汽油、煤油、柴油主要来自于石油的常压蒸馏。

A、都是烃,选项A错误;

B.都为混合物,没有固定沸点,选项B错误;

C.都难溶于水,选项C错误;

D.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选项D正确。

5.下列变化与碘的升华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B.硅的熔化C.氯化氢溶于水D.溴的汽化

【解析】碘属于分子晶体,升华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A.氯化钠溶解破坏离子键,类型不相同,选项A错误;

B.硅属于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类型不相同,选项B错误;

C.氯化氢溶于水破坏共价键,类型不相同,选项C错误;

D.溴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类型相同,选项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晶体的类型和微粒间作用力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发生变化时粒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题中碘、氯化氢、溴、属于分子晶体,其中HCl属于电解质,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硅属于原子晶体,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以此判断。

6.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条件下不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SO2 

和H2SB.C12和CO2C.H2 

和F2D.NH3和HCl

【答案】B

7.下列变化会放出热量的是

A.碘升华B.冰融化C.氢氧化钠溶于水D.氯化铵溶于水

【答案】C

【解析】A、碘升华需要吸收热量,选项A错误;

B、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选项B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选项C正确;

D、氯化铵溶于水需要吸收热量,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本题考查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常见的放热反应:

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也会放热,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的溶解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8.0.10mol/L 

的NH4Cl 

溶液中,浓度最小的离子是

A.NH4+B.H+C.ClD.OH-

【解析】0.10mol/LNH4Cl溶液中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但铵根离子水解,所以c(Cl-)>c(NH4+),水解是微弱的,铵根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所以c(H+)>c(OH-),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Cl-)>c(NH4+)>c(H+)>c(OH-),故浓度最小的离子是OH-。

本题是一道有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题目,是现在考试的热点和难点。

盐在水溶液中直接电离出的离子浓度是较大的,其余的离子排在后面。

9.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B.萃取C.纸层析法D.蒸发结晶

【解析】A、固体不经过液体直接变为气体的叫升华,与物质的熔沸点有关系,与溶解度无关,选项A正确;

B、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与溶解度有关系,选项B不正确;

C、纸上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与溶解度有关系,选项C不正确;

D、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晶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是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与溶解度有关系,选项D不正确。

10.对于常温下1升pH=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1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向该溶液中加入含0.1mol氢氧化钡的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等于水电离出的c(H)

D.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是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解析】A、pH为1的HNO3稀释至100mL,H+浓度变为0.001mol/L,则pH=3,选项A正确;

B、向1LpH=1的硝酸溶液中加入含0.1mol氢氧化钡的溶液反应,氢氧化钡过量,选项B错误;

C、pH为1的HNO3溶液,硝酸电离出的c(H+)=0.1mol/L,水电离出的c(H+)=c(OH-)=1×

10-13mol/L,则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0.1mol/L:

10-13mol/L=1×

1012,选项C错误;

D、根据选项C的分析,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是水电离出的c(H+)的1012倍,选项D错误。

本题考查溶液的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离子浓度计算。

易错点为选项CD,pH为1的HNO3溶液,硝酸电离出的c(H+)=0.1mol/L,水电离出的c(H+)=c(OH-)=1×

1012。

11.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C,反应装置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为提纯乙酸丁酯,可用水和碳酸钠溶液洗涤

D.通常加入过量1-丁醇以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解析】A、因此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选项A正确;

B、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实验室可通过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流管等实现,选项B正确;

C、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而使乙酸丁酯损失,选项C错误;

D、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加乙酸的量,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选项D正确。

本题考查了酯的制取,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取是类推其他酯的制取的基础,注意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及酯的性质来解答。

A、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

B、有机物易挥发,长导管可起冷凝作用;

C、酯类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D、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考虑。

12.下列表示吸热反应的图像是

A.AB.BC.CD.D

【解析】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吸热热反应。

本题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

只要是考查学生对反应热判断的熟悉掌握程度,以及根据图像进行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3.一定条件下,工业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措施,既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又能增大反应物转化率的是

A.使用催化剂B.移走NH3C.提高反应温度D.缩小容器体积

【解析】A.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但是不影响化学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选项A错误;

B.移走氨气,反应物减小,正逆反应都将速率都减小,选项B错误;

C.提高反应温度,增大了反应速率,但是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减小,选项C错误;

D.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增大了反应速率,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关于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吸氧腐蚀是吸热反应B.铁作原电池正极

C.正极电极反应为:

2H2O+O2+4e→4OH-D.原电池负极反应为:

Fe-3e→Fe3+

【解析】A.吸氧腐蚀是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

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铁作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被腐蚀,选项B错误;

C、正极氧气得电子产生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

2H2O+O2+4e-=4OH-,选项C正确;

D、原电池负极反应为:

Fe-2e-=Fe2+,选项D错误。

15.配制250mL.0.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操作错误的是

A.B.C.D.

【解析】A、称量氯化钠采用分析天平更精确,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B、溶解氯化钠时,为了加速其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C、转移时用玻璃棒引流,防流出容量瓶外,图中操作无玻璃棒,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D、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操作,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16.某烷烃结构简式为,其一氯代物共有

A.2种B.4种C.5种D.7种

【解析】三个红色圆圈中的甲基等效,被一个氯原子取代后为2,2,4-三甲基-1-氯戊烷,两个蓝色圆圈中的甲基等效,被一个氯原子取代后为2,4,4-三四基-1-氯戊烷,另外一个氯原子取代后的产物有2,2,4-三甲基-3-氯戊烷和2,4,4-三甲基-2-氯戊烷,,故一氯代物共有4种。

答案选B。

17.检验硫酸铁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酸性KMnO4溶液C.KSCN溶液D.Cu

【解析】A.若加入NaOH,硫酸亚铁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的白色Fe(OH)2会被硫酸铁发生反应产生的红褐色的Fe(OH)3遮挡,不容易观察到,因此不能鉴定,选项A错误;

B.KMnO4有氧化性,硫酸亚铁有还原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KMnO4的紫色褪去,而硫酸铁不能与KMnO4发生反应,因此可以作为鉴定试剂,选项B正确;

C.KSCN与硫酸铁会发生反应,使溶液变红色,而硫酸亚铁不能反应,因此无论硫酸亚铁是否存在,溶液都变红色,因此无法鉴定,选项C错误;

D.Cu与硫酸铁溶液发生反应而溶解,但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因此不能鉴定,所以铜不能作为鉴定试剂,选项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