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7315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

《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话稿在全市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管理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

二是条件建设全面实施。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我市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合政办201244号),在中央财政投入资金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分别安排1010万元、125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64个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并同步配置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

截止2014年年底,全市64个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的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少数项目县已进入项目的验收阶段,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手段明显改善。

三是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近年来,各县(市)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要求,围绕各地主导产业发展,以主要农产品产业技术需求为重点,实行农技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分区域、分专业、分班次集中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每年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一次轮训,有效提升农技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组织重点骨干农技推广人员参加省级异地培训。

同时,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骨干人员,分期分批选送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学历教育或研修深造。

此外,五个项目县(市)已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签定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订置协议,实现了基层农技人员24小时自主学习、使用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提高了农技推广效率。

四是制度建设全面推进。

各地在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培训制度、聘用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多元推广制度等五项制度的同时,探索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考勤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选拔聘用制度等,充分激发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活力。

五是科技入户全面深入。

2014年,各县(市)组织各类农业技术专家54人,在基层遴选了935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育服务了935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创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5个,推广新品种145个、新技术128项。

通过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十百工程建设”、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组团服务”等综合措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推广“五新五良”配套组装的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粮经轮作等“万元田”高效生产模式近60种,“万元田”面积突破100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近60%,全市农业优新品种主体化、高新技术普及化和高效模式多元化水平显著提高。

面对建设取得的成效,我们要在充分肯定成绩、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看到农技推广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进一步推动还有很大难度,农业科技发展上热下冷的状况严重存在。

一是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是要讲投入产出的,在目前农业经营效益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效益的情况下,农民对农业的积极性、对种粮的积极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缺少内在动力,缺少经济利益的驱动。

二是农村的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为老弱病残妇群体,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很低。

这些原因,造成了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难以破解,要突破这些难题还需要我们基层广大农技人员付出艰辛的努力。

下一步,我们要着重在管理上做大文章、下大功夫,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开创农技推广新局面。

一要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和职能。

2012年8月,农业技术推广法经过近20年实施后重新修正颁布,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有利于依法治农和科教兴农。

这次修改明确了多项内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机构性质。

各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强化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和职能。

按照新的任务要求,中央有关文件和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及农业灾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等公益性职能任务。

但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任务不能只定位在传统的一般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必须要按照多功能、一体化的思路,打造集各项农业公共服务为一身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

刚才,我们参观了巢湖市的两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巢湖市在完善公益性服务基础上,统一实行“农技、动防、农经、农机、畜牧水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六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机制,实行以农技服务为主线,集合农机、农经、林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农村能源、农业资源、农田水利等服务为跟进,农资管理和农业金融保险等服务为延伸的“1+N”多位一体综合服务机制,有效方便了农民群众,提高了行政资源集约利用和服务效率。

只有建成这样的服务机构,才能真正让乡镇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大有作为,才能真正得到基层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尊重。

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横向联合,推进多元化服务,做到一主多元、有机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满覆盖的农业服务,探索与实践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多种模式,增强农技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培养专业化的农技推广队伍。

在理清基层推广机构职能任务的基础上,要抓紧设置关键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及农业灾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岗位,把乡镇推广机构职能细化到具体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把公共服务职能实化、细化、具体化,从而保证有岗履职,有人担责。

要探索农技人员的专业学历和能力水平上岗条件,逐步推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要开展绩效考评,进一步激发乡镇农技人员工作活力,其重点要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把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作为考评重点,实行由县(市)级农业主管部门、服务区域内的乡镇政府和村、服务对象等三方共同考核。

要将考核结果作为农技人员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与绩效工资发放、职称评定、项目支持等相挂钩。

实行倾斜一线的政策激励制度,对连续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职务晋升和评先评优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三要创新高效化的农技推广方式。

通过机制创新、强化推广,建设设施手段先进、技术实力过硬、管理科学有序、县乡协调互动、服务规范有效、运行充满活力,公益性服务与技物结合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技推广队伍。

一是技物结合促推广。

坚持把政府公益性服务与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技术咨询、农业机具、农业劳务、农资配送、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把“五新五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实现技术和物资的有机结合。

二是示范展示促推广。

根据作物的区域分布,依托现有各类农业园区,设置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展示区。

要针对农民科技素质不高,但效仿性较强的特点,通过示范样板,组织大户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集中推进基础性技术、集成性技术和重大技术的普及,着力提升基地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营销能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努力将示范展示区打造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展示中心、农科教结合中心、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区域性农业新技术的辐射中心。

三是技术承包促推广。

根据生产需要,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将科技研发、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转化推广等交由科研机构承担,促进科研联动、研推并举、互利共赢。

四是科技协作促推广。

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机制,与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加强合作,借助他们的技术、信息、产品、资金以及销售的优势,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促进农工贸一体化,推动农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五是项目牵动促推广。

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对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农技人员能力水平,加速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村入户,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继续整合各级涉农资金与项目,集中用于农技推广建设与管理,带动农技推广整体工作的开展。

同时,各地要加强资金监管,规范资金用途,严格资金管理,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二、落实责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项工作自2013年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调研,加强督查指导,研究会商问题,推动工作开展。

截止2014年底,我市共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16人,培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5年,我们仍然要按照部、省级的要求部署,切实抓好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确保抓实、抓细、抓出效果。

一要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在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要突出我市农业特色,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其次,各县(市)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

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农业、财政、教育、人社、金融、保险等部门参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各向工作。

要探索开展认定管理,坚持需求导向,开展全产业链和跟踪服务,对参训合格者,按程序由各县(市)进行统一认定管理,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要强化扶持政策,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壮大,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目前新型职业农民还是一个新鲜名词,各县(市)要采取多种措施宣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宣传各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经验,宣传新型职业农民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要转变工作思路,抓好工程创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必须牢牢抓住工程创新点。

一是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创新。

培训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只是培育的一个环节;

培育则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

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变,尽快达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的。

二是实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

过去我们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也好,实施阳光工程也好,目标虽然都是培养人,但主要是办班完成培训任务。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要采取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模式,同时,要通过全过程培育、后续跟踪服务等方式,为培育对象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和创业发展条件。

三是实现从培训过程考核到绩效考核的创新。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过程不再是考核的重点。

我们要把培训过程、产业发展和培育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培育效果的综合指标,确保培训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四是实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

在坚持传统手把手、面对面培训指导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利用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