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7303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典型练习川教版八上Word文件下载.docx

6、下列内容不属于双十协定内容的是()

①必须坚决避免内战②建立独立、自立和富强的新中国③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④承认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A.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上党邯郸地区D.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8、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时间是()

A.1945年8月B.1945年10月C.1946年6月D.1947年春

9、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3万人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A.山东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D.大别大根据地

10、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主要是为了()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B.以空间换取歼灭敌人的时机

C.避免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交锋D.实现战略上的进攻部署

11、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采用的战术是()

A.蘑菇战术B.游击战术C.地雷战D.地道战

12、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部队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A.邓小平B.陈毅C.彭德怀D.朱德

13、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

14、中共中央根据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及时作出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是在()

A.粉碎敌人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后

B.粉碎敌人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

D.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

15、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A.彭德怀、贺龙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D.刘伯承、邓小平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6、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

A.民主、自由B.和平、民主C.团结、进步D.自由、和平

17、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斗争。

下面对这场斗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谈判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政治欺骗B.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

C.谈判促成了国内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D.谈判取得了一定成果

18、全面反映重庆会谈成果的历史事件是()

A.双方签署“双十协定”B.结束内战,国共合作

C.国民党结束“训政”D.国民党开始实行“宪政”

19、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政策是()

A.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建立民主政权B.推翻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

C.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D.敦促美国放弃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20、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战术与敌人周旋,其主要目的

A.演练新战术,为以后的战争积累经验B.避敌锋芒,挫敌锐气

C.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D.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创新题

21、2005年4月29日,中国同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实现了跨越60年的握手。

想一想,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曾在哪里举行会谈()

A.延安B.南京C.北平D.重庆

22、八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了关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主动撤离延安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表的一些观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敌强我弱,避实就虎是正确的选择B.不能与敌人硬拼,人存地存、人失地失

C.发挥我军善于运动战的优势D.撤离延安是为了保证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23、陈毅同志在1947年作诗道:

“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静观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它描绘的是人民解放军()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进行战略大反攻

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进行战略大决战

24、毛泽东说: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毛泽东指的是()

A.国共进行重庆谈判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5、见下图中的队伍,这支队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支队伍应该是

 

A.西北人民解放军B.晋冀鲁豫解放军C.东北解放军D.华北解放军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6、既参加南昌起义又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A.周恩来B.毛泽东C.王若飞D.彭德怀

27、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中,解放军歼敌2万多人,主要在以下哪些地区()

①青化砭②羊马河③蟠龙镇④沙家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③D.①③④

28、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②粉碎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③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蒋介石的谋士陶西圣说:

“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二:

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邀请,商讨团结救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有的各项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祖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陶西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指的是什么?

(3)毛泽东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4)双方谈判最终结果如何?

(5)你认为这种谈判对双方有意义吗?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

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

青化砭一仗就全歼敌人近三千人。

材料二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这样的兵力部署很象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

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

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

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材料一中提到“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如何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

(2)材料一中领导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的指挥官是谁?

他领导的是哪支军队?

(3)材料二“这一战略部署”是指什么?

完成这一战略部署的是哪支军队?

领导人是谁?

这一战略部署的完成有何意义?

(4)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在战略战术上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1)毛泽东为什么要冒风险去谈判?

(2)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

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

为什么?

(4)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

谈谈你的看法。

聚焦中考典型题

32、(2006年淄博市)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

A.①④②③B.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33、(2006年山西省)下图的历史情景出现在()

A.重庆谈判期间 

B.西安事变期间 

C.北平谈判期间 

D.步伐战争期间

34、(2006年长沙市)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是指()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百团大战

35、(2006年河北省)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

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

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发动对蒋兵谏;

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图一图二

图一:

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西北文化日报》

图二:

1945年8月——10月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以后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

“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

其落实性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开放研究典型题

36、看图说话。

右图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一张合影照片。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两个人目光炯炯,面带胸有成竹的微笑,表情平静。

可他们当时却处在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的中心。

使他们觉得胸有成竹的力量来自哪呢?

是他们背后的支持者、他们前方的希望,还是他们正置身于内的谈判斗争?

请你根据上述提示,结合所学,为这幅照片以“胸有成竹”为主题配一段说明。

要求思路清晰,符合史实,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1、B2、C3、A4、D5、A6、B7、B8、C9、B10、C11、A12、C13、B14、B15、D

16、B17、C18、A19、C20、D

21、D22、D23、B24、D25、B

26、A27、A28、B

29、

(1)重庆谈判。

(2)利用和谈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好充分的准备;

若毛泽东不到重庆谈判,蒋介石就准备嫁祸于人,攻击共产党不要和平。

(3)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双十协定》。

(5)对国民党来说,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赢得了民心。

30、

(1)是党中央根据形势主动放弃后,被国民党军占领的。

(2)彭德怀、贺龙。

西北解放军。

(3)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刘伯承、邓小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从战略防御转为战备进攻。

原因是经过一年的作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