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7113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0讲 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沿溯阻绝   沿:

顺流而下

(2)不以疾也疾:

(3)迳黄牛山迳:

经过

(4)犹望见此物犹:

也,还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解析】A.在/如果;

B.极高的/消失,断绝;

C.“虽”均为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即使”之意;

D.因此,所以/原来的。

3.请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形状就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纡回(深)。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侧面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附【乙】文参考译文: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个险滩叫黄牛滩。

江水南岸重重叠叠的山岭一层层耸起,最外高峻的山崖间有块石头,形状就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鲜明。

因为人难以到达,不能够穷究实际情况。

此山既高,再加上江水湍急纡洄曲折,即使走上两三天,还能看到这个石头,所以走路的人编成歌谣说:

“早晨从黄牛山下出发,晚上还在黄牛山下投宿;

三天三夜,黄牛山还是像原来一样看得清楚。

”说的就是水路曲折,(走很长的路后)回头望去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

(二)(2018·

襄阳中考改编)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⑤,刑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 ①布:

颁布,公布。

②於:

同“于”。

③卒:

终于。

④嗣:

继承。

⑤刑:

处罚。

⑥傅:

老师。

⑦黥:

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讲信修睦  修:

培养

(2)不独亲其亲亲:

以……为亲

(3)秦民大说说:

同“悦”,愉快

(4)恐民之不信信:

相信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B.选贤与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有一人徙之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解析】A.因此;

B.同“举”/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C.介词,从/介词,比;

D.代词,代指三丈之木/助词,的。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做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甲】文中的“讲信”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不同意。

示例一:

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二:

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详细的法令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但是商鞅并没有公布,这是因为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此法的公正性,于是他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的木头,招募可以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百姓,并赏赐他十金。

百姓认为这件事很奇怪,谁都不敢搬木头。

商鞅又下令说,“可以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赏赐给他五十金”。

有人把木头搬了过去,商鞅立即将五十金赏赐给他,来表示没有欺骗百姓。

此时,商鞅才将法令颁布出来。

正在此时,太子触犯了法令。

商鞅说:

“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之所以不顺畅,关键在于上层人物不遵守法律。

”将要对太子施刑。

太子作为帝位的继承者,不可以施以刑罚,便处罚了他的老师公子虔,还在另一个老师公孙贾的脸上刻字。

第二天,秦国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遵守法令。

在新法施行的十年中,秦国被治理得非常好,可以称得上是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三)(2018·

恩施中考改编)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 ①奚:

怎么。

(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喜欢,喜爱

(2)舍问,其奚决焉舍:

放弃,舍弃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虽有嘉肴      虽我之死(《愚公移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其此之谓乎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D.好学而不勤问执策而临之(《马说》)

【解析】A.即使;

B.所以,因此/缘故,原因;

C.说的/为,是;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喜欢学习。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作答)

【甲】教学相长也。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①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

②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

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

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四)(2018·

遂宁)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2)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如果没有

(3)正患无隙以规之规:

规劝,劝诫

(4)恐后贻祸贻:

遗留

2.用“/”给【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

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

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目的:

规劝和勉励滕子京。

思想境界:

范仲淹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愿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出力,表现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自从被贬谪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辞中和脸色上。

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

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规劝他。

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

所以《岳阳楼记》中说:

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

(五)(2018·

桂林中考改编)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丰乐亭记》)

【注释】 ①刻露:

鲜明地显露。

②本:

根据。

③上:

皇上。

④刺史:

官员,这里指作者。

(1)树林阴翳    翳:

遮盖

(2)佳木秀而繁阴秀:

茂盛

(3)宣上恩德宣:

宣扬

(4)遂书以名其亭焉书:

写下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杂然而前陈者康肃忿然曰(《卖油翁》)

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故自号曰醉翁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解析】A.在表示比较;

B.……的样子;

C.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D.所以因为。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