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I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I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无答案I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能简单以“像”或“不像”来衡量。
③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
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
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④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
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
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
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追求达到的目标。
⑤当然,一般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
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⑥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
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⑦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
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
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
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
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
1.下列关于传统的讲“故事”的欣赏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欣赏绘画作品的步骤是了解绘画作品画的是什么,像不像,寓意是什么。
B.工笔的、写实的中国画作品因其具体、真实,所以用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来欣赏就看得懂。
C.写意的作品因其不写实,形象不具体,用传统方法就难以看懂,所以就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
D.因为部分绘画作品画得像,看得明白,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所以,一般人常常愿意采用
这种方法欣赏绘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像与不像不能作为衡量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欣赏的标准,所以,像与不像仅仅只能作为绘画作品达到目的的手段。
B.能抓住观赏者的心弦,给观赏者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的绘画作品就是好的绘画作品。
C.中国画家们常常追求达到的目标是“神韵”,它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因此内行画家们采用抓“神韵”的欣赏方法看画。
D.一般人如果能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去欣赏绘画作品,就可能更能理解绘画作品的神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国画而言,需综合考量它的“神似”、“形似”及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方可正确欣赏国画的神韵寓意。
B.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因往往借助“文学性”的描述而存在局限,所以并不适用于欣赏所有的绘画作品。
C.只有在对绘画作品审美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意象,欣赏者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新的意义。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就能体验到绘画作品中的“神韵”。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狱中上母书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
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
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
一旅才兴,便成齑粉。
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
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
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
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
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
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
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
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
虽然,已矣。
淳之身,父之所遗;
淳之身,君之所用。
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但慈君①推干就湿②,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
嫡母慈惠,千古所难。
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
如其不然,万勿置后③。
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
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
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④,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大造茫茫,总归无后。
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
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
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
勿悲勿悲!
相托之言,慎勿相负。
武功甥⑤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
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
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
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
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
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
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
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节选自《夏完淳集》。
夏完淳,南明诗人。
7岁能诗文,14岁随父夏允彝参加抗清活动。
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时年17岁。
著有《南冠草》等。
此文为夏完淳于南京狱中写给其嫡母及生母的绝笔信。
)
注释:
①慈君:
作者的嫡母盛氏。
生母:
作者生母陆氏,是夏父的妾。
②推干就湿:
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指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
③置后:
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
④西铭先生:
张溥,别号西铭,明末文学家,复社的领袖。
1641年去世,无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
钱谦益后降清,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
⑤武功甥:
作者姐姐的儿子侯檠,字武功。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B.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C.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D.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敝屣”为破旧的鞋,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此处写夏完淳将自己的身体看作是破旧的鞋子一样不足珍惜,充分体现了他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B.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称颂等。
家父、家严、家君都是指自己的父亲,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C.婉词,是社交中的一种缓冲剂、润滑剂,用含蓄的隐语暗示人们不愿说出来的东西。
比如文中“见背”即为去世之意。
又如“丁忧”指父母之丧。
封建时代现任官员于父母去世后要离职回家守孝三年,称为丁忧。
“舅夺母志”指母亲改嫁。
D.文言文中表明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
如《陈情表》中“拔擢”表示官职的提升。
“拜”“除”表示授予官职。
而“迁”与“谪”“贬”都只表示降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完淳认为自己死不足惜,只是杀父之仇未报,不孝之罪通天,家运又日渐衰败,偌大的家庭将如何支撑下去,所以此时他在“报国”和“报母”的抉择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B.夏完淳已经立下了破家报国的壮志,即使断绝子嗣也在所不惜。
所以他交代这一件事时口气相当的严厉,若是有人妄立子嗣,他与父亲冥冥之中决不饶恕。
C.夏完淳不仅是血性的真豪杰,也是多情的好男儿。
他在信中恳请双慈保重玉体,牵挂结婚二载的娇妻,侠骨柔肠,尽显其中。
D.作者称自己的这封信“语无伦次”,其实结构还是很清晰的。
首段申述与母诀别的原因,尾段抒发与母诀别的慷慨之情,中间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立下遗言。
与其说是语无伦次,不如说是情感随处而发,这正是其人其文最可宝贵之处。
7.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2)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朱弦”句:
《吕氏春秋·
本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
这里指琴。
“青眼”句:
《晋书·
阮籍传》:
“(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8.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分)
9.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
(6分)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
”陶渊明以云鸟自喻,表明心迹:
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2)《滕王阁序》中用“,”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子·
逍遥游》中“,”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4)《陈情表》中“,”寥寥八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孤苦无依的凄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3分)
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
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
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