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商业学校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市商业学校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商业学校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给职业教育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目标:
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评价考核制度;
支持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国家和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2010年,发布总体方案和相关管理措施,支持第一批300所左右的项目建设。
(三)北京经济发展规划,高度依赖于人才和知识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
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两城两带”是指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
“六高”是指中关村、亦庄、CBD、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临空经济区等6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全市7%的平原面积,集聚了全市四成左右的GDP和资产,实现了全市四成以上的利润和税金;
“四新”是指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
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5%。
生产性服务业是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高度依赖于人才和知识。
(四)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温总理讲教育协调发展时首先强调职业教育,重新阐述了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职业教育不仅教会学生生存,更要学会发展这样一些理念。
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职业教育强调来看,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开了三次全国职教会议,一系列的举措表明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整个教育事业当中其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非常明确: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
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
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
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
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
(五)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市场稳定
本校是国家级重点校、北京市现代化标志校,会计专业创建30余年,毕业生近万人遍及北京市企事业单位,是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会计专业团队是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创新团队,北京市会计课程改革组长校,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操作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可塑性强、人力成本较低、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岗位稳定性高,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评选,给我们又一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使我们又将站在中等职业教育的领跑线上。
会计专业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示范校重点专业的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将会计专业建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示范。
同时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新内容、新要求,扎实推进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出成果、见成效。
二、调研目的
职业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职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增强毕业生竞争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一致;
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遭遇瓶颈;
传统教学理念重学科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等等。
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
随着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
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职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
本次调研目的:
通过对企业、相关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调研,明确会计专业发展前景、专业内涵、专业定位,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办出特色提供依据。
(一)明确会计专业的需求前景及办学发展空间
通过调研会计专业所对应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以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会计专业的需求前景及办学发展空间。
(二)确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
通过对企业、相关职业院校的调研分析,明确中职会计专业就职的行业、职业岗位群,了解会计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包括:
职业道德和行为与态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确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
(三)获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和国际通用的资格证书
通过对企业、相关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认证部门的调研分析,明确与会计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和国际通用的资格证书;
了解国家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的职业认证要求,企业对于相关资格证书的认可程度,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四)建立突出中职会计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调查了解相关职业院校和社会会计培训机构的课程建设情况,建立突出中职会计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对企业、相关职业院校、行业部门的调研分析,了解教师现状及未来素质要求、发展空间,与企业共建专业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通过对企业、相关职业院校、行业部门的调研分析,明确专业目标定位、就业方向,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内容,对专业的支撑作用,校企共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培养方案及专业发展规划。
第二部分调研方法及调研内容
一.调研方法
为了确保基础调研质量,在学校示范办工作计划的安排下,我们按照《北京市商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先后三次召开全系会计专业重点建设前期调研工作专题会议,成立了调研工作小组精心设计了基础调研方案和调查表、问卷提纲等,并按资产规模、企业性质、行业类型等进行了分工,以确保单位调研的覆盖面。
1.调查法、文献分析法
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调研了北京市政府的官方网站、教育部官方网站、人民网、北京职成教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中国高职高专网等权威性网站。
搜集行业政策文件、行业标准文件等资料,为我们了解会计专业所对应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影响提供政策依据。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访谈、发放调查表、电话访谈等方法,调查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人才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情况、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趋势情况、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证上岗的要求与证书种类要求情况、企业参与课改的意愿和建议等情况,调研中我们及时反馈沟通情况,及时修改调查表和工作进度,统一调研口径,调研后我们及时按类别分项汇总,及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为调研报告的顺利形成奠定了基础。
2.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采用网络资料收集、现场访谈、专家座谈、电话访谈等方法收集了社会会计培训机构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设置情况、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对比分析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培养对象等方面的异同点,为本次课程开发提供基础性资料。
另外我们还走访了区财政局会计科、会计协会等相关机构组织,调查了解北京市会计人员的在岗情况、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为我们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专业内涵,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撑。
.
二、主要调研对象及调研内容
表1:
行业企事业单位资质或级别、调查内容汇总表
行业性质及数量
企业规模
调研内容
制造业
1
中型
会计岗位分工、岗位职责、会计岗位需求及素质要求、年龄及学历结构、对中职生评价、定位及建设意见等
流通业
4
3
大型
服务业
小型
金融业
用工政策、对中职生需求情况
行业协会
---
协会职责、所辖企业的分布情况、对中职生需求情况、对中职生评价、定位及建设意见等
表2职业院校性质、调研内容汇总表
办学性质及数量
专业设置
中专
会计
招生、就业、师资、课程体系、实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
职高
高职
2
培训机构
培训内容、规模、特点、发展历史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北京经济飞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熟练的应用型人才
2010年01月26日,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为主题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表示,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已达75.8%,继续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目前,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都在80%以上。
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2010年11月16日,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对中国国家人才网、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人才招聘网站发布的北京地区会计人才需求信息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当天发布约4000个会计职位需求信息,其中,高级会计职位约600个,如总会计师、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等,占总需求量的15%;
中级会计职位约1100个,如财务经理等,占总需求量的28%;
初级及以下会计职位约2300个,如会计、出纳等,占总需求量的57%。
根据这份统计,对初级及以下会计的需求是最旺的。
2.北京将加快服务性经济结构由服务业主导向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升级。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总量支撑首都经济半壁江山,占据服务业总量三分之二份额。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802.1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56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