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6245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细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所有的Advia系列,都是两个试剂盘,两个试剂针,反应盘是单盘,塑料反应杯,一根样本针。

除ADVIA1200外,都有一个稀释盘和稀释样本针,稀释样本针将原始样本加入到稀释样本盘中,按照最高可达1:

75的比例进行样本稀释,然后通过样本针将稀释后的样本转移到反应盘中。

同样,在反应盘上也可以进行最高1:

75的样本稀释,这样二者相乘,样本的稀释比例高达1:

5625。

稀释样本盘也是塑料杯,有自己单独的搅拌器、冲洗站。

ADVIA的试剂也可以进行稀释,所以节省试剂。

但由于设计理念的关系,其孵育介质有孵育油,也就是油浴。

3M生产的孵育油价格较贵,而且需要半年更换。

除常规的清洗剂外,反应杯空白比色也需要单独的活化剂,加上稀释样本或试剂用的生理盐水,总体下来ADVIA的耗材较多,而且总成本也不少。

所有的ADVIA系列都是R1+S+R2方式。

反应时间可选择:

3分钟、4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长程反应21分钟和31分钟。

ADVIA1200没有稀释样本盘,所以样本直接被转移到反应杯上。

加样速度4.5秒,读点13.5秒,R1+S后读第一点,10分钟反应读点42个,R2在19点前加入。

反应杯总数231个,反应体积为80-430ul,R1和R2加入体积范围在5-300ul之间。

3分钟(最后读点14)、4分钟(最后读点18)、5分钟(最后读点21)、10分钟(最后读点42)、15分钟(最后读点63)、长程反应21分钟和31分钟。

ADVIA1650和1800加样速度为3秒,读点时间是6秒,R1+S后读第一点,10分钟反应读点98个,R2在49点前加入。

反应杯总数221个,反应体积为80-300ul,R1和R2加入体积范围在15-150ul之间。

ADVIA2400加样速度为2秒,读点时间是14秒,R1+S后读第一点,10分钟反应读点41个,R2在22点前加入。

反应杯总数340个,反应体积为60-180ul,R1和R2加入体积范围在10-100ul之间。

 

二、基本参数介绍:

主读点:

M.DET.Pm/n也就是MainDetectpoint的简写,m和n是主读点区的起止点,0<

m<

n,也就是说m和n两点是在启动反应后的两个点,m点的读点必须设置,n可以不设置(填写0就是不设置),双试剂中是指R2加入之后的一组时间点,据此计算吸光度速率或平均值用于浓度计算;

子读点:

S.DET.Pp/r。

也就是subsidiaryDetectpoint的简写,p和r是子读点区的起止点,0<

p<

r,r点可以不设置。

子读点是指需要读取反应空白的区域,一般指启动反应之前的试剂和样本空白,在双试剂中是指R2加入前的一组时间点。

读点:

N,在终点法反应中,读点不小于三个,如果小于三个,系统自动前移满足三个。

在速率法当中,读点不能少于六个,如果小于六个,系统自动前移满足六个。

根据反应方法,子读点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

u/d和U/D旗标:

U和u表示上限,D和d表示下限,当超过小写u/d范围时,用大写U/D显示。

空白:

Blank(u/dU/D),这里指的是试剂空白的上下限。

就是以去离子水为样本的检测,主要用来监测试剂性能,是以主读点区主波长的吸光度值为基准的,当试剂的空白吸光度超过u/d上下限范围,就会用U/D显示出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试剂问题。

试剂空白是可以选择是否进行监测的。

Blanku/d的定义是,在下降速率当中,Blanku也就是空白上限为2ABS,Blankd为主读点吸光度的50%;

在上升速率当中,Blanku也就是空白上限为最高主读点吸光度的150%,Blankd为主读点吸光度的50%。

图1Blanku/U/d/D示意图

修正点:

E2。

E2表示试剂和样本加入后的几个点的吸光度值,用来进行LIH(乳糜、黄疸、溶血等标本)或底物耗尽的监测。

E2都将监测试剂空白以及样本加试剂的结果,也就是说E2=样本+R1的E2吸光度减去试剂空白的E2吸光度。

读点前移:

Point-Forwarding。

在速率法中,高浓度样本往往很快消耗完反应物,而底物却大量存在,速率反应很快停止。

当系统监测到这种情况时,会自动将主读点前移至发生速率反应的区域。

在使用读点前移的技术时,需要增加一个主读点M.DET.Pl,l<

n。

如果m和n主读点被监测到发生底物耗尽,那么自动前移读取l和m之间的读点。

图2读点前移示意图

图2所示中,m和n点之间出现底物耗尽现象,由于设置了l点,所以自动将读点移至l和m之间读取。

同样,l和m以及m和n之间要多于6个读点。

如果判断底物耗尽,就要借助样本吸光度限制这个概念。

样本吸光度限制:

Sampleu/d。

Sampleu或d只能选择一个,这是根据反应方向的不同而设定的,下降速率反应将只有Sampled,上升速率反应将只有Sampleu。

其要求监测R2加入之前和之后的数个读点的吸光度值,依然是主波长的吸光度值。

R2加入之前的监测点就是我们前面说的E2,R2加入之后的监测点是主读点区的最后两个点,叫做选择点。

E2和选择点进行计算:

Sampleu/d=选择点的吸光度-(E2*K)

其中:

E2=样本和R1的E2点吸光度值–试剂空白的E2点吸光度值

K=(R1+S)/(R1+S+R2)是体积系数。

当E2用于底物耗尽探测时,读点自动选取第7点,这样会避开LIH因素干扰。

判断依据,在下降速率反应中,当Sampled大于选择点吸光度时,认为是底物耗尽;

在上升速率反应中,当Sampleu小于选择点吸光度时,认为是底物耗尽。

图3底物耗尽示意图

图3的所示中,Sampled大于主读点区m和n最后两点的吸光度值,所以判断为底物耗尽,自动将读点前移到l和m点。

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m点也处于底物耗尽的区域怎么办?

前移的结果也会不准确。

所以ADVIA的读点前移技术并不是那么可靠,为了保证可靠,其采用了非常复杂的计算方式,目的只有一个,规避东芝的弹性速率法。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弹性速率法。

其原理是监测速率反应的主读点区,并根据设置的吸光度差值进行没两个相邻读点的吸光度差,当实际读取的吸光度差值小于设定的吸光度差值时,就会判断为底物耗尽。

而底物耗尽判断后自动将读点前移至预先设置的两个点的区域,这样可以充分避开ADVIA中的如果m点也在底物耗尽区域的可能。

读点前移不在这里做详细介绍,后面有单独的章节。

反应方法:

有五个选择,EPA、RRA、2PA、CRA和IMA;

EPA反应方法:

就是常说的终点法,可以是一点终点法,也可以是两点终点法。

一点终点法时,子读点p和r无效,填为0;

两点终点法时,子读点p和r要填写,而且要在R2加入之前。

终点法读点要求至少三个点,不足三个点时,系统自动前移补足。

图4EPA终点法示意图

RRA反应方法:

也就是常说的速率法,可以是单速率法,也可以是双速率法。

采用单速率法时,读取主读点区的m和n的区域进行每分钟速率计算。

采用双速率法时,还要读取R2加入之前的子读点区p和r的区域进行每分钟速率计算,然后主读点和子读点相减再进行浓度计算。

使用速率法时,系统将自动进行E2吸光度计算。

但在参数设置,可以选择是否选择E2corre,也就是是否选择E2修正。

用DO或NotDo选择。

在速率法当中,Blanku/d必须输入,并且可以选择在R2加入前一点插入检查点CHECKD.P.I,此检查点将于试剂空白数据进行比较,借以判断试剂是否有问题。

但此法仅在下降速率法和IMA方法中使用。

如果不使用,则填写0。

当然,在速率法当中,也可以选择底物耗尽监测而增加的主读点M.DET.P.l。

图5RRA速率法示意图

2PA反应方法:

也就是常说的两点速率法。

也是速率法的变种,区别在于不进行主读点间的两个点的线性监测。

其余与速率法完全一样。

图62PA两点法示意图

CRA反应方法:

官方说法为随着时间的变化反应接近恒定,曲线由最小二乘法拟合,也有称为固定点法。

大致意思是选择读点区的两个点进行吸光度值得最小二乘法计算。

是根据时间和吸光度的数值进行计算的,无论是速率法还是终点法均可采用。

当子读点被采用时,p=r≠0,或p≠0,r=0时,是速率法,速率计算是根据两点间曲线的正切线;

当p<

r时,用两点间连接直线进行计算。

当不采用子读点时,为终点法,采用最大时间吸光度和空白吸光度进行计算。

说实话,真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做什么项目的,中文没有解释,英文的解释很少,也没发现实例。

图7CRP固定点法示意图

IMA反应方法:

也就是免疫比浊法。

是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速率法。

对于R1的加入量太少,无法进行E2计算时,这个方法就变得有用了。

也就是说,在很多免疫比浊项目里,R1的加入量往往小于R2的量,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的计算和判别上的困难,IMA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的。

样本和第一试剂加入量太少,就无法进行E2的计算,没有E2就无法进行前带监测和底物耗尽的监测,所以在IMA方法中R2之后插入监测点CheckD.P.I,用于弥补R1和S的不足。

采用IMA方法设置检查点后,系统自动计算limitvalues值(设备默认0.003),此法对浑浊样本的处理很有成效,所以用在免疫比浊项目上。

图8IMA免疫比浊法示意图

图9IMA应用示意图

IMA的其它使用方法与速率法一样,仅限于R1+S低于反应杯最小容量的测试项目里。

如果不存在这样的项目,那么即便是免疫比浊项目,也应该采用常规速率法或终点法。

定标方法:

因数定标、线性定标和非线性定标;

在参数界面里的Calcmthd,也就是计算方式里,有ABS和STD/MSTD选择,表示吸光度和单点定标/多点定标计算。

在ADVIA的所有机型里,定标中的零浓度点用试剂空白替代,所以在定标之前要做试剂空白,如果不做试剂空白,仪器会认为试剂空白就是原点。

注意这个差别,与奥林巴斯的不同。

奥林巴斯的试剂空白和零浓度校准点是两个概念,而在adiva里合二为一。

参数界面里的Formula,也就是公式才是选择定标方法的地方。

因数定标:

如果在Calcmthd里选择ABS,那就意味着你要采用因数定标,那么在Formula里只有一个可以选择,那就是Linear,因数定标只能用于线性定标。

因数定标也就是直线方程里的Y=KX+B中的K,所以也叫K值定标法。

而B的确定则需要试剂空白,所以因数定标法必须做试剂空白,然后结合给出的K值进行定标曲线的绘制,然后依据这个曲线进行浓度计算。

在Advia中,K值的给出是在参数界面的Standardssetting中的FV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