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796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Word文档格式.docx

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气体。

(狭义):

岩石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10.气藏气:

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

11.气顶气:

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12.凝析气:

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于气中,呈单一的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

13.凝析油气藏:

凝析气被采出后因地表的温度压力降低,其中凝析油呈液态析出与天然气分离,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之为凝析油气藏,简称为凝析气藏或凝析油藏。

14.油溶气:

任意油藏内总是溶有数量不等的天然气,称之为油溶气。

15.煤层气:

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以甲烷为主,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的基质表面,在煤层割理和裂隙及煤层水中还存在有少量的游离气或溶解气。

16.致密地层气:

主要指致密砂岩和裂缝性含气页岩中的天然气,广义的致密地层气还包括煤层气,统称为非常规天然气。

17.伴生气(狭义):

仅指油气藏中的气顶气和油溶气,广义上还包括油气田范围内分布于油藏及油气藏之间或其上方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气藏气。

18.非伴生气:

指那些与油气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但没有重要工业价值,以天然气占绝对优势的气藏气。

19.湿气:

C+2>5%的天然气。

干气:

C+2<5%的天然气。

20.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是指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或者说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同体积的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

21.油田水:

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

狭义上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相互联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22.吸附水:

成薄膜状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在一般的温压条件下不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

23.毛细管水:

存在于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只有当作用于水的力超过毛细管力时才能运动的油田水。

24.自由水:

存在于超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也称重力水。

25.底水:

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与油气层相接触,且位于油气之下承托着油气的油气层水。

26.边水:

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自然外延。

27.同位素分馏作用:

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其组成元素的同位素发生变化、转移或分离,或者说是在同位素比值不同的两种物质间进行的同位素分配作用。

28.同位素效应:

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中,由于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被另外一种同位素所取代,从而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叫同位素效应。

29.同位素类型曲线:

把原有不同组分的δ13C值变化连成曲线,称为碳同位素类型曲线。

第三章

30.储集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在其中储存并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是地下石油和天然气储存的场所,是构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之一。

31.储集层的孔隙性:

指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

32.孔隙度:

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33.绝对孔隙度:

岩石中全部孔隙体积(称为总孔隙或绝对空隙)和岩石体积之比。

34.有效孔隙度:

是指岩石中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35.流动孔隙度:

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36.储集层的渗透性:

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37.渗透性岩石:

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较快的通过其连通孔隙的岩石。

38.非渗透性岩石:

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速度很慢,通过的数量有限,称之为非渗透性岩石。

39.绝对渗透率:

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时,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

40.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

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41.相对渗透率:

是指岩石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42.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43.毛细管压力曲线(压汞曲线):

在不同的压力下,把非润湿相的汞压入岩石的孔隙系统中,根据锁加压力与注入岩石的汞量,绘出压力与汞饱和度的压力曲线。

44.排驱压力:

是指压汞试验中共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

45.饱和中值压力:

是指非润湿相的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

与饱和中值压力相对应的喉道半径,称为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称为中值半径。

46.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

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47.油、气、水的饱和度:

储集层的孔隙油、气、水充填,油、气、水的含量分别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饱和度。

48.原生孔隙:

是指在沉积时期或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空隙,主要是粒间空隙。

49.粒间空隙:

碎屑颗粒支撑的碎屑岩,在颗粒之间未被基质充填,胶结物含量少而留下的原始孔隙。

50.机械压实作用:

是指在上覆沉积附和作用下岩石逐步致密化的过程。

51.压溶作用:

是指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即压力传递点上有明显的溶解作用,造成颗粒间相互嵌入的凹凸接触和缝合线接触。

52.胶结作用:

是碎屑颗粒相互连接的过程。

53.盖层:

是指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烃类流体向上逸散的岩层。

54.区域盖层:

稳定覆盖在油气田上方的区域性非渗透性岩层。

55.圈闭盖层:

直接位于圈闭储集层上面的非渗透性岩层,又成为局部盖层。

56.隔层:

存在于圈闭内,对油气有封隔作用的非渗透性岩层。

第四章

57.油气圈闭:

储集层中被油气高势区或与非渗透性遮挡联合封闭的油气低势区。

58.油气藏:

是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在一个油气藏中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气界面,也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59.工业性油气藏:

如果圈闭中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即有工业规模,则称为工业性油气藏。

60.非工业性油气藏:

如果圈闭中油气聚集的数量不够大,没有开采价值,即没有工业规模,就成为非工业性油气藏。

61.圈闭的有效容积:

圈闭能够容纳油气的最大体积。

62.闭合度:

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圈闭可能容纳油气的最大高度。

63.溢出点:

圈闭能够容纳油气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要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溢出,是圈闭内有其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64.闭合面积:

是指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封闭区的面积,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通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所交切构成的闭合区的面积。

65.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具有工业性产油气能力的那一部分储集层的厚度。

66.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储集层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

67.油气藏高度:

指油气藏顶点到油气水界面的正交距离。

油藏高度:

若有气顶时,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之间的正交距离。

气顶高度:

油气藏顶点到油气界面的正交距离。

68.含油气边界:

通常把油气水界面与油气层顶底界面的交线称作含油气边界。

其中与含油气顶面的交线称为外含油气边界,与油气层底面的交线称为内含油气边界。

69.含油气面积:

有相应的含油气边界所圈闭的面积,通常之外含油气面积。

70.气顶:

在油气藏中存在游离气时,油、气、水按密度分异,气总是占据圈闭的顶部,称为气顶,油居中间,水在最下面,在这种情况下,油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称为油环。

71.油气藏的驱动力:

油气藏中的油气流到井口必须有一定的压力,这种驱动油气流出油层并经井筒达到井口的动力称之为油气藏的驱动力。

72.构造圈闭:

凡是储集层的顶面发生局部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73.构造油气藏:

在构造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烃类流体后,称为构造油气藏。

74.背斜圈闭:

储集层顶面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四周倾伏的背斜,其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而底面和下倾方向被具有高油气势面的水体或其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的闭合低势区。

75.背斜油气藏:

单一背斜圈闭内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就成为背斜油气藏。

76.断层圈闭:

凡是储集层的上倾方向或各个方向由断层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77.断层油气藏:

单一断层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藏。

78.裂缝性背斜圈闭:

在背斜构造的控制下,裂缝性储集层被非渗透性岩层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79.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在裂缝性背斜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成为裂缝形背斜油气藏。

80.刺穿圈闭:

地下岩体刺穿沉积岩层时,使储集层发生变形,并直接以刺穿岩体遮挡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81.刺穿构造:

是指地下深处的岩体侵入到上覆沉积岩中而形成的构造。

82.刺穿油气藏:

在刺穿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即成为刺穿油气藏。

83.地层圈闭:

凡是储集层四周或上倾方向因岩性变化或地层变化,被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84.地层油气藏:

在地层圈闭中聚集了工业性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即成为地层油气藏。

85.岩性圈闭:

凡是储集层因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其四周或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86.沉积圈闭:

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因岩性变化所造成的岩性圈闭。

87.透镜型岩性圈闭:

储集层四周均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88.上倾尖灭性岩性圈闭:

储集层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89.成岩圈闭:

在成岩、后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岩性圈闭。

90.岩性油气藏:

岩性圈闭中的工业性油气聚集。

91.不整合圈闭:

是指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并被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92.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圈闭中聚集的工业性油气。

93.潜山油气藏:

是指位于区域不整合面之下较老地层的凸起含油气体。

94.基岩油气藏:

是指油气储集于沉积岩基底结晶岩系中的油气藏。

95.礁型圈闭:

是指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储集岩体—礁体,上方和四周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96.礁型油气藏:

礁型圈闭中聚集了工业性的油气后就成为礁型油气藏。

97.沥青封闭圈闭:

储集层上倾方向的非渗透性岩层是由沥青组成的。

98.沥青封闭油气藏:

沥青封闭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就成为沥青封闭油气藏。

99.水动力圈闭:

凡是因水动力形成倾斜或弯曲的等油气势面,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新的油气圈闭。

100.水动力油气藏:

水动力圈闭中聚集了工业性的油气后成为水动力油气藏。

101.复合圈闭:

储集层上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