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林蛙项目申请建设建议书.docx
《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林蛙项目申请建设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林蛙项目申请建设建议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林蛙项目申请建设建议书
目录
一、总论 1
(一)申请项目概述 1
(二)项目预期目标 1
1.总体目标 2
2.阶段目标 4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5
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6
(一)简述 6
(二)项目创新点 9
(三)知识产权状况 13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14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15
(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17
(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18
(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19
(六)项目实施计划 20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22
(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 22
(二)经济效益分析 22
1.产品成本分析 22
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 23
3.经济效益分析 23
4.项目投资评价 23
(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 23
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 23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23
(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 24
(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 24
(四)单位管理情况 24
(五)单位财务经济状况 25
(六)合作单位研发能力 25
一、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本项目经过我中心15年来研究,根据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采用“模拟森林生态环境,立体生态养殖”先进技术,解决了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场所净化,林蛙活饵料立体养殖加工,林蛙冬眠期温氧调节控制,以及林蛙防逃跑,防天敌、增湿降温、种蛙驯化选育,病害防治等方面的难题,使养殖成活率由20-30%提高到80%以上,回捕率由10%提高到60%以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根据目前多数养殖者缺乏标准化养殖模式和饲养技术,而养殖成功率低下的现状,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全人工养殖林蛙中试基地,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熟化,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养殖确立一种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二)项目预期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一个年产10万对优良中国林蛙驯养育种繁殖基地,培育出生长速度快,产油量高,抗病力强的优良蛙种。
同时,建立一个年出栏20万只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示范基地,使养殖存活率达到80%以上,回捕率60%。
确立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推广技术,带动和指导广大养殖户,来提高林蛙规模化人工饲养的效率,为今后中国林蛙养殖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在林蛙资源日益锐减,林蛙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大力开发林蛙资源,培养、扶持林蛙养殖业,对于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总体目标
该项目总体目标计划投资209万元人民币。
通过模拟林蛙栖息繁衍的生态环境,进行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及示范。
建立20万只林蛙养殖示范场以及配套立体生态养殖畜禽,畜禽粪便育昆虫,昆虫喂林蛙。
其中建立中国林蛙孵化场一座,占地面1200㎡;建设林蛙饲养圈40个,占地8000㎡;建立林蛙越冬场一个(设备一套)400㎡,建立绿色环保能源生产装置一套,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剩余物繁育昆虫做为林蛙活饵料。
从而确立标准化、规范化立体饲养林蛙模式。
建立人工养殖林蛙繁育技术体系,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林蛙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区域分化技术,进行林蛙的系统选育。
达到年驯养优良种蛙8万对,年产商品蛙15万只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良品种蛙种,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使林蛙养殖逐步形成产业化。
为林蛙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不同区域中国林蛙进行选育,形成优良的种群,并结合生态养殖配套技术,使其2年生蛙产卵数达800-1200粒;3年生蛙产卵1200-1800粒。
产油量(干品):
2年生蛙产油1.4-1.8g;3年生蛙产油2.0-3.0g;冬眠成活率95-98%,30日龄蝌蚪体重达0.9-1.2g,变态幼蛙达0.9-1.1g,一年生幼蛙7-15g,两年生雌蛙35-40g,雄蛙25-35g;三年生雌蛙40-50g,雄蛙35-40g。
育种基地年产种蛙8万对,示范基地养殖林蛙20万只,出栏商品蛙15万只。
项目完成时,将获得林蛙深加工系列产品;发表学术性论文5~8篇。
预期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林蛙养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附加值的项目,从蛙卵孵化到成蛙一般需18个月时间,所以投资回收期限为2年。
其中建设期半年,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繁育基地和示范基地的生产状况,预计繁育基地生产种蛙8万对,每对30元,合计240万元;示范基地生产商品蛙15万只,产油量500千克,每千克6400.00元,产值320万元。
以上产值达560万元。
可创利税432.4万元。
产品深加工后,效益将是现在的4~5倍。
可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林蛙的规模化高产养殖技术和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可以带动农村的养殖业,可使成千上万个农户有可靠的致富门路,同时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经过高效、生态、立体养殖技术的开发和示范,提高广大群众对传统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意识,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予计三年内为农村和农场开辟就业岗位1300个。
举办林蛙生态立体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全国培养林蛙人工养殖技术人员3000人次。
以XX农垦中国林蛙驯养繁殖中心为龙头,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产业化系统研究开发,推进林蛙养殖产业化进程,2年内发展连锁养殖户1400个。
中国林蛙存栏达到8000万只以上。
林蛙每年都有6个月的时间生活在自然生态环境中,以捕食昆虫为主,每只林蛙一年能捕食各种害虫3万多只,是环境保护的卫士。
由于人工养殖技术的推广与提高,将极大地减少野生林蛙捕捉的数量,保护林蛙的野生资源,降低了人工防治虫害的成本,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采用生态立体养殖,将农林废物充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具有广泛的生态、环境效益。
2、阶段目标
XXXX.8~XXXX.12进行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配套养殖的规模化基地建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完成设备设施的投入,并达到可养殖标准。
其中包括40万只蛙场及配套养殖设施建设,林蛙活饵料加工厂建设;林蛙孵化场建设等。
提供一个规模化、标准化立体生态养殖模式。
2007.1~2007.12开展林蛙全人工养殖及配套养殖的实施工作,进行林蛙活饵料的培育与生产;开展林蛙杂交和系统选育工作;养殖中国林蛙40万只,其中予计出栏种蛙8万对商品蛙15万只。
2008.1~2008.7月加强和完善林蛙全人工养殖的配套技术的实施管理,进行林蛙产品的深加工的试制和生产;进行项目总结、验收。
进行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的推广。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①资金来源及投入单位:
万元
年度
项目
总计
XXXX年
2007年
2008年
备注
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90
58.0
20.0
11.8
地方(部门)配套
单位自筹
89.8
60.0
20.0
10.0
银行贷款
30.0
30.0
合计
209.8
148
40.0
22.8
②资金使用计划 万元
支出明细名称
单位数量
经费支出预算条款
使用时间
林蛙饲养场建设
林蛙饲养圈40个
60万元
06年8-10月
水电设施建设
30KW电、水井1眼
15万元
同上
昆虫活饵料加工
废物处理装量一套
16万元
同上
养虫加工厂一座
9万元
同上
林蛙孵化场建设
孵化用温室一栋200㎡
4万元
同上
孵化池20个(300㎡)
1.5万元
同上
林蛙越冬场建设
保温式越冬池400㎡
20万元
07年6-8月
越冬设备一套
4.5万元
技术检测室建设
检测室200㎡
20万元
07年
检测试设备一套
35.3万元
07年
人工水电费
16万元
06年8月-08年6月
合计
209.8万元
项目总投资209.8万元,其中单位自筹资金已到位80万元,30万银行贷款正在办理中。
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71.2万元。
新增投资资金XXXX年底前投入76.8万元,2007年3月底前40万元。
2008年1月22.8万元。
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一)简述
中国林蛙是我国的特有经济动物,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都很高,尤其是林蛙油,价格昂贵,国内外需求量大,由于野生的中国林蛙资源日趋枯竭,资源缺乏,由于中国林蛙对其息栖繁衍的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国内没有人工圈养林蛙成形技术因此,人工驯养、成为国内外西栖动物专家认为是难以突破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进行全人工饲养。
所谓的全人工饲养就是在人工模拟的生态系统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
但经过研究实验,目前只获得初步进展及部分成功。
尚未形成完整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
目前林蛙的人工养殖方式大多是以半人工散养(封沟养蛙)为主,即利用有天然林蛙生存的林地、沟系,在每年四、五月份林蛙产卵期大量人工孵化幼苗、至六月中下旬将幼蛙散放到上山让其自然生活。
到九月末林蛙下山时在河边采取各种方法捕捉商品蛙。
但是,由于林蛙在森林生活期天敌难以驱除,对成、幼蛙伤害很大,加之受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郁闭度)的限制以及食物短缺等因素,商品蛙回捕率很低,仅为投放蛙苗的1-3%。
采用全人工养殖(工厂化),如棚室养殖、坑养、池养等,大部分还处于摸索试养阶段。
特别是活饵料(林蛙食物)和越冬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影响着林蛙养殖向工厂化发展。
其中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和代表性的,如辽宁省新宾康成万的棚室养蛙法,此外对于林蛙营养需要和饲料生产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蝌蚪期林蛙的饲料方面的研究,如蒋朝光等(1995)最早探索了中国林蛙蝌蚪的营养要求,指出饲料蛋白质水平过低影响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
刘玉文等(1995)报道,饲喂青菜叶加配合饲料(主要成分有鱼粉、豆饼、玉米面和少量维生素),蝌蚪的体重大、发育快、成活率高、个体发育整齐。
崔明勋等(1999)研究了温度、食物、饲养密度对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认为动物性饲料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后幼蛙的存活率。
在林蛙养殖方面对于成、幼蛙饲料(活饵料)停止黄粉等单一饲料上,且饲养成本高。
在林蛙越冬技术上,温度和溶氧量是主要的限制因子,在自然状态下有通过加深越冬池深度(李月红,2004)和应用生态生物增氧剂(赵凤春,2001)的报道,通过使用生物增氧剂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效果都不理想,顾此失败。
在林蛙繁殖和雌性诱变技术上,主要通过调温法、离子法和激素法进行雌性诱变。
贾云光(2004)报道,当离子含量达到1500mg/L时,能使雌蛙的数量由46.7%提高到82.4%。
,当雌性激素含量达到1.0mg/L时,雌蛙诱导率为100%。
而在林蛙杂交改良和选育提高等育种技术上的研究报道极少。
随着DNAPCR扩增技术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