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4504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舒城县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

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

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

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

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

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舒中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

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

“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

”从之西。

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

至暮,哭而归,不食。

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______饮泣强食。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

“官人与我一文两文。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既饮茗,问其里若姓。

媪勃然怒曰:

“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

我非乞人也。

”宗质起敬,谢曰:

“某皇恐,上忤阿婆。

愿霁怒,试言之,何害?

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媪喜曰:

“老婆姓异甚,不可言。

”宗质力恳请,忽曰:

“我姓展。

”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

“夫人,吾母也。

”媪曰:

“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宗质拜曰:

“然。

”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______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

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

“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_______,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

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

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

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

孔子曰: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

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

有母谁无是心哉?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

遭遇

B.愿霁怒霁:

停止

C.除知台州除:

罢免

D.终身饮恨饮:

含着

5.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

②必宽譬之,______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______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_______

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

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

6.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8.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年近知命,位止方州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②①B.②①

C.②①D.①②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4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10、11两题。

(11分)

庆全庵桃花大林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1】唐白居易【2】

寻得桃源好避秦,人间四月芳菲尽,

桃红又见一年春。

山寺桃花始盛开。

花飞莫遣随流水,长恨春归无觅处,

怕有渔郎来问津。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1】: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舒中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

舒中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

注【2】:

这是一首记游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作于江州(今九江)。

10.两首诗“寻”“觅”的对象分别是什么?

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试分析两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6分)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中有些诗句在抒情、手法、意境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由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会联想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岁月的回忆。

(3)杜甫《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

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僻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

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