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猪场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良种猪场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种猪场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人民有传统的养猪习惯,养猪积极性高。
现有生猪存栏数为24万头,出栏数为23.2万头,但由于所产猪肉脂肪多、瘦肉率低,不适应外销市场的需要,较小的生产规模并没有为饲养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生猪品种改良,生产优质瘦肉型猪肉,适应市场需求,让农民真正做到养猪增收,是目前**县生猪产业的紧迫课题,而建立良种猪场,用以繁育大量的优质品种仔猪是我县进行生猪品种改良的关键,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项目经济、技术、管理可行性分析
1、自然优势明显
**县地处**地区西部,地处东经107°
46′—108°
25′,北纬28°
—28°
38′,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1200mm,全年无霜期295天,全年积温4781.9—6241.5℃,良好的自然气候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地理优势突出
**县城距**200多公里,距省会贵阳350多公里,326国道及303省道在县境内有近82公里,**著名的黄金水道“乌江”纵贯其问,其流程在**境内有近60公里,为商品猪的外运提供了有效的运输保障。
3、配套设施完善
随着乡乡通公路及村村通电工程的有效实施,现在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公路,近320个行政村通了公路,325个行政村通了电并进行了农网改造,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1.5%,全县现有各种饲料加工企业4个,年加工饲料能力8000吨以上。
4、饲料来源广、劳力资源丰富
我县年产水稻8万多吨,玉米4万多吨,豆类1万多吨,小麦2万多吨,薯类近5万吨,各种青绿饲料近30万吨,县内油脂加工每年产菜油枯2000多吨。
此外,由于我县去年退耕还草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养猪业的青饲料来源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我县现有农村劳动力26.35万人,这为养猪这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5、服务体系功能健全,群众基础牢固
由于县畜牧局每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加强基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和服务网络的建设,全县20个乡镇均有畜牧站,各行政村均配备了兽医人员,这些多年从事基层兽医工作的同志,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在种畜引进、畜禽防疫治疗、饲料及药品销售的市场监管,新观念新思想的传播,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
**县是传统的养猪县,养猪业历来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撑和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大力发展养猪业作为首选项目,与农民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期望天然契合,定将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新式养殖具有较高起点
多年来,由于各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养殖户已能普遍接受新科技观念,良种良法、市场销售、投入产出效益等观念在全县农村广大养殖户中已普遍形成。
近几年,我县每年都要从外地引进部分大约克、杜洛免等瘦肉型猪种,养殖户自己出钱500—600元竞相购买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1999年起,先后从四川等地购进“长大杂”新品种仔猪在全县范围内试养,以其生长快、出栏期短、饲料回报高、瘦肉多、市场好销及肉价明显高于传统品种等诸多优势,深得广大农村饲养户的接受和喜爱,由此刺激本县许多民问经纪人从四川等地成批板送长大杂仔猪到本县市场销售,常常一抢而空的景象。
新的形势和市场的呼唤,便全县基层政府领导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将不失时机地建立县级优良种猪繁育基地,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优良长大杂母猪,用以繁殖三元杂交商品仔猪,以满足本县快速发展的生猪养殖业的需要,促进本县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议案提出来,呼声甚强。
我局按县委、政府的要求,抢抓养猪业的黄金机遇,积极进行了建立本县优良种猪繁育基地建立项目的一系列前期调研工作。
第二章项目产品及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项目产品分析
该项目的产品主要是用长白猪作父本、大约克夏猪作母本,繁育的二元杂交种母猪和淘汰的商品仔猪,将选育的二元杂交种母猪投放给农户饲养,再用良种场饲养的杜洛克猪为父本进行三元杂交,生产的三元杂交仔猪,具有生产周期短、饲料回报高、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点。
第二节项目产品的市场调查分析
就我县市场来看,我县目前的生猪生产规模如每年出栏商品肉猪30万头以上,按每头母猪每胎产仔9头,一年2的传播,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
多年来,由于各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养殖户已能普遍接受新科技观念,良种良法、市场销售、投入产出效益等观念在全县农利广大养殖户中已普遍形成。
近几年,我县每年都要从外地引进部分大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种,养殖户自己出钱500—600元竞相购买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1999年起,先后从四川等地购进“长大杂”新品种仔猪在全县范围内试养,以其生长快、出栏期短、饲料回报高、瘦肉多、市场好销及肉价明显高于传统品种等诸多优势,深得广大农村饲养户的接受和喜爱,由此刺激本县许多民间经纪人从四川等地成批板送长大杂仔猪到本县市场销售,常常一抢而空的景象。
新的形势和市场的呼唤,便全县基层政府领导多次在有产,每年只能生产1500头左右的优良杂交种母猪,完全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大量需求。
从种母猪饲养户的购买承受能力分析,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属市场畅销品种,售价普遍高于本地品种的仔猪,事实证明,用长大杂做母本,杜洛克做父本所产的外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大受外地客商青睐,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外地客商到我县需求签订这种仔猪的购销合同,因无产品失望而去,在这种市场支撑下,种猪场本着以“品种改良、扶贫为主,维持自身发展为前提”的宗旨,将淘汰商品仔猪价位定在14元公斤,每头幼种母猪的售价在400—500元左右,种母猪饲养户是完全能承受和接受的。
**属山区农业县,没工业污染,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喂猪的饲料完全来自自己生产的绝无污染的农作物,所产猪肉品质优良,为我县生猪业走向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具备了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已由温饱型开始向营养型、健康型转化,纯天然,绝无污染的优质瘦肉型猪肉必然能赢得人们青睐,“三元”杂交仔猪又是烤乳猪的优质原材料,**完全能在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优势,以带来更大的市场。
第三章项目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第一节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该项目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为“以繁育优质杂交种母猪为手段,以改良我县生猪品种为目的”。
基地以社会效益为主,自身经济效益为辅,在良种场能保证实现良性发展和足以抵抗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让利于民,扶贫为要,为全县生猪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以此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立我县生猪产业的品牌地位,以期让生猪产业成为我县畜牧产业的龙共,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第二节项目建设方案及目标设计
建立长大杂优良种母猪和大约克、杜洛克纯种种猪的繁育场。
即一是以大约克猪为母本,长白猪为父本进行二元杂交,将选育的长大杂种母猪在全县推广饲养,再以杜洛克猪做父本进行三元杂交,通过农户向市场提供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
二是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能繁母猪用人工授精的办法进行品种杂交改良。
最终达到建立优良肉猪生产基地的目的。
基地本着点、条、块布局,统筹安排,重点扶持的原则,每年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生产大户300户以上,实行价格优惠,技术服务优先,帮助找市场,采取保护价的形式向仔猪大户回收产品,解除饲养大户的后顾之忧,加快我县生猪品种的改良。
第三节项目重点建设内容
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成猪舍1680平方米,幼猪舍700平方米,常年饲养大约克能繁母猪200头,长白公猪2头,大约克公猪2头,杜洛克公猪3头,配备技术人员3—5人,正常投产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长大杂能繁母猪约1275头,提供淘汰作为商品猪饲养的仔猪1725头,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母猪人工授精所需精液及技术服务,组织联系瘦肉型猪的外销,以拉动我县瘦肉型猪的销售市场,刺激饲养户喂养瘦肉型猪的积极性。
第四章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生产工艺流程与项目技术措施
1、生产工艺流程
种仔母(公)猪一种仔母(公)猪喂养→产仔→仔猪喂养→仔猪出售。
2、技术措施
(1)严格选种选配,做好配种记录和仔猪的标识。
(2)认真搞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W病预防工作,严格购售种制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防止传染疫病发生。
(3)搞好饲料生产,按照种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进行饲料配方,并保证饲料的正常供给。
饲料供应的正常与否以及饲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种猪的生长发育,饲料加工与青饲料基地要保质保量生产,确保仔猪健康发育。
(4)要求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①种猪质量:
购进种仔猪要求在2月龄以上,体重15公斤以上,身体健壮,体形匀称。
②种母猪6—7月龄,体重达到50—70公斤以上,达到初配年龄和体重指标;
种公猪8—10月龄,体重达90公斤以上,达到初配指标。
③圈舍要求:
种母猪一舍1—2头,种公猪一舍1头,并配备运动场。
④饲料标准:
种猪每日每头平均1.5—2公斤精料,青饲料6公斤。
⑤饲喂方法:
改传统熟饲为生饲,湿料为干料。
⑥产量指标:
母猪投产后,每头每年产仔两窝,每窝7—8头,2月龄仔猪平均体重15公斤以上。
第二节项目技术关键及保障条件
购进种猪的质量和种猪的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疫病预防、推广猪的杂交改良等都是本项目实施的技术前提和关键所在。
**县现有畜牧技术干部185人,其中畜牧兽医师35人,初级畜牧技术人员129人,20个乡镇均有独立的畜牧兽医站,挑选精明能干的畜牧师担任良种猪场的技术工作和在面上进行优质肉猪生产,技术力量条件有保障。
第五章项目建设地选择及主要工程设计
第一节项目建设地及条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