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3687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习题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9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鹤仪形”是君子的仪形,这一形态表达出诗人的人格特点。

C.颈联“调”“入”二字紧承上联,表明诗人饮酒是为了调节精神,抚弄清琴是为了强压不平之火,进入冷静状态。

D.尾联“浩然”表现诗人心胸的开阔和坦荡。

“机已息”表现争权夺利的心思已经息灭,与颔联的“鹤仪形”相照应。

E.本诗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视觉来描写景物,通过“法酒”“清琴”展示心迹,通过对“几杖”的叩问来抒发思想感情。

[答案] __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

答C、E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__

[解析] A“孤独不平”分析不当,应为“孤独闲适”。

C“强压不平之火,进入冷静状态”分析不当,应为“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

E“叩问”分析不当,原文的意思是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而不是对几杖发出叩问。

2.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答:

__示例:

①备受打击,心中不平。

他长期遭贬,备受打击,浩气被息,心境难平。

②志趣高洁,勤劳善良。

他想保持蜜蜂和仙鹤的气节,借“法酒”“清琴”抒发自己的心志。

③头脑冷静,积极进取。

面对严酷现实,他依然调正神气,继续前行。

[解析] 6分,每个要点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畏  人[注]

杜 甫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注】 本诗创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年)。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异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这春景给了自己一些慰藉。

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开都城又已经多年,在这种阔大辽远的境界之中愈发地显出作者的孤独渺小。

C.《畏人》在前两联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而后两联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D.五言律诗《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的是作者青年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而本诗的情感与风格却与之截然不同。

E.尾联的“从”可以理解为“纵”,放任的意思;

“榛草”即杂草。

任由杂草长满门径,对别人的来访还存希望。

[答案] __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

[解析] A不是“春景给了自己一些慰藉”,而是春景突出了诗人身处他乡的漂泊之感。

C诗词鉴赏显示此项正确。

4.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尾联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尾联所写是作者生活之处已是门庭杂草丛生,就连马都不愿意从这里走过。

首联中写的虽是早春美景,但作者漂泊他乡的愁情更浓;

颔联写作者离开都城很远也很久,失意的作者倍感孤微;

而自己不敢见到他人,只适合过眼下这种幽居的生活,所以在尾联中用荒芜的庭院小路来揭示作者处境与内心的孤苦。

[解析] 6分,感情2分,分析2分,语言表达2分。

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 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月色微微,云彩轻轻,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只见京口孤城笼罩在一片烟雾迷蒙之中,“孤”字点明了词人孤身远行的事实。

B.头巾歪斜,扇子坠落,藤床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巾偏扇坠藤床滑”七字描写词人醉酒熟睡后的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C.上片“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呼应下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句中“歌”与“归”、“西南”与“东南”分别形成对比。

D.这首词上片写酒醒,下片写梦回,描述了词人离别京口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追求功名的进取之心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E.这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词人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

[答案] __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

答A、D不给分;

[解析] A“‘孤’字点明了词人孤身远行的事实”分析错误,这里的“孤城”与苍烟共同营造意境,景物的特点烘托出了词人醉醒后的心理状态。

C“对比”分析不确切,应为“对应”。

D“追求功名的进取之心”分析错误,应为“对仕宦奔波的倦意”。

6.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

请列举出两种并结合诗句分析。

①借景抒情(答“景物烘托”或“渲染”也可),上片中“轻云微月”“孤城回望苍烟合”营造了一种朦胧、空阔的意境,烘托出词人旅途漂泊的寂寞、孤寂之情。

②直抒胸臆,下片中“此生飘荡何时歇”直接抒发了自己对仕途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答出一点并结合诗句分析可得3分,答出2点可得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送杨子

李 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注],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 醑(xǔ):

美酒。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照应题目“送”,描写了渭城边纵酒言别的场景,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

B.第二联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

C.颔联描写了一幅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自然界的乐景衬托出了朋友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

D.颈联中用了“倾壶醑”“赠马鞭”两个动作描写来表现内心,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情感之深厚,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

E.尾联中“新月”意象极富韵味,诗人想象友人到达颍上之后,应是月圆时节,从中可以传达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答案] __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

答B、D不给分;

[解析] A“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虽合理但不符合诗人描写这一细节的目的,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的离别之情。

B“梨花来比喻雪”分析不当,应是用雪来比喻梨花。

D“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无中生有。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①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送朋友到渭城城外,临别与朋友饮酒,表达惜别之情。

②豪迈豁达之情。

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赠马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

③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诗人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解析] 6分,每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答出2点即可。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与东吴生相遇①

韦 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②平。

【注】 ①本诗为诗人及第后出关而作,时年59岁。

诗人公元883年流落江南,公元894年擢第,历经频仍战乱,颠沛流离。

②泰阶:

星名。

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句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比喻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免同病相怜。

B.韦庄此时虽已科举及第,但在外飘泊多年,已是垂暮之年,白发苍苍,回想自己多年来坎坷的科举之路,忍不住泪满冠缨。

C.颔联表现了内心的酸楚,虽然暂时欢聚,观花饮酒,但流离失所,衰老麻木,再无赏花的逸兴,乱世颠沛,只好借酒浇愁。

D.颈联运用对比手法,“贫”与“贵”、“陋巷”与“豪家”相对,写出了世态炎凉,同时也回答了自己多年执着科举的主要原因。

E.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

“泪”是回顾,“笑”是前瞻,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内涵丰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答案] __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

[解析] B“回想自己多年来坎坷的科举之路,忍不住泪满冠缨”分析不当,这里“泪满缨”表现的是故人相逢的悲喜交加。

C“暂时欢聚,观花饮酒”说法不恰当。

D“回答了自己多年执着科举的主要原因”无中生有,理解不当。

10.这首诗蕴含了抒情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

①对身世遭际的不平与感慨。

②与东吴生相见的悲喜交加。

③对战乱(或“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

④对天下太平的期盼。

[解析] 答出一点可得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 ①紫塞:

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②大臣书:

《汉书·

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刨设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

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

[答案] A、D(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 A“凄清的氛围”错。

D“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错,此处无中生有。

1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①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四句直接写到“离忧怅有余”,五、六句渲染离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

②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诗歌七、八句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解析] 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西湖春日

王安国

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巇崿②,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 ①争得:

怎得。

②巇(xī)崿(è

):

指山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