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3463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文档格式.docx

什么?

答:

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于组分

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

(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

(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

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

为什么?

k=Kβ,而β=VM/VS,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

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

故:

(1)不变化,

(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解:

提示:

主要从速率理论(vanDeemer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

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而当流

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

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

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

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4)固定液用量:

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

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5)对担体的要求:

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

粒度要求均匀、细

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

(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

(7)气化温度:

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6.试述速率方程中A,B,C三项的物理意义.H-u曲线有何用途?

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参见教材P14-16

A称为涡流扩散项,B为分子扩散项,C为传质阻力项。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

(1)涡流扩散项A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

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

由于A=2

λdp,表明A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dp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

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

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2)分子扩散项B/u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

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

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而B=2rDg

r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弯曲因子),Dg为组

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分子扩散项与Dg的大小成正比,而Dg与组分及载气

的性质有关: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Dg小,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

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氮气),可使

B项降低,Dg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

弯曲因子r为与填充物有关

的因素。

(3)传质项系数Cu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g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1两项。

所谓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移动到相表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

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

这种过程若进行缓慢,表示气相传

质阻力大,就引起色谱峰扩张。

对于填充柱:

液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固定相的气液界面移动到液相内部,并发生质量交

换,达到分配平衡,然后以返回气液界面的传质过程。

这个过程也需要一定时

间,在此时间,组分的其它分子仍随载气不断地向柱口运动,这也造成峰形的扩

张。

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1为:

对于填充柱,气相传质项数值小,可以忽略。

 由上述讨论可见,范弟姆特方程式对于分离条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它可以

说明,填充均匀程度、担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柱温、固定相液膜厚度

等对柱效、峰扩张的影响。

用在不同流速下的塔板高度H对流速u作图,得H-u曲线图。

在曲线的最低点,

塔板高度H最小(H最小)。

此时柱效最高。

该点所对应的流速即为最佳流速u最

佳,即H最小可由速率方程微分求得:

当流速较小时,分子扩散(B项)就成为色谱峰扩张的主要因素,此时应采用相对分子

质量较大的载气(N2,Ar),使组分在载气中有较小的扩散系数。

而当流速较大时,

传质项(C项)为控制因素,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H2,He),此时组分在

载气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可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7.当下述参数改变时:

(1)增大分配比,

(2)流动相速度增加,(3)

减小相比,(4)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

(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8.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R=

t

R

(2)

−t

R

(1)

=

1

n(

α−1

)(

k

(YY

4

α

+

21

2

分离度同时体现了选择性与柱效能,即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

素,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结合了起来.

9.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

不能,有效塔板数仅表示柱效能的高低,柱分离能力发

挥程度的标志,而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

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

10.试述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的含义,它对色谱分离有什么指导意义?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如下:

α−1)(

1+k

它表明分离度随体系的热力学性质(α和κ)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与色谱柱条

件(n改变)有关>

(1)当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一定时(即组分和两相性质确定),分离度与n的平

方根成正比,对于选择柱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增加柱长可改进分离度,但

过分增加柱长会显著增长保留时间,引起色谱峰扩张.同时选择性能优良

的色谱柱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也可以增加n,提高分离度.

(2)方程式说明,k值增大也对分离有利,但k值太大会延长分离时间,增加分析成

本.

(3)提高柱选择性α,可以提高分离度,分离效果越好,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

固定相,增大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11.对担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对担体的要求;

(1)表面化学惰性,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质起化学

反应.

(2)多孔性,即表面积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积较大.

(3)热稳定性高,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破碎.

(4)对担体粒度的要求,要均匀、细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柱效。

但粒度过小,

会使柱压降低,对操作不利。

一般选择40-60目,60-80目及80-100目等。

对固定液的要求:

(1)挥发性小,在操作条件下有较低的蒸气压,以避免流失

(2)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同时在操作温度下为液体.

(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否则,样品容易被载气带走而起不到分

配作用.

(4)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的分离

能力.

(5)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以越高.

12.试比较红色担体与白色担体的性能,何谓硅烷化担体?

它有何优点?

(见P27)

13.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

问题。

解:

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

固定液的性质。

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

根据此规律:

(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先后流出

色谱柱,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

(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极

性小的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色谱柱。

(3)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

极性组分(或易被极化的组分)后出峰。

(4)对于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如醉、酚、胺和水等的分离。

一般选择极性的或是氢

键型的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大小先后流

出,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最后流出。

(5)对于复杂的难分离的物质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

以上讨论的仅是对固定液的大致的选择原则,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事实上在

色谱柱中的作用是较复杂的,因此固定液酌选择应主要靠实践。

14.试述热导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有哪些因素影响热导池检测

器的灵敏度?

热导池作为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电流通过钨丝时、钨丝被加热到一定温度,钨丝的电阻值也

就增加到一定位(一般金属丝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在未进试样

时,通过热导池两个池孔(参比池和测量池)的都是载气。

由于载气的热传

导作用,使钨丝的温度下降,电阻减小,此时热导池的两个池孔中钨丝

温度下降和电阻减小的数值是相同的。

在进入试样组分以后,裁气流经

参比池,而裁气带着试样组分流经测量池,由于被测组分与载气组成的

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和裁气的导热系数不同,因而测量池中钨丝的散热

情况就发生变化,使两个池孔中的两根钨丝的电阻值之间有了差异。

差异可以利用电桥测量出来。

桥路工作电流、热导池体温度、载气性质和流速、热敏元件阻值及

热导池死体积等均对检测器灵敏度有影响。

15.试述氢焰电离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如何考虑其操作条件?

对于氢焰检测器离子化的作用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

目前认

为火焰中的电离不是热电离而是化学电离,即有机物在火焰中发生自

由基反应而被电离。

化学电离产生的正离子(CHO+、H3O+)和电子(e)在

外加150~300v直流电场作用下向两极移动而产生微电流。

经放大后,

记录下色谱峰。

氢火焰电离检测器对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有很高的灵

敏度,故对痕量有机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