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3270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

经纬线的含义;

经纬度的概念;

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

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

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

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有多大?

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

圆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

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

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

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

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第二组讲述: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

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都有哪些的环球航行?

教师讲述并引导:

最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

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

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

(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

精确的测量表明:

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

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启下;

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教师归纳:

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

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

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2

知识目标

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

(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

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

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

[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

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

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

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

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

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

教师进一步引导:

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___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

(不对)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

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课知识要点:

1.聚落:

人们集中居住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