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2068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3作图示三铰刚架的M图。

题4-3图

4-4作图示刚架的M图。

题4-4图

4-5已知结构的M图,试绘出荷载。

题4-5图

4-6检查下列刚架的M图,并予以改正。

题4-6图

习题5

5-1图示抛物线三铰拱轴线方程,试求D截面的内力。

题5-1图

5-2带拉杆拱,拱轴线方程,求截面K的弯矩。

题5-2图题5-3图

5-3试求图示带拉杆的半圆三铰拱截面K的内力。

习题6

6-1判定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题6-1图

6-2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中各杆内力。

题6-2图

6-3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各杆的内力。

题6-3图

6-4试求图示组合结构中各链杆的轴力并作受弯杆件的M、Q图。

题6-4图

6-5用适宜方法求桁架中指定杆内力。

题6-6图

习题8

8-1试作图示悬臂梁的反力VB、MB及内力QC、MC的影响线。

题8-1图题8-2图

8-2试作图示伸臂梁VA、MC、QC、MA、QA左、QA右的影响线。

8-3试作图示刚架截面C的QC和MC影响线。

8-4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VA、VC、QB左、QB右和MF、QF、MG、QG的影响线。

8-5利用影响线,计算伸臂梁截面C的弯矩和剪力。

8-6试求图示简支梁在两台吊车荷载作用下,截面C的最大弯矩,最大正剪力及最大负剪

力。

题8-3图题8-4图

题8-5图题8-6图

8-7试求图示简支梁在中—活载作用下MC的最大值及QD的最大、最小值。

要求确定出最不利荷载位置。

题8-7图题8-8图

8-8试判定最不利荷载位置并求图示简支梁VB的最大值及QC的最大、最小值:

()在中—活载作用下;

()在汽车-15级荷载作用下。

8-9~8-10试求图示简支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绝对最大弯矩,并与跨中截面最大弯矩作比较。

题8-9图题8-10图

习题9

9-1用积分法求图示简支梁跨中截面的竖向线位移及A截面的转角。

其中EI=2800×

104kN·

cm2。

9-2用积分法求圆弧曲梁B点的水平线位移。

EI=常数。

9-3计算桁架C点的竖向线位移,其中上弦及下弦杆的截面面积为2A,其它各杆的面积为A,各杆材料相同,弹性模量为E。

9-4计算图示组合结构C点的竖向线位移,受弯杆件EI=4500×

cm2,各链杆的EA=30×

104kN。

9-5用图乘法计算指定截面位移。

9-6计算图示刚架D点水平位移及A截面转角。

9-7计算三铰刚架C铰左、右两侧截面相对角位移。

题9-1图题9-2图

题9-3图题9-4图

题9-5图

题9-6图题9-7图题9-8图

9-8计算图示刚架C、D两点相对水平线位移。

9-9如图所示,、分别为使用时与建造时的温度之差,试求刚架C点的竖向位移。

=0.00001,各杆截面相同且对称于形心轴,=40cm。

9-10求图示刚架在温度改变时C点的竖向位移。

各杆为矩形截面,截面高度=l/10,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

9-11在图示桁架中,杆件GE由于制造误差比原设计长度短1cm,求因此引起的结点G的竖向线位移。

题9-9图题9-10图题9-11图

9-12图示三铰刚架因基础下沉引起刚架位移,已知=2cm,求B截面转角。

9-13求图示两跨并列简支梁当支座A、B、C的下沉量分别为=4cm、=10cm、=8cm时,B铰左、右两侧截面的相对角位移。

题9-12图题9-13图

习题10

10-1试确定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题10-1图

10-2作图示超静定梁的M、Q图。

题10-2图

10-3作下列图示刚架的M、Q、N图。

题10-3图

10-4计算图示桁架内力。

各杆EA为常量。

题10-4图

10-5对5-3题进行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10-6计算图示刚架

(1)D点的竖向线位移;

(2)D铰左、右两侧截面的相对角位移。

EI=常量。

10-7图示结构各杆截面为矩形,h=l/10,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

(1)作M图;

(2)求杆端A的角位移。

题10-6图题10-7图

10-8图示连续梁为28a工字钢制成,I=7114cm4,E=210×

103MPa,l=10m,F=50kN,若欲使梁中最大正负弯矩相等,问应将中间支座升高或降低多少?

10-9任选两种与图示对应的基本结构,并列出相应的力法方程。

题10-8图题10-9图

10-10用力法计算下列排架。

题10-10图

10-11用简化计算的方法求图示结构M图。

10-12计算图示连续梁作M、Q图,求支座反力,并计算及。

题10-11图

题10-12图

习题11

11-1确定下列图示结构基本未知量,并绘“基本结构”。

题11-1图

11-2用位移法计算。

绘M图,E=常数。

题11-2图

1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绘M图。

11-4等截面连续梁B支座下沉0.02m,C支座下沉0.012m。

已知EI=420×

102kN·

m2,试绘M图。

11-5求图示刚架B截面的转角及D截面的水平线位移ΔDx。

11-6利用对称性计算,绘制M图。

题11-3图

题11-4图题11-5图

题11-6图

习题12

12-1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M图。

题12-1图

12-2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绘M图。

题12-2图

12-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绘图示刚架M图。

12-3图

12-4图示对称等截面连续梁,支座B、C都向下发生Δ=2cm的线位移,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绘M图。

EI=8×

m2。

题12-4图

习题13

13-1图a、b所示两结构,各杆EI、l相同,不计轴向变形,已求得图b所示结构的结点位移列阵为。

试求图a所示结构中单元①的杆端力列阵。

题13-1图题13-2图

13-2图a所示结构(整体坐标见图b),图中圆括号内数码为结点定位向量(力和位移均按水平、竖直、转动方向顺序排列)。

求结构刚度矩阵。

(不考虑轴向变形)

13-3求图示结构的自由结点荷载列阵。

题13-3图题13-4图

13-4图a所示结构,整体坐标见图b,图中圆括号内数码为结点定位向量(力和位移均按水平、竖直、转动方向顺序排列)。

求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不考虑轴向变形)

13-5已知图示连续梁结点位移列阵如下所示,试用矩阵位移法求出杆件23的杆端弯矩并画出连续梁的弯矩图。

设q=,23杆的。

题13-5图

13-6图示桁架,已知结点位移列阵为:

试求杆14的轴力。

题13-6图题13-7图

13-7试用矩阵位移法解图示连续梁,绘弯矩图。

EI=已知常数。

习题14

14-1求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

设EI=常数。

题14-1图题14-2图

14-2求图示结构的自振频率。

14-3设忽略质点m的水平位移,求图示桁架竖向振动时的自振频率。

各杆

EA=常数。

题14-3图题14-4图

14-4求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

14-5图示体系×

×

求质点处最大动位移和最大动弯矩。

题14-5图题14-6图

14-6求图示体系支座弯矩的最大值。

荷载。

14-7试求图示体系在初位移等于1/1000,初速度等于零时的解答。

为自振频率),不计阻尼。

题14-7图题14-8图

14-8图示三铰刚架各杆EI=常数,杆自重不计。

求自振频率与主振型。

14-9求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

已知:

EI=常数。

题14-9图题14-10图

14-10试列出图示体系的振幅方程。

14-11图示双自由度振动系统,已知刚度矩阵:

主振型向量

质量。

试求系统的自振频率。

题14-11图

14-12试作图示体系的动力弯矩图。

柱高均为,柱刚度常数。

题14-12图题14-13图

14-13图示等截面均质悬臂梁,为单位质量,在跨中承受重量为W的重物,试用Rayleigh法求第一频率。

(设悬臂梁自由端作用一荷载P,并选择这个荷载所产生的挠曲线为振型函数,即:

为P作用点的挠度)。

参考答案

第2章

除下列各题外,其它各题均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2-2瞬变。

2-12几何可变。

2-5几何不变,有两个多余联系。

2-13瞬变。

2-6几何可变。

2-14瞬变。

2-9几何不变,有两个多余联系。

第3章

3-1(a)MB=-120kN·

m,(b)MB=-6.09kN·

m

3-2(a)MD=-120kN·

m,(b)MA=M

第4章

4-1(a)MAB=2kN·

m(左侧受拉),(b)MDB=80kN·

m(外侧受拉)

(c)MDB=32kN·

m(外侧受拉)

4-2(a)MDB=120kN·

m(外侧受拉),(b)MCA=2Fa(外侧受拉)

(c)MDA=12kN·

m(内侧受拉),(d)MDA=M(内侧受拉)

(e)MDE=75kN·

m(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