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语文卷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高考语文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考语文卷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逃乱者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
未几,俯首焉;
未几,磬折③焉;
又未几,膝行焉;
又未几,则蒲伏焉;
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
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
其宴于外者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
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
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
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
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
前朝。
②劣:
仅仅,才。
③磬折:
弯腰。
④较然:
明显的样子。
⑤吊:
悲伤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所导火灭会:
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意:
料想
C.亦阳慑为殆慑:
害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
欺骗
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中极暗②烟郁勃满洞中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⑤有泣者,恚者,诟者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焉,若高阔可步。
(3分)译: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
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答: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4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瞒着家里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
一天,克明在觉新的屋里看到周报和觉慧的文章,马上就报告给祖父高老太爷。
(《家》)
B.一天,林佩瑶姐妹正在谈论蕙芳,吴荪甫进来,对蕙芳留了个纸条就出走的事大发雷霆,要林佩瑶去把她找回来。
(《子夜》)
C.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里的避难小屋,并送来衣食。
伽西莫多的关怀爱护,使她摆脱了对这个相貌丑陋的人的恐惧。
(《巴黎圣母院》)
D.法庭判马斯洛娃苦役刑。
虽然涅赫柳多夫找到庭长,指出这个案子是误判,马斯洛娃没有犯毒死人命罪,但是没有结果。
(《复活》)
E.母亲去世后,欧也妮发现父亲充满慈爱,她从未享受过这般的父爱,因此,对自己厌恶这个家的念头,感到内疚。
(《欧也妮·
葛朗台》)
8.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
(l)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
“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
”绍曰:
“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
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
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媳妇们回说:
“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
焦大因何事醉后骂人?
宁国府怎样处治焦大?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
“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卫灵公》)
②孟子曰: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厚:
重,与“薄”相对。
(l)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述。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题。
时尚浅说
黄毓磺
辞典上“时尚”直白的释义就是“一时风尚”作为社会流变、生活迁移、价值更迭驱动下的潮汐式性相①,主要是审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
其公众性、盲动性、愉悦性以及可仿效性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它浪打浪般的生长,成就其推进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
还不妨说,时尚作为时代的情感表征,乃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力使然。
虽然其行也不远,此起彼落,时有变更,却不随一己好恶而兴废,不因拒之纳之而行止,称得上是一位无翼而飞、天生天杀的主儿。
同时,时尚也并非可以简单地一面而论。
其本身也具备种种包容的可能:
既可孕育诞生之契机,亦可成为溃靡之温床,事情确实存在两面性。
“因势利导”因而成为可能,“圣者时也”的名言,“我行我素”的标榜,也因而都在大本大宗的道理之内,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在“自然化”了的客体面前的主观选择和临世态度。
不妨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ok”、“byebye”也不至于那么频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
这一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就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他那样说的时候,未见得自己多么酷爱英语。
可见“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是不太大的。
这原本毋庸置疑,须得一议的是:
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压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平的企求。
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面对种种时尚如鹜趋之或心理失衡,人们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
如果说人除了是一种“物质”存在还分明是一种“精神”存在,那么,“与时俱进”跟“顺时迁变”就不能是一回事。
而且,执著于精神性的人还往往抱持跟时尚“对视”的姿态,所谓“不随俗沉浮”,大体描述了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时尚面前保持一份心灵的高傲
“不合时宜”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抗尘走俗”与“超尘脱俗”的起始点。
我们无法在普遍的层面上要求人们都成就为精神上的“庞然大物”,可以肯定的则是:
一个精神强健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不失尊严的人,无论是在春风得意中走马,还是在艰难困顿中蹒跚,都不能是一个失落自我而为时尚左右的人。
(摘编自《啄木鸟》)
「注]①性相:
梵语,“性”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相”是事物外观的表相。
10.下列对文章所说的“时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力所形成的一时风尚,主要是审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
B.其公众性、盲动性、愉悦性和可仿效性特质,决定了其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的不断推进。
C.流行时间虽然不长,但不管人们是喜欢、接纳,还是厌恶、拒绝,也只能追随它的发展方向。
D.存在两面性,既可以成为淘汰旧事物、孕育新生事物的契机,也会成为酿造腐朽奢靡的温床。
11.文章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
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答:
12应如何正确面对“时尚”?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观点。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5题)
瓦
王剑冰
①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
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
②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
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
③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
④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
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
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⑤屋子一直在漏。
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
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
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
我说娘你要小心。
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
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⑥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⑦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
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
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
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
⑧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却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
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⑨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
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
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
⑩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
(11)一个孤寡老人走了,仅有的财产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积蓄,每检回一片较为完整的瓦,他都要摆放在那里,他对瓦有着什么情结或是寄望?
他走了,那堆瓦还在那里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12)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