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837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项目单位:

**镇**村

3、法人:

**

4、项目负责人:

5、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6、建设地址:

7、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街道硬化,长400米,宽5米;

污水排放渠,长400米,宽0.8米;

种植柏树、柳树等风景树木900余株;

草坪1900平方米;

垃圾填埋场一处,总容量约为8000立方米。

8、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2008年1月开始至2008年9月结束。

9、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为47万元。

1.2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2、《**省发改委关于申报2007年新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3、《**县**镇**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4、**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晋发改农经发(2007)1148号文

5、其它相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建设背景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以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号召,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该村落后的面貌,截止目前该村已建设完成村敬老院、农家超市、村卫生所、村办公用房、文化大院、部分道路硬化等,被**省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在党中央、国务院建设新农村的全面部署下,**省省委、省政府针对农村现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具体要求,《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晋发[2006]13号)指出: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搞好人居环境建设,以县为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搞好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引导农民按照规划建设和治理家园。

针对多数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省组织实施以“四化四改”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四化”指街巷硬化,是在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搞好村内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

村庄绿化,是抓好环村绿化、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及公共绿地建设,做到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

环境净化,是重点整治“脏、乱、差”,对污水、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做到垃圾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路灯亮化,是在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安装照明灯具,配套照明设施,方便群众出行和活动。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四化四改”工程的投入,确保村庄治理取得成效,要创新机制,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村庄治理,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兴建农村公益事业,发动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2.1.2项目区域概况

**村位于**县**镇北部,东与西垴头村相接,南与西河底村毗邻,距县城3公里,交通便利,全村116户,共426人,属纯农业型村庄,村域拥有国土面积757亩,其中耕地面积637亩。

2006年该村粮食总产量为53万斤;

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为4494元;

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640万元,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710万元,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789万元。

**村气候属温暖带东部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寡照,年平均降雨量530-580毫米,无霜期165天左右,冬季主导风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风向为东、东南风和南风。

**村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周围无大型工业污染环境,村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生态环境较好。

2.1.3**村发展目标

1、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农业发展方向:

根据**村与县城距离不远的区位优势,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蔬菜种植,着力建设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建立起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逐步建立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经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力扶持农副产品深加工、销售等各种形式的环保型企业,拉动特色农副产品的规模化发展,稳定的增加农民的收入。

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服务。

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紧紧围绕紧邻逾长公路的区位优势,开发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并继续大力拓展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即服务了县城,又造福了村民。

2、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根据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及**村的实际情况,在2010年让40%的村民住上新房;

电话和有线电视100%入户;

100%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

3、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完善村庄内道路网络结构,修缮路面,注意道路两旁行道树的栽种和维护;

在村庄的干路两侧规划安装路灯照明设施;

停车场采用分散和集中的布局方式;

公用工程设施按照新农村的建设标准予以配套,实现集中供水、供电、排污和垃圾集中处理。

4、村庄人居环境的目标

对于村庄沿街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要及时清理,并对临街墙面进行治理、粉刷;

对村庄周围的自然环境,要注意保护和整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村庄的整体建筑风格要协调统一,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要相协调,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乡村特色。

2.1.4**村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

1、村庄道路系统不畅通、不完善、功能混杂、交通不便。

2、该村住宅质量参差不齐、形式单一,多为窑洞和单层建筑。

3、缺少配套设施,如污水排放渠、垃圾处理场等。

2.2必要性分析

1、该项目的实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其中“村容整洁”就主要指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

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浅薄,随意堆放秸秆、肥料等,村巷卫生较差,秩序较乱,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

该项目的建设,主要是对该村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的补充,项目完成后,可使该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县的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项目建设将有效改善**村的生态环境,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的内容也越来越广,已不仅仅局限于生活物质方面的提高,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村正面临着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该村“垃圾满村有、废物到处是”的问题,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推动全村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章工程与技术方案

3.1编制依据

1、《**县**镇**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4、《**省村庄治理技术细则》

5、《城镇规范与园林绿化规范》

6、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

3.2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3.2.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加快小康进程为目标,以和谐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把该村广大农村建设成“班子健全村部整洁、村务公开管理民主、收入增加贫困有助、三电进村路面硬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饮水卫生、住宅安全、儿童入学、医疗合作、文化活动健康丰富、婚丧喜庆移风易俗、邻里和睦、社会安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2.2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项目规划中充分考虑各种措施的紧密配合和相互作用,以及近景与远景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政府引导促进示范带动和项目互动,以新农村建设带动生态园林建设,以绿化环境带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3基本原则

1、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方针,按照“区域布局,精品示范,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原则,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2、坚持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衔接的原则,结合**村的总体规划,对村庄进行分类指导。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潜力、重点环境问题等,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抓好重点区域的建设,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4、尊重规律,协调发展。

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统筹兼顾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监管,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而且还要充分发挥村民对村庄治理的积极作用。

6、贯彻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的方针,提倡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厉行节约的精神,落实节地、节水、节材的原则。

3.4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规模

1、垃圾填埋场一处,总容量约为8000立方米;

2、种植柏树、柳树等风景树木900余株;

3、草坪1900平方米;

4、街道硬化,长400米,宽5米;

5、污水排放渠,长400米,宽0.8米。

3.5工程与技术方案

3.5.1垃圾填埋场设计

1、设计容量

根据《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和**村人口426人,按人均日产垃圾量1.0kg/人·

d计算,日产垃圾量为0.426吨,垃圾密度以0.75吨/m3计算,为0.568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按39年考虑,设计容量为8000立方米。

2、填埋场选址

(1)选址原则

Ø

符合村镇建设总体规划

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

应对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条件

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

施工条件优越、方便

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小

远离水源地,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

(2)选址位置

根据上述原则,垃圾填埋场选址位于村东边的雨水冲刷沟,运距较短、交通方便,不会影响地下水。

3、工程设计

(1)垃圾填埋场的技术要求

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6年

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装载机等

能在全天运行

不受洪水、滑坡的威胁

不会引起水、空气、噪声的污染和危害公共卫生

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

(2)垃圾填埋场挡坝的设计

根据垃圾场的技术要求,使用年限和容量要求,结合选址的地形、地质、地貌特征,需要修建挡坝,长10米,上宽1米,下宽3米,深5米,截面面积为10平方米,工程量为100立方米;

坝体采用石块、混凝土砌筑。

(3)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的设计

为了防止垃圾内的有害物污染环境和地下水,在垃圾场底部铺一层0.5米厚的粘土层,工程量为800立方米,铺设要求厚度均匀、碾压密实,特别是在陡坎和地势突变的地方,应先进行地势修整、平顺后,再进行铺设粘土。

(4)垃圾填埋场导水系统的设计

垃圾场浸出水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降雨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