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132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docx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4、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价值的补偿)。

2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26、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27、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28、资本有机构成是(有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应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9、产业资本职能形式是哪三种(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30、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出售商品的最低界线(生产成本)。

3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必备的c资本在全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加。

3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的积累)33、某农业资本家租种偏远耕地200亩,转租交通好的土地200亩,一年利润增加了1万元,交给土地所有者是(级差地租Ⅱ)。

3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5、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36、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了(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要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37、简单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8、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包括(生产消费、个人消费、资本流通、一般商品流通、剩余价值流通)。

39、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按照同比例同方向变化)。

二、单选

1、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这个规律是(D)

A、几种社会公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各有的经济规律

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社会D、一切社会普遍的规律

2、平常商品价值的劳动是(D)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

3、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A)

A、观念上的货币B、现实的货币C、足值的金银的货币D、铸币

4、某个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按照价值出售后他的劳动和劳费是(B)

A、全部得到补偿B、部分得到补偿C、得不到补偿D、得到超额补偿

5、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D)

A、B、C、D、

6、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B)

A、价值的生产方式不同B、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在价值增值作用不同D、价值磨损程度不同

7、假定工人劳动力的日价值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1元钱的价值,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的日价值下降到3元的时候,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C)

A、100%到50%B、100%到200%C、100%到300%D、100%到400%

8、资本有机构成的前提是(B)

A、社会资本普遍增大B、个别资本增大C、剩余价值率提高D、剩余价值率降低

9、能够区分固定资本和不可变资本是(B)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

10、产业资本循环是哪几个阶段的统一(C)

A、流通阶段的统一B、生产阶段的统一C、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的统一D、购买和销售两个阶段的统一

1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4、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揭示了(C)

A、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利润的本质

C、本质和真正来源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的差别

12、某资本家全部的预付资本是1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C是90万元,可变资本V是10万元,剩余价值率是100%,利润率是(10%)

1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B)

A、部门内部中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竞争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和提高的结果

14、股票是(A)

A、持有者投资入股有权取得股息的凭证B、随时收回的凭证

C、向外贷款并获得股息的凭证D、既无价值有无价格的无价证券

15、在商品的价值形式的过程中,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要用贵金属表示出来的价值形式(D)阶段。

A、简单的商品价值表现出来B、扩大总和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的形式

16、商品价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格关系(A)

A、成正比B、成反比C、在同方向下一致D、无关

17、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B)货币

A、观念货币B、现实货币C、足值的金银货币D、铸币和纸币

18、从对资本运动总公式的分析价值的增值只能发生在(C)阶段。

A、购买阶段B、销售阶段C、使用价值

19、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D)

A、B、C、D、(剩余价值和可变价值)

三、多选

1、广义的生产关系()。

A、直接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交换关系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3、劳动力商品价值(维持自身所需要的生存资料的价值、维持家属所需要的生存资料的价值、必要的培训费用)而构成的。

4、用于购买原材料和原料等劳动对象的资本属于(流动资本、生产资本、不变资本)。

5、成本价格形成之后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

A、成本价格以上的增加额B、可变资本以上的增加额C、不变资本以上的增加额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6、资本主义工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

A、计时工资B、计件工资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E、奖金

7、如果积累域已定,那么资本积累量的大小取决于()。

A、剩余价值率B、社会劳动生产率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D、剩余价值量的大小E、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8、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两个基本理论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9、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按照同比例同方向变化)。

10、相对剩余价值形式是(D)

A、一种商品通过交换通过另一种商品反映出来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C、主动要求表现自己的价值D、表现价值的含量以及等价物的作用

11、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以下矛盾()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矛盾B、实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E、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

A、生产使用价值B、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

C、再生产剩余价值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E、再生产出原材料的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实现的。

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B、降低劳动力商品价值来实现

C、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实现D、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14、如果利润率已定,资本积累量的大小取决于()

A、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率水平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D、剩余价值量的大小E、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大小

15、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有()

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

16、借贷资本的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A、借贷资本的价格B、平均利润率C、习惯和法律传统D、不同资本的剩余价值率E、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四、名词解析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3、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放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4、股票:

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借以证明其拥有股份数额并用于领取利息的凭证。

5、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集资所设立和经营的企业法人组织。

6、资本积累:

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

7、超额剩余价值:

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8、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改进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9、跨国公司:

又称国际公司或者宇宙公司,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型垄断企业。

10、绝对剩余价值:

在社会劳动时间不多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五、简答题

1、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作用?

答:

内容和要求: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作用:

①自发的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后果是引起分配不公,导致商品生产者两级分化。

2、简述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答:

一方面,资本积聚越多,个别资本的竞争能力越大,就越有利于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从而加快资本集中的速度。

另一方面,资本越集中,就越有条件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剥削程度,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这会加速资本的积累和积聚。

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

同时随着资本积聚的进行,也能促进资本集中。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答:

两种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的,后者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

两种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

可变资本只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的资本。

两种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