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政治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某知名教授认为,机动车有两个发展阶段:
一个是物质交通阶段,一个是精神交通阶段。
在物质交通阶段,人们注重的是享受机动车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而在精神交通阶段,人们注重的则是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和舒适程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时代的到来,现在我国将逐步进入精神交通阶段。
下列关于机动车的“两个发展阶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表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③体现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说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A.①②B.③④
选C ①不符合题意,在物质交通阶段,人们注重的是享受机动车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不能说明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选②③。
3.张大千创作的《庐山图》(下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晖映交融,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这说明( )
A.自然美离不开人的艺术创作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现象
C.文化通过艺术作品产生强大精神力量
D.艺术修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B 作答时注意把握题意的主旨,抓住关键信息“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这体现了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现象,因此B正确;
A表述错误,自然美可以离开人的艺术创作,但人的创作离不开自然,因此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C不符合题意;
D和题意无关,排除。
4.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
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
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悬棺岩画的场景都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反映,②正确。
悬棺文化刻在悬崖峭壁上,历经风雨依稀可辨,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
精神文化的古老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没有必然的关系,①说法错误。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本题选B。
5.2005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十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增长了1倍,资产增长了3倍,收入增长了4倍,总体产业行业利润总额增长6倍,增加值从2005年的674亿元发展到现在2794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9.7%提高到13.1%。
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产业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选B 总体产业行业利润总额增长6倍,增加值从2005年的674亿元发展到现在2794亿元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误,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6.“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恩格斯这段话说明了( )
A.文化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其实经济并不能决定文化
选B 恩格斯以“第一提琴”比喻哲学文化,表明文化与经济并不总是同步的,显示了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选B项。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7.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下列说法对上述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经济是由人类和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 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C.①③D.②④
选B “上述关系”即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③④对这种关系论述正确,故答案选B。
①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②说法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文化是由人创造的。
8.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
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
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原生态文化既可能有积极价值也可能有消极价值,所以①错误;
发展旅游业既传播了原生态文化,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②③正确;
创造经济价值只是文化价值的一个方面,文化价值还表现在对政治、社会、人等的价值,所以④错误。
所以答案选B。
9.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③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④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选B ②属于政治生活道理;
③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10.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
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
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
这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
③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①④D.③④
选C ②错误,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
③表述错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综合国力决定的。
11.2015年9月30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根据这份报告,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排名榜上保持在第28位,领跑金砖国家,保持最具竞争力新兴市场地位。
报告建议,中国要在全球排名中继续向上攀登,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转型。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以文化产业为主线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②文化力量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选D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①错误;
③认为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错误的。
②④正确阐述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选D项。
12.镰刀、风车、墨斗、草鞋机、织布机……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
四川省平昌县首个农耕文化展示中心于近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勾起了许多人对过去的记忆。
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
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③B.①④
选D ①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河流不仅是自然现象,而且它作为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源和对象,还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的不同的精神生活、文化历史和文明发展。
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基础,河流维持健康存在,既要维持一定的水量,又要保持一定的水质。
一条污染的河流,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源泉、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的。
材料二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之于中华民族具有普通资源无法比拟的价值。
然而,气势雄浑的黄河却是一副桀骜不驯的姿态,治理黄河也是千百年来从未停歇的工程。
黄河流域的K市按照中原经济区大黄河旅游的统一规划,上下联动,协同开发与保护,又立足于流域内地上悬河的特点,深入解读黄河历史和文化、全面梳理城河关系,提出了“城河和谐”的开发理念。
K市把治理水患,保证河道安全作为项目规划的重中之重,突出“悬河文明”与“城河和谐”两个核心主题,横向展示治黄文化、农耕文化和悬河奇观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纵向展示城市与悬河荣辱与共的兴衰史,把旅游区的文化休闲、产业带动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与河流、城市之间的关系。
本题是“关系”类题目,要涉及到文化与物质载体、文化与社会实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
答案:
(1)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和物质活动,河流、城市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治理河流的活动及城市的发展孕育了不同的文化。
(3)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同的文化对城市发展和河流治理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4)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河流、文化、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4.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浙江省政府“2015年重点工作”之一。
在首批创建的37个特色小镇中,有以基金小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型”,也有以丝绸小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产业转型发展型”,还有温泉小镇等“旅游产业型”……每个特色小镇,除了聚焦产业发展,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如绍兴越城黄酒小镇,一方面借助品牌优势,吸纳黄酒企业,推动黄酒产业园区建设,另一方面依托悠久的酿酒历史和文化名人,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等,真正做到产业、文化、旅游的“三位一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为什么要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的“三位一体”?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主要涉及到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知识。
回答问题需要将教材知识和背景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小镇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功能的开发,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丰富,从而带动当地产业特色与优势的形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