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953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校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必然性。

“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各项活动中”。

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是运用学科特点进行德育工作的途径。

从学生在校的情况看,学生每天有六个小时左右与课堂教学相联结,结果忽视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就要受到威胁。

因此,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点滴渗透,以便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产生良好的影响。

2.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相结合。

在各类学科知识中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教育中,会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建立。

各类学科知识的结晶都蕴含着科学家们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探索科学知识的顽强意志力,当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的时候,能够将科学家们对理想的追求以及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展示给学生,就能使学生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总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与他们在各学科当中的知识学习、智力发展、意志和情感的培养等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二)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中。

例如在语文学科中了解祖国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在历史学科中阐述祖国的光辉历史,人民群众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在自然学科中了解科学家们的重大发明创造,在体育、音乐艺术学科中了解运动员和艺术家们为国争光的形象等等,都充满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

2.树立崇高理想的教育。

学生们学习的各学科知识都是前人不懈追求的结果,其中无不体现着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忠诚,将他们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情操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将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各个学科中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点。

无论是在数学、物理、化学,还是在语文、音乐、英语、思想政治和体育学科中,都渗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

在传授学科知识的时候,渗透这些认识将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正确形成。

4.良好习惯的教育。

学习各科知识都应当具有严格、准确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读书、做作业、表述等操练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行为习惯。

5.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各学科的发展都体现了劳动人民劳动的结晶。

劳动人民创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在进行各学科知识教育的时候,都要涉及同劳动人民的关系的教育。

满腔热情地讴歌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将有助于形成学生热爱人民的观念。

6.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法纪观念的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内容的学习主要体现在政治学科教学中。

学生通过对民主、法治内容的学习,能够树立起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意识,而且将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与成长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直接联系起来,有助于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好公民。

7.良好意志力的教育。

学习知识都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因此,掌握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意志力培养的过程,在体育和劳动教育中都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如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能培养学生顽强的精神。

8.审美情趣的教育。

在语文、历史和音乐学科的教学中,都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

许多教材都选择了我国优秀作家以生动、精练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及运用各种不同的体裁,描绘大自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物思想的美的篇章。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生活的美,从而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9.环境伦境价值观的教育。

当前,学校的教育不再是封闭的知识教育,它要面向社会问题。

如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水灾等问题。

这些问题将引发学生去思考如何去对待自然,由此引发出环境伦理的问题。

环境伦理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这些教育渗透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教学中。

它将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和批判我们周围的问题,并善待自然,善待地球。

(三)学科德育具体的要求:

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积极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上述语文的重要作用,德育立足于:

1.通过“阅读”“写作”中文质兼美的文章的教学,进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高尚形象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通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包括认真书写、认真倾听、善于观察和思考、乐于表达和交流、勇于参与和合作、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在内的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品质,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数学: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德育应落实在:

1.通过实践与综合运用进行科学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

2.通过从实际问题和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实践论教育;

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进行克服困难、建立自信的意志品质教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讲求严谨与精确、主动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与创造的精神;

3.通过我国数学发展史和大量数据资料,以及祖国数学科学灿烂、悠久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

4.通过介绍、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事迹和优秀品格,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英语:

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德育应落实在:

1.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祖国意识;

2.通过课文内容和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国际视野;

3.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意志品质教育,树立成就感和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身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

学科渗透德育的具体要求:

1.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政治观点和学会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去观察、分析政治问题的科学方法;

初步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政治制度的区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增强政治责任感,为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2.教学中要从我国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生活的一些重要问题,有的放矢地阐明政治观点,并注意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

3.对各种社会政治现象的分析,要坚持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避免绝对化与片面性,引导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音乐: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德育要求:

1.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为主的音乐教学,进行真善美理想境界教育,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进行艺术功能和价值的教育,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群体音乐活动,进行群体意识、合作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相互尊重、人际交流、关心社会音乐生活的素养;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

4.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的教育,拓宽审美视野,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体育:

1.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记录的有力数据和相关材料,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

2.进行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教育,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进行对自我、对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教育,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4.通过体育锻炼,进行终身健体思想教育,学会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坚持锻炼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具体要求:

1.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发展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

2.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和团结协作等品德行为;

3.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4.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信息道德意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御外来不良诱惑的能力,增强他们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和道德自律能力。

物理:

1.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获得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

学习科学家坚持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修正错误认识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结合基础知识教学,介绍我国在微电子技术、核能利用和核能物理研究中的新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

1.深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了解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等辩证关系,懂得在客观世界中掌握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初步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了解只有经过艰苦的实践与探索才能更深刻认识客观事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等基本认识规律。

4.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可以通俗地向学生介绍一点化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

1.阐明世界是物质的,生物体始终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之中;

运动是生命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其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懂得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的统一;

明确生物体内进行的各项生命活动是普遍联系的,不是孤立的。

2.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遗传遵循的三大客观规律,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使学生树立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生命是由物质形态长期发展产生的,一切生物的形态和种类都是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生物发展的运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内因的唯物主义观点,破除封建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