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 及答案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 及答案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 及答案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13.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
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14.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
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15.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14.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
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
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
15.清代的官学除国子监还有宗学、觉罗学和八旗学。
二、选择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B、御C、诗D、数
(A)4.“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
(B)5.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
(B)6.、“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
(B)7、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C)8、“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隋代B、宋代C、唐代D、汉代
(B)9、“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
(B)10.“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D)11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哪一种?
A、国子学B、觉罗学C、八旗官学D、俄罗斯馆
三、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
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
3、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
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
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
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六学二馆
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
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
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
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
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
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
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6、三舍法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
即:
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
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
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
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
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7、监生历事
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
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
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
平常的再令历练:
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
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8、积分升斋法
元代实行“积分升斋”法。
元代太学分作上中下共六斋,每月考其所习,按成绩可以依次递升,升至上两斋后,只要两年未曾犯过,则允许参加“私试”。
每月考试,采用积分制,一年内积满八分以上者,可升充高等生员,与举人有同等资格。
9、文翁兴学
汉代蜀郡太守先从郡吏中选派人员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些人学成归来后,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学生,学成者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的办学措施,文翁兴学的措施到汉武帝时得到推广。
四、问答
1.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1)“六艺”具体指:
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
①礼乐。
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
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②射御。
射,指射箭的技术;
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
“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特征:
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2.简述唐朝官学管理制度P17
a)行束脩礼
b)制定教学计划
c)推行考试制度
d)建立假期制度
3.概述宋代三次兴学运动的内容及其改革措施P23
a)
(1)庆历兴学和胡瑗"
苏湖教法"
①令州县立学,规定应试科举的士人须在学校习业300日,方许应举。
这项措施旨在避免学校流于形式,沦为单纯培训应试举人的场所,进而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
③改革太学,将胡瑗的“苏湖教学法”引进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批判。
庆历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便在旧官僚权贵集团的强烈反对下失败,兴学也告夭折。
但毕竟促成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一些改革措施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
b)
(2)第二次兴学:
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革太学,创立“三合法”。
②整顿地方官学。
一是设置学官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干预学校事务。
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拔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
③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④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为了统一经学,熙宁六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周礼》三经义。
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
c)(3)第三次兴学:
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学。
②建立县、州、大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县学考生考试升州学,州学学生再根据成绩升入太学的不同舍,成绩上者升上舍,中者升下等上舍,下者升内舍,其余升外舍。
③兴建辟雍,发展太学。
④恢复医学,创设书画学。
⑤罢科举,改为县学取士。
第一章(中)中国古代私学教育的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私学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出现
汉朝的私学在形式上主要包括蒙学和精舍,蒙学读物《千字文》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和象山书院。
北宋著名的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和茅山书院。
汉朝经馆的弟子有两类:
“及门弟子”和“著录弟子”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B)1.“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2.“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D)3.《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
三、问答
1.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
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
第三、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
第四、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大多数情况下,书院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P38
一、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经济上:
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犁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经济形势的变化打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成熟。
政治上:
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行政治改革。
这种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是私学产生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文化上: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4年)是社会急剧动荡时代,官学衰废,奴隶主贵族子弟享有世袭特权,不需学习也能成为统治者,这样原来的官学失去了存在的阶级基础,官学名存实亡。
西周时期的礼乐典章制度根本不能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