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48679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1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

《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翻译史Word下载.docx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49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590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在他以后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清学”时期,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现象,但却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林纾和他的合伙人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160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王子复仇记》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担任过北大校长),等到八国联军战役以后,他避居上海,搞翻译工作,他“曾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破天荒第一次在《天演论·

译例言》里正面提出了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马建忠在他写的《拟设翻译书院议》中发挥了他所认为的“善译”的见解,可以说是试图说明翻译标准的一个开端。

他的善译标准包括了三大要求:

第一、译者首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

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

第三、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

这些要求是很有道理的,因他本人后来没搞翻译,因此他对“善译”的见解,反被后人忽略了。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以前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表翻译了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学作品。

“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

辛亥革命之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白话文的新纪元,也开创了白话翻译的新纪元。

鲁迅和瞿秋白在1931—1932年关于翻译的通信对翻译理论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鲁迅在1935年写的《题未定·

草》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林语堂1932年写的《论翻译》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该文提出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

这样一个三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三难”大体上正相比符。

矛盾先生于1954年8月18日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对于一般翻译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至少应该是明白畅达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这是鲁迅的精神,但是为了译文的提高,却应当发挥鲁迅所说的“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这一方面。

矛盾在题为《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的报告(1954)中指出“”也就是说,翻译要兼顾忠实和通顺。

中国翻译的五次高潮

中国的翻译,从公元67年天竺僧侣(摄摩腾和和竺法兰)到洛阳白马寺讲经以来,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出现过的翻译高潮大致有五次。

第一次:

从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

这时期出现过中国佛经的三大翻译家:

鸠摩罗什、真谛、玄奘。

鸠(344-413)天竺人,东晋时来华,译经300多卷,他一改过去音译的弱点,主张意译,并倡导译者署名,他的译著有“天然西域之语趣”,表达了原作的神情,为我国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真谛(499-595),印度佛教学者,南北朝时来华,译了49部经,其中尤以《摄大乘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唐代,玄奘于628年去印度求经,17年后回国,主持了在组织制度方面更为健全的译场,19年译出75部佛经,共1355卷,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是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文著作的中国人。

他的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直到今天仍有意义。

由于佛经的翻译,使“佛经”和“论”两种文字进入汉文。

第二次:

明末清初的西方科技著作的汉译和中国典籍的西译构成了

中国翻译史上第二次高潮。

明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出现了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合作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利玛窦也是最早将“四书”译成拉丁文的译者。

1687年比利时教士柏应理在巴黎首次刊印《中国哲学家孔子》。

“五经”中最早受到注意的是《易》和《尚书》。

康熙年间,法国人白晋、刘应、马若瑟和雷孝思先后对《易》和《尚书》进行过翻译和研究。

中国经典和儒家学说就这样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教士的翻译与介绍,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译本,流传到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

第三次:

五四以前对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严复译了《天演论》,其中“物竟人择,适者生存”的要义,激励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们进行了民主革命。

他还参照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林纾译的160多部文学名著,激起过很多中国现代人对于外国文学的兴趣。

第四次:

中国翻译史上的第四次高潮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后的十几年,这个时期我国对马列著作的汉译和《毛泽东选集》民族经文及外文的翻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这些经典著作的翻译锻炼了一大批翻译人才,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大量翻译和出版了苏联与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学作品。

第五次: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开始的西方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的大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迄今为止的第五次高潮。

这个高潮仍在继续向前推进,帮助当代中国公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但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国作品译成外文量少质低的局面。

1986年瑞典皇家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评委之一,马悦然教授曾应邀来华参加当代中国文学讨论会。

他在会上指出,中国文学之所以尚未被诺贝尔承认,原因之一就是作品的翻译质量问题。

他说,18位评委中只有他一人懂中文,其余人只能靠西方语言的译本来了解原著,译本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原著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引进、介绍国外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加快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也为了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今天和明天的翻译工作者们需要努力学习和工作。

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方面,他们将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一节:

翻译的标准

一、翻译及其任务、性质和种类

1.翻译:

翻译是指用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是指从语义和文体风格上,在译文语言中采用最接近而又自然的同义语再现原文信息。

Translation:

essentially,isthefaithfulrepresentative,inonelanguage,ofwhatiswrittenorsaidinanotherlanguage.

唐朝(618-907)贾公彦在《义疏》中对翻译作了明确的界定: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宋代(960-1279)法云(1088-1158)在其所编《翻译名义集》自序中进一步指出: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相似,义则不同。

”这就是说,凡以此将一种语言――源出语(thesourcelanguage)转换成另一种语言――(thetargetlanguage)或曰接受语(thereceptorlanguage),而意义保持不变化大抵保持不变。

著名英国学者约翰逊博士对翻译也做过类似的届说:

Totranslateis“tochangeintoanotherlanguage,retainingthesense”。

时至今日,关于翻译的定义虽有种种不同提法,但仍保持上述基本框架,只是日趋全面、完整和系统。

譬如,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20世纪60年代末给翻译所下的定义就是其中之一。

Translation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From《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1969》)

奈达还对此作了说明:

(1)再现原文的信息(message)而不是保留原文的结构形式(formalstructure);

(2)对等(equivalence)不是同一(indentity);

(3)对等是最贴近、自然的对等;

(4)一一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5)文体成分虽居其次,但也是十分重要。

80年代我国首部翻译学专著的作者、翻译家、翻译理论家黄龙教授用英语写道:

Translationmaybedefinedasfollows:

Thereplacementoftextualmaterialinonelanguagebyequivalenttextualmaterialinanotherlanguage.

黄龙也有几点说明:

(1)文本材料(textualmaterial)用以强调,在通常情况下,替代的不是原语文本的全部成分,如句法和词法的改变;

(2)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是在目的语中找源出语的对等物(equivalents)。

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是确定对等的性质和条件。

从古代中外翻译家给翻译所下的定义中不难看出,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过程,又是该活动的结果。

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还涉及两种社会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

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媒介。

翻译是一项艰苦的创造向实践活动。

它形成于社会、文化和语言现实之中,同时又为促进社会、文化和语言发展服务。

“翻译并不比随便的创作容易,然而于新文学的发展却更有功,于大家更有益。

”“真正精妙的翻译,其可宝贵,实不再创作之下;

而真正精妙的翻译,其艰难实倍于创作。

2、性质:

翻译属于交叉学科,它与语言学、符号学、修辞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密切关系。

它正在发展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翻译学。

翻译又是一门艺术。

翻译美学是翻译学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翻译是一种艺术,而非科学。

艺术是表现个性,因人而异;

科学表现共性,不容变动。

艺术创作,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即使同一题材,同一内容,每个人的表现方法也各不相同。

科学研究,按照一定的规律,遵循一定的方法,不论任何人,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同。

总之,翻译是一种融理论、技能、艺术于一体的语言实践活动。

3.任务: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它涉及两种语言与各种知识,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

4.种类:

翻译的种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

1)从出发语和归宿语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