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639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doc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责编:

熊亚军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对其它溶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区别

涵义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溶解限度

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溶液里含量的多与少

温度影响

受温度影响,须指明温度

一般不受温度影响

联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的联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

 3.对同一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1.溶解时的热现象:

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2.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如:

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

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3.乳化现象:

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

【要点诠释】

汽油和洗洁精都能洗去油污但原理不同,汽油洗油污是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洁精洗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不能形成溶液。

要点三、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溶解度

意义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影响因素

溶质、溶剂的性质

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等

表示方法

定性: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定量: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

联系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要点诠释】

1.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要点四、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2.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要点诠释】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溶解度(S)

溶质的质量分数(W%)

概念

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任意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示意义

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任一溶液的浓度大小

条件

一定温度

温度不一定相同

状态

饱和溶液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单位

g

无单位

联系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克)×100%

要点五、溶液的稀释、浓缩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

Ag×a%=Bg×b%(其中B=A+m水)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Bg=(Ag+Bg)×b%。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

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Ag一Bg)×b%。

(3)与浓溶液混合:

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g×a%+Bg×b%=(Ag+Bg)×c%。

【要点诠释】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一定要抓住: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然后根据所给信息列方程求解。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要根据浓缩的具体类型来具体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及溶解度曲线

1.要使某物质M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加水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加入该物质M

【答案】D

【解析】加水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改变温度不能使所有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总结升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饱和溶液肯定要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些

  D.在一定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改变温度或加水均可使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A正确;某些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它形成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很小,B不正确;C也不正确,因为:

①没有指明是不是同一种溶质,②没有指明是不是在同一温度下;D不正确,没有指明温度。

【总结升华】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右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为t1℃时,

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

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加入等质量的不同溶质,溶解度最小的最先达到饱和。

观察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丙的溶解度最小,其最容易达到饱和。

【总结升华】本题要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出几种物质在t1℃时的溶解度大小,然后进行判断。

  

举一反三:

【变式】(2014•北京中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食盐   D.植物油

【答案】C

【解析】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A错误;牛奶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B错误;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错误。

类型二、考查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及乳化现象

4.(2014•山东中考)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B、硝酸铵C、生石灰D、氢氧化钠

【思路点拨】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解题时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B

【解析】生石灰、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总结升华】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

当:

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举一反三:

【变式】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答案】B

类型三、考查溶液的配制、稀释、溶质质量分数及有关计算

5.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D

【解析】氯化钠要放在纸上称量;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和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温度计不能当玻璃棒用。

【总结升华】要掌握溶液的配制步骤和常见化学仪器操作要点。

6.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

下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100mL含氯化钠0.9g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

      等均不可使用

  【贮藏】密封保存

   ……………

请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注射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该注射液的密度为1g/mL)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答案】

(1)氯化钠(或NaCl)0.9%

  

(2)不会

【解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看商标可知氯化钠注射液里的溶质是氯化钠。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100mL溶液的质量为100g,含溶质质量是0.9g,因此可求出溶质质量分数为0.9%。

【总结升华】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在常温、密封放置情况下,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举一反三:

【变式1】要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A.50gB.90gC.100gD.200g

【答案】C

【变式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A、②④⑥⑦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