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626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

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

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

(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

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见”字能否改为“望”字?

为什么?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请简要评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三、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

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宁静致远

春 望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

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思考:

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景象?

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景象。

国破,山河依旧;

城春,草木深。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

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

(言之成理即可)

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

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春望

第2课时 《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

内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

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

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

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

而这首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

一生抑郁,27岁病逝。

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雁门太守行

以色示物

赤 壁

朗读诗歌,感知大意

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合作探究,深入赏析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

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

对此,你有何看法?

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赤壁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渔家傲

了解作者,朗读诗词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笺注》。

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

但这首《渔家傲》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理解词意,概括主旨

1.理解词句的含义。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

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2.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

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

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

辛苦求索、未见光明、渴望自由

可取之处

反复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诵读入手,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不足之处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但有些学生还是难以通过诗词内容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