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5181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Word文档格式.docx

C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文献的分级

Ⅰ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Ⅳ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Ⅴ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推荐意见1:

临床医师应该熟悉与重视低血容量休克。

(E级)

2.病因与早期诊断

低血容量休克的循环容量丢失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丢失。

外源性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至体外,失血是典型的外源性丢失。

如创伤、外科大手术的失血、消化道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动脉瘤、宫外孕及产后大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失血等。

外源性丢失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内源性容量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循环系统之外,但仍然在体内,其原因主要为血管通透性增高,循环容量的血管外渗出或循环容量进入体腔内[9]。

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传统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包括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降(<

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或脉压差减少(<

20mmHg),尿量<0.5ml/hr·

kg,心率>100次/分,CVP<5mmHg或PAWP<8mmHg等指标[10]。

然而,传统诊断标准的局限性已被人们充分认识。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氧代谢与组织灌注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价值,血乳酸(>2mmol/L)、碱缺失(<-5mmol/L)[37,43-44,123-4]是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对于每搏量(SV)、心排量(CO)、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胃粘膜CO2张力(PgC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SVO2)等指标,人们也认识到具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意义,尚需要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与否极其程度,取决于机体血容量丢失的多少和速度。

以失血性休克为例估计血容量的丢失,见表2。

成人的平均估计血容量占体重的7%(或70ml/kg)[11]。

一个70kg体重的人约有5L的血液。

血容量随着年龄和生理状况而改变。

以占体重的百分比为参考指数时,高龄人的血容量较少(占体重的6%左右)。

而儿童的血容量占体重的8-9%,新生儿估计血容量占体重的9-10%[12]。

可根据失血量等指标将失血分成四级[13]。

大量失血可以定义为24小时内失血超过患者的估计血容量或3小时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量的一半。

表2.失血的分级(以70公斤为例)

参数

IV

失血量(ml)

<

750

750–1500

1500–2000

>

2000

失血量(%)

15%

15–30%

30–40%

40%

心率(bpm)

100

120

140

血压

正常

下降

呼吸频率(bpm)

14–20

20–30

30–40

40

尿量(ml/hr)

30

5–15

无尿

神经系统

轻度焦虑

中度焦虑

萎靡

昏睡

推荐意见2:

传统诊断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C级)。

推荐意见3:

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应该重视血乳酸与碱缺失检测(C级)。

3.病理生理

有效循环血容量丢失触发机体各系统器官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以保存体液,维持灌注压,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14,15]。

低血容量导致交感神经-肾上腺轴兴奋,儿茶酚胺类激素释放增加并选择性地收缩皮肤、肌肉及内脏血管。

其中动脉系统收缩使外周血管总阻力升高以提升血压;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导致毛细血管内静水压降低,从而促进组织间液回流;

静脉系统收缩使血液驱向中心循环,增加回心血量。

儿茶酚胺类激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

低血容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同时刺激压力感受器促使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从而加强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保存体液。

上述代偿反应在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相对稳定,保证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的同时,也具有潜在的风险[14,15]。

这些代偿机制使血压下降在休克病程中表现相对迟钝和不敏感,导致若以血压下降作为判定休克的标准,必然贻误对休克的早期认识和救治。

同时,代偿机制对心、脑血供的保护是以牺牲其他脏器血供为代价,持续肾脏缺血可以导致急性肾损害,胃肠道粘膜缺血可以诱发细菌、毒素移位[14-16],内毒素血症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入血,促使休克向不可逆发展[16-19]。

机体对低血容量休克的反应还涉及代谢、免疫、凝血等系统[14,15],同样也存在对后续病程的不利影响。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与泌乳素分泌减少可以造成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易于受到感染侵袭。

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等病理过程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并有可能发展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组织细胞缺氧是休克的本质[14-15,20]。

休克时微循环严重障碍,组织低灌注和细胞缺氧,糖的有氧氧化受阻,无氧酵解增强,ATP生成显著减少,乳酸生成显著增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进而造成组织细胞和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直至发生MODS。

推荐意见4:

应当重视低血容量休克病程中生命体征正常状态下的组织细胞缺氧。

(E)

4.组织氧输送与氧消耗

低血容量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因而氧输送(DO2)下降。

对失血性休克而言,DO2下降程度不仅取决于心输出量,同时受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影响。

在低血容量休克、DO2下降时,氧消耗(VO2)是否下降尚没有明确结论。

由于组织器官的氧摄取增加-表现为氧摄取率(O2ER)和动静脉氧分压差(a-vDO2)的增加,当DO2未下降到一定阈值前,组织器官的氧耗(VO2)能基本保持不变。

DO2下降到一定阈值时,即使氧摄取明显增加,也不能满足组织氧耗。

血红蛋白下降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血氧含量的影响增加,进而影响DO2。

因此,通过氧疗增加血氧分压应该对提高氧输送有效[21]。

有研究表明,在外科术后高危患者及严重创伤患者进行了以超高氧输送(supranormal)为复苏目标的研究,结果可以减少死亡率[3,22]。

但是,也有许多研究表明,与以正常氧输送为复苏目标相比,超高氧输送并不能降低死亡率。

有研究认为两者结果是相似的,甚至有研究认为可能会增加死亡率[23-25]。

最近,Kern回顾了众多RCT的研究发现,尽早复苏(在出现器官衰竭前)可以减低死亡率,对其中病情更为严重的患者可能更有效[26]。

推荐意见5:

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复苏的目的是尽早改善氧输送。

(C级)

5.监测

有效的监测可以对低血容量休克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估和判断,以利于指导和调整治疗计划,改善患者的预后。

5.1一般临床监测

包括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

然而,这些指标在休克早期阶段往往难以看到明显的变化。

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皮下静脉塌陷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休克的严重程度。

但是,这些症状并不是低血容量休克的特异性症状。

心率加快通常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但是心率不是判断失血量多少的可靠指标。

比如较年轻的患者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血管收缩来代偿中等量的失血,仅表现为轻度心率增快。

血压的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

休克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

有研究[27]支持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维持“可允许性低血压”(permissivehypotention)。

然而,对于可允许性低血压究竟应该维持在什么标准,由于缺乏血压水平与机体可耐受时间的关系方面深入的研究,至今尚没有明确的结论。

目前一些研究认为,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80mmHg[28,29]比较恰当。

尿量是反映肾灌注较好的指标,可间接反映循环状态。

当每小时尿量低于0.5ml/kg/h时,应继续液体复苏。

需注意临床上出现休克而无少尿的情况,如高血糖和造影剂等有渗透活性的物质造成的渗透性利尿。

体温监测亦十分重要,一些临床研究则认为低体温是有害的,可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当中心体温低于34。

C时,可产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30,31]

5.2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平均动脉压(MAP)监测:

一般来说,有创动脉血压(IBP)较无创动脉血压(NIBP)高5~20mmHg。

低血容量休克时,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NIBP测压误差较大,IBP测压可靠,可连续监测血压及变化。

此外,IBP还可提供动脉采血通道。

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AWP)监测:

用于监测容量状态和指导补液,有助于了解机体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及时调整治疗,并有助于已知或怀疑存在心力衰竭的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防止过多输液导致的肺水肿。

心排出量(CO)和每搏量(SV)监测:

休克时,CO与SV可有不同程度降低。

[26]连续地监测CO与SV,有助于动态判断容量复苏的临床效果与心功能状态。

近年来有较多研究表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CVP和PAWP与心脏前负荷的相关性不够准确。

目前的一些研究显示,通过监测收缩压变化率(SPV)[32]、每搏量变化率(SVV)[33]、脉压变化率(PPV)、血管外肺水(EVLW)[34]、胸腔内总血容量(ITBV)

[33]进行失血性休克时患者的液体管理可能比传统方法更为可靠和有效。

而对于正压通气的患者,应用SPV、SVV与PPV则可能具有更好的容量状态评价作用。

Variationinamplitudeofcentralvenouspressurecurveinducedbyrespirationisausefultooltorevealfluidresponsivenessinpostcardiacsurgerypatients.WestphalGA,etal.Shock.2006Aug;

26

(2):

140-5.

值得强调的是,任何一种监测方法所得到的数值都是相对的,因为各种血流动力学指标经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单一指标的数值有时并不能正确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必须重视血流动力学的综合评估。

在实施综合评估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结合症状、体征综合判断;

②分析数值的动态变化;

③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估。

 

推荐意见6:

对于低血容量休克,应尽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