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5118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博雅闻道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文档格式.docx

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A.为豪强地主崛起助力B.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

C.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D.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

4.山越分布于闽浙等地的山区,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孙吴政权建立后,山越不纳赋税,并不时出山掳掠。

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人郡县编户。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将中华文明扩展到江南地区B.抵御落后民族维护中原文明

C.迟滞了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5.唐代初期“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差别。

自唐太宗在修《氏族谱》时规定“不顺论数世之前,至取今日官爵高下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B.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土族势力

C.为度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

5.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含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

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B.民主意识的萌发

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理学思想的影响

7.明代,许多商贾注意赶制时令性商品,如北京中秋节时,“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

重阳节时,“市上卖糕人头带吉祥字”,“糕肆揉彩旗,日花糕旗”(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

这反映当时

A.商业经营具有品牌意识B.商品营销借助于民俗文化

C.北京是全国的商业中心D.城市商业脱离官府的监管

8.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

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D.促进了内延机构外延化

9.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递责其违约”。

李鸿章的这一认识

A.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B.争取了对外交往的平等

C.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D.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10.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

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

(《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11.右图是19世纪末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反映中国局势的漫画。

据漫画中的信息可知,该局势

A.是甲午战败引发的恶果B.表明列强在华矛盾激化

C.直接引发了义和团运动D.导致了北京的再次失陷

12.19世纪末,清王朝的钳口禁忌(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被突破,知识分子在许多地区创办学会、报馆、学堂。

学会多达百余个,报纸也由19种增至70种。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B.中学西学间矛盾的解决

C.中体西用观念的流行D.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普及

13.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党纲提出:

“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强调:

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打倒公共的敌人——本国的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

”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A.认清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受到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影响

C.采取了分化和瓦解资产阶级的革命策略

D.为维护国共合作做出了方针政策的调整

14.抗战爆发后,根据地依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

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A.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B.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15.下表为1952年和1957年中国工农业各自产值及其总产值的情况示意图。

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A.工农业生产出现冒进倾向B.基本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C.初步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D.国家实行经济调整的方针

16.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步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

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17.有学者认为。

希腊各城邦中的政治集体或公民集体同土地所有者集体是一回事,古代雅从就曾专门以地产收人的多少划分公民的不同等级。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B.财产资格会影响公民参政

C.直接民主等级色彩浓厚 

D.城邦政治的弊端已经显现

18.罗马帝国内贸易商品包括食品和原料,如埃及和西西里的谷物,高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酒,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羊毛和麻等,西班牙、高卢、腓尼基的织物和玻璃器皿,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和非洲的奴隶等。

在上述状况影响下,罗马法律的发展

A.开始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B.形成了调节平民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

C.促进了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D.产生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法律

19.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

“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

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20.17世纪中叶后,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

”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B.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

C.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D.工业革命促进了中英贸易扩大

21.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

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

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B.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

22.1921年7月,为了燃料供应,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顿巴斯小煤矿利用委员会”,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

这些煤矿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

这表明苏维埃政府

A.部分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做法B.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效果有限

C.注重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3.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

这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

影响该公报发表的直接背景是

A.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B.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

C.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D.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

24.2018年6月21日,针对美国发动的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欧盟正式批准对美图产品加重报复性关税实施条例,并于22日起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

这说明

A.美国建立单极世界遇到阻力B.美欧间争夺经济霸权加剧

C.世界自由贸易原则遭到破坏D.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优势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第25题16分,第26、27题各12分,28、29题各6分。

5个小题均为必答。

本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里社保甲与行会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实体组成)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

费正清曾说:

“中华帝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城方,就是它能用个很小的官员编制来统治如此众多的人口。

”进而他解释:

“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傣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

”“地方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该地惟一代表。

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

——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在清末民国的地方治理中,形成了几种具有公共权力性质的组织机构,他们的首领人员是各地的士绅。

如县议(事)会、参事会、城镇乡议(事)会、董事会、乡董(佐);

各县的教育、警务、实业和财务等四类局、所,县、区、乡保卫团等地方保卫机构;

教育、警务、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区乡行政机构;

各地乡村长副、正佐等村治组织;

农会等社会自治团体等。

曾经是以“士”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权威在地方自治的制度演变之下,逐渐开启了“士绅权绅化”和“绅权体制化”。

此时的士绅已非传统社会中的威望型人士,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占有公共组织和权力机构的权绅。

他们在主持基层社会的公共事务时,已经不是源于他们曾经所具有的无形的社会声望,而是“大多已具有成文的法律依据”。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国基层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成因。

(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永乐时期,内阁不过是一个待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性机构而已,自仁宣之后,由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青睐,内阁权力日益增长,逐渐有了票拟权和参与评议朝政的权力。

嘉隆万历时期,内阁的发展达到顶峰,内阁得以以部院之职兼任大学士,品秩日渐加尊,班列也位于六部尚书之上。

明初宰相制度废除后,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实际上成了最高一级行政机关,而嘉靖之后,内间渐夺六部之权,至万历时,内阀首辅已俨然历代之“宰相”。

——摘自武萍《明代的内阁制度》

材料二从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国王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内阁的去留,内阁时而听命于议会,时而听命于国王,因此,在18世纪前期,英国虽然形成了内阁,却没有确立内阁制。

直到1832年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成长为统治阶级中最强大最富有的阶级,相反,土地贵族的力量迅速衰落。

统治阶级各部分经济实力的演变终究要体现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上。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在政府和议会中一步一步扩充势力,王权迅速衰落,议会主权迅速确立。

因此,在十九世纪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