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485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x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及运行方案

1.一般要求

1.1运行管理要求

1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厂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指标。

2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本厂处理工艺,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

3各岗位应有工艺系统网络图、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应示于明显部位。

4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巡视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5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时做好运行记录。

数据应准确无误。

6操作人员发现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或上报主管部门。

7各种机械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漏水,漏气等。

8水处理构筑物堰口,池壁应保持清洁,完好。

9根据不同机电设备要求,应定时检查,添加或更换润滑油或润滑脂。

1.2安全操作要求

1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启动设备应在做好启动准备工作后进行。

3电源电压大于或小于额定电压5%时,不宜启动电机。

4操作人员在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电工操作规程进行。

5各种设备维修时必须断电,并应在开关处悬挂维修标牌后,方可操作。

6雨天或冰雪天气,操作人员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应注意防滑。

7清理机电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时,严禁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缆头和电机带电部位及润滑部位。

8各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工作。

9应在构筑物的明显位置配备防护救生设施及用品。

10严禁非岗位人员启闭本岗位的机电设备。

1.3维护保养要求

1运行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熟悉机电设备的维修规定。

2应对构筑物的结构及各种闸阀,护栏,爬梯,管道等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防腐处理,并及时更换被损坏的照明设备。

3应经常检查和紧固各种设备连接件,定期更换联轴器的易损件。

4各种管道闸阀应定期做启闭实验。

5应定期检查,清扫电器柜,并测试其各种技术性能。

6应定期检查电动闸阀的限位开关,手动与电动的连锁装置。

7在每次停泵后,应检查填料或油封的密封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

并根据需要填加或更换填料,润滑油,润滑脂。

8凡设有钢丝绳的装置,绳的磨损量大于原直径10%,或其中的一股已经断裂时,必须更换。

9各种机械设备除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外,还应按设计要求或制造厂的要求进行大,中,小修。

10检修各类机械设备时,应根据设备的要求,必须保证其同轴度,静平衡等技术要求。

11不得将维修设备更换出的润滑油,润滑脂,实验室废水及其他杂物丢入污水设施。

12维修机械设备时,不得随意搭接临时动力线。

13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避雷,防爆装置的测试,维修及周围应符合电业和消防部门的规定。

14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消防设施等防护用品。

二、各系统操作规程

2.1pH调节池、初沉池、配水池操作规程:

1开启污水泵将污水打入pH调节池,调pH到中性,同时打开进气阀门使水处于搅动状态,进气阀门始终保持开启。

2定期查看初沉池污水情况,如池污水浑浊,则开启螺杆泵进行压滤。

3开启高低浓废水泵,将废水打入配水池,同时打开进气阀门使谁处于搅动状态,进气阀门始终保持开启,调pH到7-8,确保进生化池废水COD和pH。

4即时调节各池废气阀门,确保池废气不外泄。

2.2曝气生化池操作规程:

曝气生化系统主要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还原过程,把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1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曝气量。

2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2mg/Lo

4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5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6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他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7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

视情况开启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剂。

8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加营养剂,一般按BOD5:

N:

P=100:

5:

1比例投加营养源。

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钠或磷酸氢二钠。

9即时检查曝气池的密闭情况和风机抽风情况,确保废气不外泄。

2.3罗茨鼓风机运行管理

1根据曝气池氧的需要,应调节鼓风机的风量。

2风机及水、油冷却系统发生突然断电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风机不发生故障。

3鼓风机的通风廊道应保持清洁,严禁有任何物品。

4风机在运行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风机及电机的风压、油温、油压、风量、电流电压等,并即时记录。

遇到异常情况不能排除时,应立即停机。

5应经常检查冷却,润滑系统是否通畅,温度,压力,流量是否满足要求。

2.4二沉池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1出水带有细小悬浮颗粒

说明沉淀池局部沉淀效果不好,原因有:

水量负荷冲击或长期超负荷;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以致絮体在沉降前即流出出水堰;曝气池活性污泥过度曝气,使污泥自身氧化而解体。

解决方法:

调整进水,出水配水设施不均匀,减轻冲击负荷的影响,有利于克服短流;调整曝气池的运行参数,以改善污泥絮疑性能,如营养缺乏时补充,泥龄过长污泥老化应使之缩短,过度曝气时应调整曝气量;均匀分配浓缩池上清液的负荷影响,及进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的负荷影响。

2出水堰脏且出水不均

因污泥粘附、藻类长在堰上,或浮渣等物体卡在堰口上,导致出水堰很脏,甚至某些堰口堵塞出水不均。

解决办法为:

经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适当加氯清毒阻止污泥、藻类在堰口的生长积累。

3污泥上浮

导致污泥上浮的原因有:

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有机质腐败;二沉池中污泥反消化,还原成N2而是污泥上浮。

解决办法有:

保证正常的贮存和排泥时间;检查排泥设备故障;清除沉淀池壁,部件或某些死角的污泥;降低好养处理系统污泥的消化程度;如高速污泥回流量,调整污泥泥龄;防止其他构筑物腐化污泥进入。

刮泥机故障

刮泥机因承受过高的负荷等原因停止运行。

解决办法有:

减小贮泥时间,降低存泥量;检查刮板是否被砖石、工具或松动的零件卡住;及时更换损坏的钢丝绳、刮泥板等部件;防止沉淀池表面结冰;减慢刮泥机的转速。

2.5活性污泥的异常问题及解决方法

1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现象

污泥量长期不增加或增加后又很快减少了,主要原因:

污泥所需养料不足或严重不平衡;污泥絮凝性差随出水流失;过度曝气污泥自身氧化。

解决办法有:

提高沉淀效果,防止污泥流失,如污泥直接在曝气池中静止沉淀,或投加少量絮凝剂;投入足够的营养量,或提髙进水量,或外加营养(补充C、N或P),或高浓度易代废水;合理控制曝气量,应根据污泥量,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来调整。

(2)溶解氧过高或过低

曝气池DO过髙,可能是因为污泥中毒,或培训初期污泥浓度和污泥负荷过低;曝气池DO过低,可能是因为排泥量少曝气池污泥浓度过髙,或污泥负荷过髙需氧量大。

遇到以上情况,应根据实际予以调整,如调整进水水质、排泥量、曝气量等。

(3)污泥解体

水质混浊、絮体解散,处理效果降低既是污泥解体现象,运行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污泥中毒,微生物代功能受到损害或消失,污泥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

多数情况下为污水事故性排放所造成,应在生产中予以克服,或局部进行预处理;正常运行时,处理水量或污水浓度长期偏低,而曝气量仍为正常值,出现过度曝气,引起污泥多度自身氧化,菌胶团絮凝性下降,污泥解体,进一步污泥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失去活性。

此时,应调节曝气量,或只运行部分曝气池。

2.6人员安排

由于三效蒸发器和铁床氧化塔还没有安装,所以现阶段只是运行现有装置。

污水站运行各处都需要进行调水和进行调试,所以暂时安排每班两人,两班倒,等三效蒸发器和铁床氧化塔安装调试完之后再根据需要每班增加1-2人。

这样,安环部人员共需要8人,其中现有金圣明(副经理)、栋(安全专管)、王刚(环保专管兼污水化验员)、王志超(安全员及机动人员)、文凯(三废处理倒班人员),需要增加3人进行倒班。

三、运行方案:

1、接种菌种

1.1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如主要有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

1.2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

1.3接种量的大小:

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0只要按照规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围正常启动。

1.4启动时间:

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讲,低于2(TC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

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以每天6000m3为例,建议第一期,在水解和好氧池中各投加12t接触氧化(注意应采取措施防止无机物污泥进入),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d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0-30d,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20t接触氧化,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1.4菌种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接触氧化作为好氧菌种。

2、驯化培养

2.1驯化条件:

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做不到时,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工业废水因浓度较高不能作为直接培养水,需要加以稀释,一般控制COD负荷不髙于1000-1500mg/L为宜,这样需要按4:

1(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或更高配制作为原始驯化水,驯化时温度不低于209,驯化采取连续闷曝3-7d,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接触氧化、生物膜等),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2.2驯化方式:

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完成,递增比例为5-10%;而厌氧进水递增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酸(VFA)浓度不大于1000mg/L,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6.5-7.5围,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

一般来讲,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

2.3厌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艺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工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加以调整。

3、全线调试

3.1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3.2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值(用试纸)、SS(经验目测)、COD(仪器检测),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

3.3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3.4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四、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指导手册

1、目的本手册用于厌氧生物降解工艺单元的运行管理。

2、容及对象手册包括有以下4个容:

即:

厌氧生物反应概述;厌氧技术优势和不足;反应机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手册适用于厌氧反应器操作人员、污水站化验人员和管理人员,亦可供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