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风化作用
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在原地经过崩解、破碎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
岩石的风化是地表常见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生。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岩石脱离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
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
2、地域分异主要指:
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他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
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则。
4、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
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5、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
6、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
三、选择题
1、大陆的地带性单位可以分为4个等级,正确的分法为(A)
A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
B热量带、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热量带
D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热量带
2、《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下列哪项不属于三个大区之一(D)
A东部季风大区B西北干旱大区C青藏高原大区D中部湿润大区
3、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C)
A规律性B节奏性C节律性D循环性
4、《管子·
地员篇》中是按照(B)把土地分为渎田(大平原)、丘陵和山地三大类
A地区B地势C气候D地貌
5、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这种地带性地域分异属于(D)
A区域性地域分异B全大陆地域分异C全海洋地域分异D全球性地域分异
6、我国领土分别位于东亚大区、亚洲中部大区和(A)
A青藏高原大区B极低岛屿大区C科迪勒拉山大区D西西伯利亚大区
7、土地的评价因子包括地形、气候、水分状况和(A)
A土壤、区位B有机物和微生物C地貌、区位D肥力、团粒结构
8、在景观各种区划中,气候区、地貌区、土壤区的吻合体现了景观的(A)
A组成成分同一性B发生同一性C结构同一性D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同一性
9、亚洲大陆广阔,海洋湿润气候极难深入大陆腹地,以致其终年少雨,成为干旱荒漠区,如中国西部,这种地域分异属于(B)
A海陆分异B陆地干湿度分带性C垂直带分异D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分异
10、土地科学的基础(A)
A土地类型学B土地资源学C土地利用D土地规划管理学
四、简答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答:
①研究各自然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各要素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
阐明各自然区德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研究在受人类活动影响、干扰、控制下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方向和特点,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途径及整治方法。
如全球变化、气候、生态系统、景观、土地退化、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等。
2、影响地域分异的因素有哪些?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来自地球外部,即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布因素称为地带性分异因素(或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
另一个来自地球内部,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其所形成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而是或呈南东—北西向,或呈南西—北东向,甚至南北向,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成为非纬度地带性,简称非地带性。
3、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发生同一性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
空间连续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方法:
古地理法
顺序划分和合并发
类型制图法
部门区划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主导标志法
4、土地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
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
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
可持续利用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多科学综合性原则
5、非地带性单位按其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带性表现的关系可以分为几大类?
(1)具有水平地带性的平原。
(2)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山地。
(3)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山地和山间盆地。
(4)具有高原地带性的高原。
(5)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切割高原。
(6)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斜降山原和斜降山系。
(7)具有明显垂直带性的高原、山地。
五、论述题
1、论述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①海陆分异
海陆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地幔软流圈长期对流的结果,地壳均衡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等都曾给予解析。
软流圈的对流作用使大洋中脊不断有深部物质溢出,构成推动板块的主要动力。
海陆分异的全球规模,还表现于:
①海洋面积比大陆面积大得多,大洋约占71﹪陆地只占29﹪;
②各纬度海陆面积比不同,陆地大部分集中于北半球,并占该半球面积的39﹪;
而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19﹪。
这一特点是造成南北两半球气候差异的重要原因;
③若把地球表层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使陆地最大面积集中在陆半球,即使如此,陆半球的海洋仍比陆地所占面积为大。
在水半球中水域占总面积90.5﹪,而陆地不足10﹪。
②海陆起伏分异
对地面固体部分不同高度区间进行统计,绘成海陆起伏曲线,可以清晰地反映地壳表面总的起伏分化。
从海陆起伏曲线来看,地球的硬表面形态可分出山地和高原、平原和丘陵、大陆棚或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和深海沟六类。
高山和海沟所占面积都不打,陆地的高度都低于1000米,而大洋深度大部分在3000米—6000米间。
大洋底部和陆地表面成为地球硬表面两个高度相差极大的水平面,即两个最大的地貌形态:
大洋盆和大陆。
呈巨大高原形状的大陆,平均高出世界大洋底部4675米。
③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
全球大陆的外形多呈三角形,且尖端指向南方,环太平洋构成地震、火山分布带,西太平洋为岛弧分布区,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南北两大陆之间基本上为“地中海”带即使亚洲大陆南部早已消失的“古地中海区”,也是构造活动带、地震、火山分布带。
宽广的大陆北部更多受大陆本身的影响,在气候、植被等,甚至在冰川性质、冻土特征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大陆性,狭窄的大陆南部则更具有海洋性特征。
面积越大的大陆地域分异越显著和复杂;
面积小的大陆地域分异则可能比较单调。
④陆地干湿度分带性
体现在水分的差异,形成机制受控于降水、蒸发。
主要受距海距离(陆地面积)、纬度(大气环流)和地势起伏、洋流影响。
例如:
⑤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
主要体现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部。
包括下沉的平原、台升的高原、差异升降运动形成的盆地、水系。
华北平原从东部沿海向西,可分为五个部分:
渤海沿岸是由滦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渤海西岸平原组成的滨海平原。
海滨平原和华北平原中部的冲积平原之间,有一个沉积物相对较少的交接洼地带,再向西即是冲积平原本身,之后又有一个交接洼地带,最后是冲积、洪积扇。
这五部分不仅地貌有差别,土壤、植被、人类经济活动特点也有差别。
但地貌分异是主导因素,其他分异都或多或少是在其影响下发生的。
继续向西到太行山麓是丘陵与盆地相间分布区,林州、井等均属这一类型。
这里地形切割和水土流失均较严重。
干旱也较严重,引灌条件也不如洪积、冲积平原。
再向西是山麓丘陵分布地区,之后是太行山地。
太行山本身也有内部分异,侵蚀裂点以下基本上是低山,仅有个别中山。
裂点以上的山地中部相对高度较少。
再进到山西高原,又有山地和河谷平原之分。
到吕梁山地,同样有中尺度地貌分异。
上述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内部地势地貌分异的例证说明,任何大平原和大高原内部不可避免地出现地势起伏。
⑥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地方性气候的类型主要由下垫面性质差异、中尺度地形差异引起,包括城市、水体、山口等局地气候。
导致诸如气温(变幅)、水分(降水量、湿度、蒸发量)、风(力、速度、方向)等气象气候要素的差异,并通过外营力的差异进一步导致地貌、生物、土壤、水文的差异/分异。
例如城市气候、海滨气候、黄土地貌、荒漠沙生植物、滨海潜育盐沼土、喀斯特地下水富存但地表干旱区……。
⑦地带性区域内部的非地带性分异
类似非地带性区域内部的地带性分异,例如东亚季风区的纬度带性分异。
主要取决于高大的地形变化、海陆对比等。
简言之,众所周知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区有些区域受季风影响,形成湿润气候,以及相应的生物、地貌、社会、人文;
大部分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形成干旱气候,以及相应的生物、地貌、社会、人文现象。
大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同样存在蒸发量、海水盐度、生物等差异。
⑧小尺度分异非地带性分异P68
局部的的自然要素差异,只影响微小尺度/范围,意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只是更为具体。
可以归纳为:
微地貌、小气候、岩性、等方面。
例如P69表2.5(华北)冲积平原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水文等要素分异。
另外,地貌随局地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
例如深邃的洼地底部的光照条件不足,导致夏季温度较低(而冬季温度较高)、潮湿、植物细长、附生植物较多、湿度进一步增大并导致土壤富含有机物、偏酸……。
这些变化都是综合的、相互进行作用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整体研究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自然地理环境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3._______是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_________是地表自然界发生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础。
4.目前,一般采用的地带性单位等到级系统是;
_________________。
5.北美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大区。
6.地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组成陆地地形的地形要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类。
8.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层次。
9.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
_____________-。
10.从系统组成要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1.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12.自16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将近400年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