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3551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真题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第19届省运会在我市拉开帷幕,游泳比赛的池水中含4%左右的CuSO4。

CuSO4属于

A.酸B.碱C.盐D.有机物

【答案】C

【解析】盐是由金属离子(包括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CuSO4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C。

3.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罐B.雕刻石像C.水车灌溉D.预报地震

【解析】A、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预报地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4.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

A.铁B.氯化钠C.水D.硝酸钾

【解析】A、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5.“电视之星18”是第21届俄罗斯足球世界杯的比赛用球。

它首次由从甘蔗中提取的橡胶制成,节约了资源。

下列不属于橡胶性质的是

A.高弹性B.耐磨损C.绝缘性好D.易溶于水

【答案】D

【解析】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磨损、不透水和空气、难溶于水等性质。

故选D。

6.下列气体中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

A.H2B.N2C.O2D.SO2

【解析】A、H2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符合题意;

B、N2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但密度与空气相近,不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D、S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属于空气污染物,不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7.下列物质显酸性的是

A.食盐水B.食醋C.蔗糖溶液D.肥皂水

【答案】B

【解析】A、食盐水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B、食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符合题意;

C、蔗糖溶液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市主城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A.AB.BC.CD.D

【解析】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鞭炮,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节约能源,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物品回收,不符合题意。

9.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N2B.CO2C.SO2D.H2O

【解析】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A、N2不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B、CO2溶于水形成溶液的pH不小于5.6,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SO2在空气能形成硫酸,硫酸pH小于5.6,能形成酸雨,符合题意;

D、水的pH=7,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10.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A.CuSO4、Na2SO4B.KCl、NaCl

C.CaCO3、Na2CO3D.NH4NO3、NaNO3

【解析】A、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硝酸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Mg+O22MgOB.Cu+2AgNO3=Cu(NO3)2+2Ag

C.CuCl2Cu+Cl2↑D.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A、2Mg+O22MgO,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Cu+2AgNO3=Cu(NO3)2+2Ag,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CuCl2Cu+Cl2↑,该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3Cl2+6NaOH5NaCl+X+3H2O的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A.O2B.NaClOC.HClD.NaClO3

【解析】由3Cl2+6NaOH5NaCl+X+3H2O可知,反应前的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数目分别是6、6、6、6,反应后的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数目分别是5、5、3、0,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变,X中应含的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3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是NaClO3。

13.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O3分子B.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

3

C.分子中有9种元素D.碳的质量分数为24%

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B.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

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D.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解析】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有4种不同分子表示4种物质,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后元素种类也没有变化,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B.测定溶液的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

C.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可分别将这两种金属投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D.若厨房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脱排油烟机进行排气

【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错误;

C、分别将这两种金属投入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泡,铜不能,可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正确;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打开脱排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错误。

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6.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的实验中涉及以下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用图甲所示仪器量取液体B.用图乙所示装置过滤悬浊液

C.用图丙所示装置蒸发溶液D.用图丁所示仪器称量固体

【答案】AD

【解析】A、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不能俯视,图中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

C、在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AD。

17.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A.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

B.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C.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

D.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

【解析】A、没有确定的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没有晶体析出,错误;

C、A点所表示的KCl的溶解度是29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2.5%,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正确。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B.氮气熔沸点低,可用作保护气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铝片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

【解析】A、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由于小苏打能与酸反应,正确;

B、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是沸点低,错误;

C、碳酸氢铵可用作氮肥是由于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不是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错误;

D、铝片可用作导电材料是由于铝有导电性,不是铝片有金属光泽,错误。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19.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BC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0.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B.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解析】A、装置A中的反应是CuO+COCu+CO2,Cu2O+CO2Cu+CO2,反应中没有生成水,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CO2,错误;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