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53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72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本单元教材主要是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以及“整理和复习”等六个小节的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各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掌握6-10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含义,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能够利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第一课时6、7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40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算器、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

今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准备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你们看.(出示教学情境图)

教师:

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

是的,他们分工合作,忙得热火朝天.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做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的好孩子.

(二)新授:

1、教学数数.

教师:

你知道图上有几个人嘛?

你是怎么数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图中的人数,再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有6个同学,用“6”表示;再加上一位老师,一共是7个人,用“7”表示.

教师:

除了6个学生能用数字“6”来表示,7个人用数字“7”来表示,你还能从图上找出什么能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汇报.

教师:

谁会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1)个别学生汇报:

数数.

(2)同桌互相数一数.

2、教学认数.

教师出示电子图,提出操作活动的要求:

(1)数一数图中各有几个小圆点.

(2)分别拿出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不同的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摆的多,摆得漂亮!

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给出适当的评价.学生操作结束后,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摆的图形.

3、教学数序.

(1)教师出示计数器,并在计数器上拨出5个珠子.提问:

5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

6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

学生汇报:

5个添上1个是6个,6个添上1个是7个.

(3)教师出示直尺图.

教师:

观察直尺图,说一说5的后面是几?

6的后面是几?

7的前面是几?

学生抢答.

4、教学比较大小.

教师:

你会比较他们的大小吗?

填一填.

学生填符号,并汇报:

5<6;6<7;6>5;7>6

5、教学序数.

教师出示课本第40页的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汇报.

6、教学6和7的书写.

教师先讲解,并示范6和7的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描红练习.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1题.

让学生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再按题解答.

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2题.

让学生数一数,再填数.

3、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展示.

(四)课堂小结:

教师:

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

学生个别汇报.

 

第二课时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6和7的组成..

2、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尝试用类推的方法寻找答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分解和组成.

三、教学难点:

亲历6和7的组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

昨天我们认识了6和7这两字数字宝宝,说一说,你观察到自己身边的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两个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

大家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和7的分解和组成.(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1、教学6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出示课本第41页的圆片图.

教师:

仔细观察每行都有几个圆片?

第一行涂了几个?

还有几个没涂?

个别汇报:

第一行涂了5个,还有1个没涂色.

教师:

那么6个圆片可以分成几和几?

(5和1)思考接下去的四行分别该怎么涂色?

6个圆片还能分成几和几?

动手涂一涂,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个别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6的分解.

教师:

观察6的分解,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6的分解总结并展示.

2、全班齐读6的分解.

3、教学7的组成.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

你能将7个小正方体分成两堆吗?

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用学具小棒代替小正方体,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小棒,并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板书7的组成.

教师:

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教师:

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7的组成归纳板书.

4、全班齐读7的组成.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

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第4题.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

3、完成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5题.

教师组织学生以抽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然后根据凑成的卡片写两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教师:

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

 

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2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计算6和7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经历由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利用学过的知识探究出得数.

二、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和6、7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四、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5-3=2+3=4+0=

3-3=4+1=3+1=3-2=

2+1=2+2=2-1=4-3=

3-0=4+0=4-4=3-1=

2、复习6和7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5+1和1+5.

(1)出示:

学生摆图片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也像情境图中面对面地坐好.

教师:

请其中一位同学拿出学具圆片,一边摆1个圆片,另一边摆5个圆片.你能根据摆好的圆片写一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写算式后,个别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1=,1+5=.

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是一组图片,大家写的算式却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汇报:

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是面对面坐的,坐的方位不同,观察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的算式就不一样.

(2)教师:

你想怎样计算5+1和1+5呢?

说说你计算的方法.

个别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5和1组成6来计算这两道算式题.

教师完善板书:

5+1=61+5=6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相加的得数也是一样的,但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是相反的.

2、教学6-1和6-5.

(1)出示教学情境图.

教师:

动手摆出6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和1.

学生按要求进行学具操作.

教师:

从左往右看,6分成了那两个部分?

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算式?

学生观察,汇报算式:

6-1=5.

教师继续追问:

如果从右往左看呢?

又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式:

6-5=1.

(2)教师提问:

问计算6-1和6-5时,怎样想才算得快?

学生交流汇报:

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6-5=1.

(3)教师小结:

从小圆片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的.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部分.

3、教学“摆一摆”.

(1)摆花.

教师出示摆花的情境图,让学生跟着摆一摆.

教师:

你能根据摆的花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摆后再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2=,2+4=,6-2=,6-4=.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摆小棒.

教师出示摆小棒的情境图.

教师:

你能根据摆的小棒也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小组内探究算法,计算后个别汇报计算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思考该怎么填.

学生思考、汇报.

4、练习书写算式.(课本第44页练习九的第7题)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练习.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42页“做一做”.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

2、完成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6、8、9题.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

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收获.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

2、教师强调:

可以利用学过的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

 

第四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6-47页)

一、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

能看懂并正确表达图意,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示,导入新课:

教师:

夏日的森林里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

(出示教学情境图)

(二)新授课:

1、教学图1.

(1)教师出示图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里有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观察、汇报:

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

教师:

从图中发现的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汇报:

一共有几只兔子?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可以在图上用一个大括号来表示,而大括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