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3443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光武帝派官员考察属实后,以“坐度田不实罪”,处死了有关郡守十余人。

光武帝此举旨在

A.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B.淡化宗法文化的影响

C.铲除豪强势力的根基D.限制土地私有制发展

【2题答案】

【详解】根据“光武帝派官员考察属实后,以‘坐度田不实罪’,处死了有关郡守十余人。

”可得出通过“度田”,可以把隐藏的土地统计出来,增加税收,A项正确;

材料与宗法无关,排除B项;

豪强势力的根基是封建土地私有,并不能铲除,排除C项;

D项不是主旨,排除D项。

3.据《唐会要》记载,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渤海遣使求写《唐礼》及《三国志》《晋书》《三十六国春秋》,许之”。

渤海在五京周围等发达地区,以中原教育为模式,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体制,并派人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

这反映出唐代

A.科举制为政府提供了人才保证B.形成了多层次教育格局

C.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俗的变革D.华夏主流文化的吸引力

【3题答案】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渤海在五京周围等发达地区,以中原教育为模式,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系统教育体制,并派人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可知,渤海对中原文化的渴求,体现出华夏主流文化对渤海的吸引力,D项正确;

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渤海对中原文化的学习,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根据材料“五京周围等发达地区”等可知渤海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系统的教育体制,无法得出形成了多层次教育格局的结论,排除B项;

材料只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无法得出社会习俗的变革,排除C项。

故选D项。

4.明代后期的地主潘允端在其《玉华堂日记》中有关于垦田、耘田、挑泥、莳秧、砟稻、挞花、种麦及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

其田庄里种植的作物品种多样,他本人对田庄生产亦非常关注,从耕作到农庄的修理、水利设施的改善等,样样都参与。

这反映了当时

A.生产关系出现了本质变化B.农业经营方式有了新发展

C.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差异D.租佃经济的发展日益兴盛

【4题答案】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发给工本和工银”“他本人.....样样都参与”说明当时的田庄由雇工耕作,地主付给雇工的主要是货币工资,同时,地主还亲自管理田庄农业生产事宜,结合所学可知,在农业商品化发展的刺激下,明代中后期的农业经营方式出现了的新变化,B项正确;

明代仍然是小农经济,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本质变化,排除A项;

材料信息未涉及“区域经济”的相关表述,排除C项;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雇工现象,而非租佃经济,排除D项。

故选B项。

5.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数百件奏折均是用宣纸和黄粉纸多层封裹,别无其他保护装置。

而其后的奏折,则按规定用木制折匣或用贴有印花的夹板作为保护装置。

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

这表明清朝

A.朝政决策科学化B.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

C.军机处权力膨胀D.相权受到了进一步削弱

【5题答案】

【详解】根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

”可得出这是清代的密折制,这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加强皇权,B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科学化,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不是军机处,排除C项;

当时没有丞相,排除D项。

6.1907年《申报》刊载《浙人拒绝借款之通告》:

“外部强勒借款,我浙人万不能承认。

然空言无补,必有实力,实力奈何?

惟有赶紧自行招足股本之一法。

……保浙路即所以保私产,浙路去,浙江亦去;

浙江去,浙人之财产又焉能独保?

此理至明!

”这表明当时

A.经济民族主义观念兴起B.列强掌控信贷的主动权

C.财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D.浙人积极参与保路运动

【6题答案】

【详解】根据材料“保浙路即所以保私产,浙路去,浙江亦去;

”可知当时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报纸《申报》刊登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浙人拒绝借款之通告》,这说明在经济上民族主义观念兴起,A项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列强掌控信贷的主动权,排除B项;

材料虽然体现了财产保护意识,但凭一则史实,并不能得出财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排除C项;

保路运动爆发于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7.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把自己看成奴才,不会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

辛亥革命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建立了各种制度,“民权弥张,民意弥达,于是平等自由之风起矣”。

这说明辛亥革命

A.解救了苦难中的中国人民B.使民主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发展

C.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D.实现了传统文化的革命性转变

【7题答案】

【详解】根据“民权弥张,民意弥达,于是平等自由之风起矣”可得出体现的是民主自由与平等,反映出辛亥革命促进了心平等思想的传播,B项正确;

A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A项;

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项;

革命性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

8.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应该“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发出了《普及国民教育的指示》。

在根据地,各级学校不断建立,教科书也得到修订,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

这些做法

A.适应了土地革命思想的需要B.推动国民教育基本体系完善

C.回击了日本奴化教育的阴谋D.完善了抗战的社会动员教育

【8题答案】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普及国民教育的指示》”“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内容融人其中”等信息可知,当时根据地的教育旨在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意识,这是对日本侵略者奴化教育的反击,C项正确;

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抗日救国,不是土地革命思想,排除A项;

国民教育体系完善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B项;

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抗日救国,不能体现“社会动员,排除D项。

故选C项。

9.1945年10月24日,《大公报》发文怒斥:

“人民都曾为胜利狂欢过,而今却如水益深……大众不得聊生。

他们痛苦极了,比未胜利时还痛苦。

”文章称:

国民党政府的接收给广大人民带来“一片胜利的灾难”。

这反映出

A.抗日战争尚未取得完全胜利

B.国民党接收城市后社会状况没有好转

C.民众对国民党内战政策失望

D.国统区社会经济和民生情况全面恶化

【9题答案】

【详解】根据材料“大众不得聊生”“一片胜利的灾难”可知,国民政府接收沦陷区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状况没有好转,B项正确;

1945年10月24日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排除A项;

材料信息只涉及民众对国民党接收沦陷区后的痛苦和失望,并没有涉及国民党的内战政策,排除C项;

仅仅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全面恶化”的结论,排除D项。

10.中国政府自始至终都知道美国在破坏和干涉万隆会议,但周恩来还是借万隆会议之机向美国发表公开声明:

“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

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

”周恩来这一做法

A.适应了中国内政外交需要B.忽视了帝国主义的本质

C.旨在展示中国的和平诚意D.获得了美国的积极回应

【10题答案】

【详解】根据所学,中国的公开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

”,是为了适应当时国内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及巩固政权的需要,A项正确;

根据“中国政府自始至终都知道美国在破坏和干涉万隆会议”可得出中国并不会忽视帝国主义本质,排除B项;

C项不是主旨,而是策略,排除C项;

材料中美国并没有回应,排除D项。

11.“倒爷”是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利用地区差和时间差,运用手中信息网络,看准时机行情,转手倒卖,以攫取经营暴利的人的蔑称,这些人也是当时国家政府规劝、教育和整肃的对象。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与“倒爷”有关的法律法规却相继被废除或修订。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国家对“倒爷”教育收效明显B.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

【11题答案】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倒爷”获利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利用地区差和时间差,这是新旧经济体制并存的结果,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要求实现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靠转手倒卖获利的行为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合法经营行为,相关法律法规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C项正确;

从材料中不能看出国家对“倒爷”教育的收效,排除A项;

材料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无法解释与“倒爷”相关的法律法规被废除或修订的现象,排除D项。

12.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

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

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一种逼真的、详细的航海图)。

豪华的波托兰海图成为王侯贵族们展示自己财富的象征。

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所指的北方,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

世界”完全不同。

这一变化

A.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B.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

C.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D.根源于海上新航路的开辟

【12题答案】

【详解】根据材料“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

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

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可知,欧洲人的兴趣从宗教世界转变为现实世界,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C项正确;

在中世纪的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尚未产生,排除A项;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

波托兰海图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项。

13.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开展了要求提高工资和缩短工时的运动,这是为了限制妇女和孩子参加工作,以保证男性可以承担其妻子和家人的费用,而且不需要让他的妻子再忍受棉纺厂的辛苦劳作。

这一现象从侧面说明工业革命

A.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B.引起家庭道德观变化

C使传统家庭规模缩小D.弱化了家庭生产职能

【13题答案】

【详解】根据材料“限制妇女和孩子参加工作,以保证男性可以承担其妻子和家人的费用”可知,英国工人开展的运动是为了维护传统家庭的组织结构和分工,这从侧面说明工业革命引起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变化,B项正确;

材料信息涉及的是家庭,不是社会阶层,排除A项;

材料没提到家庭成员的数量变化,无法得出家庭规模大小的结论,排除C项;

材料说的是限制妇女和孩子参加工作,与家庭生产职能无关,排除D项。

14.下面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艺术家杰克逊·

波洛克的绘画作品。

据此判断,这类作品的特征是

A.讴歌人体之美B.趋向大众品味C.回归现实主义D.颠覆艺术传统

【14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