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3427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

“夜雨(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诗歌反映了当时

A.夜市中出现娱乐服务设施B.草市逐渐演进为商业中心

C.“市”已突破时空的限制D.城市中商业区的繁华景象

5.《唐会要》记载:

“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

”《唐律疏议》载:

“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

”这反映出唐代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6.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

证误》: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繁荣

7.《元史》记载:

“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

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

“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8.明清时期各地商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帮,主要有徽商、晋商、闽商、广商、宁波商、洞庭商等。

他们在各地建公所、会馆。

当时流传谚语“广商富甲天下,钻天洞庭遍地徽”。

这反映出商帮

A.形成地域生产的分工B.具有巨大的贸易优势

C.推动国内统一市场形成D.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9.明朝湖州市菜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30亩

90石

90两

10亩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125两

家禽

58头

(略)

55两

从材料中最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萌芽B.家庭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

C.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湖州地区丝织业比农业发达

10.仔细研读下表,表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直接造成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印花布与棉纱的税率

类别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传统耕织结构开始解体

C.中国经济命脉为列强所控制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11.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B、外商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2.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做罢,这反映了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13.“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房。

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

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A.1853年——1863年B.1895年——1905年

C.1912年——1922年D.1922年——1932年

14.某学者认为: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对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15.据史书记载:

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

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

这种情况发生在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B.抗日战争前期C.抗日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胜利后

16.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我国农业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是

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社C.公私合营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党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始于

A.土地改革的推进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执行D.中共“八大”的召开

18.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迢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十四大B.中共七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大

19.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

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

上述变化反映出当时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C.“大跃进”运动的扩大D.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

20.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ABCD

21.有学者认为,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此处的“借鉴”主要是指

A.逐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C.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D.适当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

22.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23.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

“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

A.电话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广播电台

24.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

“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

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

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

”这一记载反映了

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B.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25.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26.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

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

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27.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B.新中国C.民国D.清朝

28.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9.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车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1926

14600

3459

194

3764

172

922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0.二十世纪30年代郁慕侠《上海鳞爪》记述:

“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惜头发不金黄,鼻子不高大,眼睛不深陷,和真正道地的外国摩登女子相形之下,还差一些,也是她们的遗憾。

”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上海

A.女性生活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B.开始出现西化现象和崇洋心理

C.西方的生活方式都到普遍认同D.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注意分项列点)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4年,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专访的访谈录摘要:

  记者:

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

  亲历者:

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连吃饭都成问题,体制束缚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但是,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口号上喊“人民公社年年好”,其实生产力却是年年大倒退,农民怨声载道。

在当时的情况下搞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吗?

农民们走出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反对的。

有一位老同志干脆直说:

“这是胡闹!

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

这个自农业合作社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第一次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