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3318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图例

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②常用图例:

注意区别首都、省级行政中心和一般城镇、洲界、国界和未定国界,铁路和公路,天然河流和运河,湖泊和水库的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

如图1.3-5甲的海拔高度为1500米,乙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相对高度:

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如图1.3-5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2)等高线与等深线:

①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一般都标出高度,单位是米。

②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

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如图1.3-7)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

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a.顶部: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

b.鞍部:

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

c.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d.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e.陡崖: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常用“”符号表示。

在区别山脊和山谷时,可利用水的流向来判断。

水总是由海拔高的地方流到海拔低的地方,但注意画流水线时要垂直于等高线画。

向两侧流的是山脊(如图1.3-13A),向中部汇集的是山谷(如图1.3-13B)。

(3)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4)地形剖面图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还得用到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它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如图1.3-14所示)。

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高底起伏状况。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有多种多样,要学会根据需要准确地选择不同类别的地图。

如:

去公园游览,应选择导游图;

了解国际时事,应选择世界政治地图等。

(2)相同类别的地图的比例尺大小若不同,表示的内容愈详略程度则不一样。

这也影响到地图的选择,影响到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那么,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有什么关系?

选用的比例愈大则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详细;

选用的比例尺愈小则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

比例尺大的北京市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却详细,画出了铁路线、河流和市区轮廓;

比例尺小的中国地图,内容则简单,北京市只画成方为块,市区画成小圆点。

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联系实际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关系,在地图上辨方向。

从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图上提取所需信息,判断地势特征、坡度陡缓、地形类型,量距离辩方向。

【例1】(2003·

淄博)读图1.3-16分析,上下两图中对应各位置正确的一组是

A、1、2、3B、4、5、6C、1、5、6D、2、3、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绘制,稀疏与坡度关系。

从实物图可看出2、3点海拔相同,应在同一条高线上,可排除A、D选项。

1点位置、方向有明显错误,可排除C项。

本题通过实际联系考查教材知识点,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答案:

B

【例2】在一张长为62厘米,宽为56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要求图幅边缘各留2厘米。

已知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则该图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A:

1:

1000000B:

5000000

剖析:

此题要求掌握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再选择与计算结果接近的比例尺。

要表示的实地距离为5500千米和5000千米,图上要表示的距离长=62-2×

2=58(厘米),宽=56-2×

2=52(厘米),则长和宽的比例尺为:

长,58厘米/5500千米=58厘米/550000000=1/9480000,宽:

52厘米/5000千米=52/500000000=1/9620000。

在选定一幅图的比例尺时,应以小比例尺为准,故应以1/9620000为参照标准。

D

典型例题剖析

【例1】读图1.3-17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山地部位:

ABC

DEF

此题考查内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

由等高线数值变化可推断A为山顶,B为鞍部。

C处等高线向山顶弯曲,故为山谷;

而D处等高线的弯曲方向C相反,故为山脊。

E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

F处等高线密集,故为陡坡。

山顶鞍部山谷山脊缓坡陡坡

金钥匙:

①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

②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

两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最高处为山顶。

【例2】在比例尺为1:

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本题考查内容为比例尺公式的换算。

此类计算题应注意两点:

首先公式变换要正确;

其次单位换算要细心。

比例尺=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4cm×

10000000=40000000cm=400千米

400千米

实际距离单位是千米,由厘米换成千米,小数点前移5位;

图上距离单位是厘米,由千米换成厘米,小数点后移5位。

创新例题点拨

【例1】在图1.3-18经纬网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

D点在A点方向。

点拨:

这是一道有关地球某点地理位置和判断方向的题。

解题关键是首先要确定经纬度。

可以先在图中画出赤道和180°

经线,依此确定东西经度。

然后补画出160°

E经线,此线以东即为西半球。

A、B,东南

【例2】根据图1.3-19判断:

(1)A的经纬度。

(2)B在A方向

(3)C在B方向

(4)D在B方向

(5)D在A方向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经纬度确定和在经纬网图上判方向。

A位于0°

经线以西为西径、0°

纬线以北为北纬。

B与A在同一纬线上,只是东西向关系,B在A的正东方向。

C与B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存在东西关系,C在B正南。

B与D经度差为100°

,小于180°

,所以D在B的东南方向。

A、D相差200°

,大于180°

,所以A向西看D较近,所以方向为西南。

(1)l00°

W,30°

N

(2)正东(3)正南(4)东南(5)西南

根据纬度判南北,根据经度判东西,若两点间经度相差小于180°

,则接一般规律与所计算度数方向一改,若两点间经度和大于180°

,说明计算经度的方向不是最近方向,应改为相反的方向去判方向,例第(5)小题容易错答为东南方向。

【例3】某考察队由A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A地。

请判断A地的位置。

本题考察内容是地图上的方向确定和经线的特点。

题目中明确“向南”、“向北”行进即沿经线行进,“向东”、“向西”行进即沿纬线行进。

A南行200千米地的北点,又是“再东行400千米”的北点,处于两条经线的交汇点。

只有极点,才有经线交汇的现象。

若为南极点,则不可能出现最开始的“南行200千米”,因为南极点的前后左右均为北,所以此点在北极点(90°

N),试画图验证。

A点为北极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南极点的任何方向均为北,北极点的任何方向均为南。

学习方法指导

1.比例尺:

(1)比例尺的换算:

①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②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③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记准比例尺公式灵活运用即可,比例尺=

(2)比例尺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①比例尺只表示两地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

阅读比例尺时,应读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②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把厘米数的小数点前移五位。

③比例尺是个比值,无单位。

(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大小的比例,只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把所要比较的各比例尺转换成同一形式,就能方便地判断大小。

如A.1:

1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这三种比例尺,都可转换成线段式:

由此可知B比例尺最大,C比例尺最小。

2.归纳地图上方向辨别的有关知识,便于理解记忆。

如下表: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一般指北方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

适用于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

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

适于有经纬网的地图

3.如何在经纬网图上判定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

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上面左图中,B位于A的正东面,D位于C的正北面。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

①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

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

上面右图中,A、B、C、D都位于南极点的正北。

②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在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在极区判定方向,一般分两步:

根据极点,判断南北向;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向。

地球自转方向无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

(3)只告诉经纬度的两个点判断方向,也是分两步:

根据纬度判南北,根据经度判东西。

例,甲地(30°

S,60°

W)在乙地(45°

S,30°

W)的什么方向。

根据纬度30°

S、45°

S判断出甲应在乙北面,根据60°

W、30°

W判断出甲应在乙的西面。

合起来甲在乙的西北方向。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可以借助流水方向辨别地势起伏,水总是由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

注意画流水线时要垂直于等高线来画。

5.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一角都附有高度与颜色对照表,根据此表判断图中某地的海拔高低。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下面四幅图中,城区面积最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