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3274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壁之战》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导入新课: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

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

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

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

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

“三国鼎立”的局面。

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

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而成的。

哪位同学知道“三国”是哪三国?

他们的首领各是谁?

(“三国”是魏、蜀、吴。

他们的首领分别是:

魏是曹操;

蜀是刘备;

吴是孙权。

“三国”是怎样形成的呢?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雄心勃勃,想进一步夺取长江下游孙权的地盘。

当时曹、孙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面对强大的曹军,孙权联合没有地盘的刘备共同抵抗,公元208年冬在赤壁与曹军交战。

课文讲的就是这次战役的故事。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这一战局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后来魏、蜀、吴三国成鼎立局势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赤壁”这个地方在哪里?

交战双方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打仗?

结果怎么样?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首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找一找课文中是谁和谁在打仗。

带着问题听录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率领的80万大军和周瑜的3万兵士作战。

周瑜是孙权的部下,东吴军中的水上大都督。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在赤壁这个地方被周瑜率领的东吴军打败。

“赤壁之战”写的就是这件事。

作战双方力量悬殊那么大,曹军为什么会败呢?

我们认真学习课文之后,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二、作家、作品简介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

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19年,自1066——1084)。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

“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取材于“正史”、“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先由“当代通儒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

书由神宗赐名并做序。

作者及年代体裁地位特点

《左传》左丘明(春秋)编年体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春秋)国别史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西汉)国别史我国战国时代史料汇编

《史记》司马迁(西汉)纪传体

《汉书》班固(东汉)纪传体

《后汉书》范晔(南北朝)纪传体

《资治通鉴》司马光(宋)编年体

三、课前提问

《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的。

1.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东汉末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前后)

2.你知道东汉末年的“三国”是哪三国吗?

各国以谁为首?

主要重臣(魏:

曹操,蜀:

刘备诸葛亮,吴:

孙权周瑜鲁肃)

3.《赤壁之战》之所以出名,它的特点是什么?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4.故事写了交战双方哪些人?

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曹操;

魏国的丞相,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政治家。

周瑜:

是东吴孙权的一员大将,任水陆军都督。

黄盖:

周瑜手下的一员老将。

5.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6.结果如何?

(周瑜胜利,曹操失败。

7.周瑜用什么方法取得胜利的?

(火攻)

四、难点、重点分析

(一)常用文言词。

次:

①临时驻扎。

例:

引次江北。

②次序。

余船以次俱进。

当:

①抵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②应当。

当横行天下。

③会。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方:

①方法、计谋。

助画方略。

②将要。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③刚。

操军方连船舰。

④方面、地区。

挟天子以征四方。

⑤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

地方数千里。

计:

①出计、谋划。

今为君计。

②计谋。

备用肃计。

将:

①将领。

命猛将统兵数万。

②统帅、带领。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③将要。

将顺江东下。

④扶持。

出郭相扶将。

⑤助词,无义。

宫使驱将惜不得。

蹶:

①跌倒。

一蹶不振。

②使受挫。

必蹶上将军。

立:

①站立。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②使成。

足以立事。

③即、立即。

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

乃:

①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②于是。

乃罢会。

③才。

骑乃得过。

④乃至。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夷:

①削平。

今操芟夷大难。

②平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③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走:

①快跑、逃跑。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②使逃、驱赶。

可烧而走也。

卒:

①士兵。

以疲病之卒御孤疑之众。

②死。

鲁肃闻刘表卒。

③终于。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

①地方(土地纵横各……)[例]地方数千里。

②妻子(妻和儿女)[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③北面(面向北)[例]北面而事之。

④交通(相交而后通达)[例]阡陌交通。

⑤无论(不要说)[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⑥于是(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

五、讨论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层(1、2段):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

②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

第二层(3、4、5段):

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

①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②孙权召回周瑜,周瑜分析敌我力量对比,促使孙权决策抗曹(第4段);

③周瑜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第5段)。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1段。

1.学生齐读第1段。

2.归纳这一段的内容要点。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

②鲁肃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

刘备采纳鲁肃意见,进住樊口。

3.分析第1点内容。

引导问;

鲁肃为什么要去荆州?

是不是为了吊唁刘表?

孙权为什么同意他去?

鲁肃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用什么策略达到他的目标?

他的近期目标是什么?

讨论小结

4.分析第2点内容。

引导:

鲁肃的“说辞”有什么特点?

刘备为什么采纳了鲁肃的建议?

刘备欲投吴巨,是不是他的真实意图?

鲁肃是怎样取得刘备信任的?

讨论小结:

①鲁肃劝刘备“自结于东”是为了对付当前的大敌曹操,符合他的战略策略思想;

②刘备的“投吴巨”之说纯系遁辞,他当时唯一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孙权;

③鲁肃与诸葛亮“共定交”,表现了他的诚意。

5.小结第1段:

孙、刘联盟是鲁肃的本谋,这表现了鲁肃的政治远见,他一直是这一联盟的维护者。

这一联盟的建成对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起了重要作用。

二、讲读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归纳这一段内容要点(①诸葛亮智激孙权;

②诸葛亮对刘、孙、曹三方力量对比的分析以及对形势发展的预测。

3.分析引导:

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乱……祸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

(劝孙降曹)先指出孙、刘与曹操“共争天下”暗含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夸大叙述曹操的威力?

怎样表示求援之意?

哪一句话击中孙权的要害?

答孙权“何不遂事之”一问,妙在哪里?

①强调“共争天下”,君臣之分未定;

②针对孙“内怀犹豫之计”以“北面事之”相激③以田横“守义不辱”刘备“不为之下”为孙树立对抗的榜样。

就下面两个题目作简要说明:

(1)诸葛亮对刘、曹、孙各方实力的分析。

刘——关羽水军一万,刘琦一万。

曹——主力已疲,不习水战、降卒不服。

孙——兵数万。

(2)对未来形势的预测:

破操后天下三分。

5.小结第2段:

诸葛亮以友军代表身份向孙权进言,保持了不卑不亢的态度,他针对孙权尚未最后决策的情况智激孙权,初步实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说明他是一个卓越的外交家和战略家

三、讲读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

(①曹操下战书;

②迎降派的观点;

③鲁肃劝孙权勿迎。

分析:

曹操这封战书的意图是什么?

(威吓孙权:

“奉辞伐罪”表示师出有名;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说明所向披靡;

“水军八十万”宣扬实力。

)小结:

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

试归纳张昭等人主张迎降的理由。

(①政治因素——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②地理因素——操占荆州,与吴共有长江之险;

③军事因素——实力相差悬殊。

)从这里看出什么问题来?

(曹操的战书起了作用;

东吴内部意见分歧。

)引导:

鲁肃所说的“大事”是指什么说的?

孙权既然同意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