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2999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4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标准术语3

3.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概述9

4.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12

4.1标本采集13

4.2标本的转运16

4.3标本的接收17

4.4标本的保存18

4.5检验项目的选择19

5.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分析中质量控制20

5.1实验室的设计要求20

5.2常用的分子检测方法21

5.3试剂和方法的选择29

5.4设备维护和校准36

5.5人员培训36

5.6试剂性能验证37

6.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分析后质量控制40

6.1结果报告40

6.2结果的解释及医患的沟通41

6.3检测后标本的保存及处理42

7.质量保证42

7.1标准操作程序42

7.2质控品42

7.3室内质量控制43

7.4室间质量评价47

8.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应用48

8.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疗的个体化分子检测48

8.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疗的个体化分子检测52

8.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疗的个体化分子检测56

8.4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诊疗的个体化分子检测57

附录65

参考文献66

1.

本指南适用范围

本指南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编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系列指南之一,旨为临床实验室进行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指南介绍了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技术方法、结果报告与解释、质量保证及临床应用等内容。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开展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实验室,同时

供从事感染性疾病诊治的临床医师参考。

2.标准术语

2.1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

即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统称。

2.2病原微生物(pathogen)

指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和朊毒体。

2.3宿主(host)

为病原体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本指南中的“宿主”仅指人体。

2.4窗口期(windowperiod)

宿主感染病原体,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产生抗体。

从感染病原体到能检测到抗体的时间就叫做窗口期。

2.5扩增子/扩增产物(amplicon/amplificationproduct)

由目标扩增反应产生的相对低分子量的产物。

2.6质控品(control)

为质量控制目的而制备的标本称为质控品。

质控品不能用于校准。

质控品的性能指标有:

稳定性、瓶间差、定值和非定值、分析物水平、预处理的要求等。

2.7标准品(standard)

用于定标,即标准曲线的绘制。

2.8校准品(calibrator)

指定用来校准某检测系统(仪器+试剂+方法程序)的,是在考虑到基质效应的情况下,人为赋予校准品的校准值。

因此,校准品必须专用于某一检测系统。

2.9抑制作用(inhibition)

临床标本中的某些成分或者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引入的某些外源性物质可能对扩增反应或者识别过程产生的削弱作用。

2.10内部质控(internalcontrol)

在同一个反应管中存在的一段非目标序列,将与目标序列一同被扩增,用于识别由温控故障、不合格的试剂或聚合酶活性等造成的抑制作用,以及识别相同的基质内是否存在抑制性物质。

2.11核酸酶(nuclease)

能够水解核酸的多种酶中的任何一种,比如内切酶和外切酶。

2.12核酸提取(nucleicacidextraction)

将核酸(RNA,DNA)从生物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以备进行核酸的扩增和分析。

2.13检验(examination)

以确定一个特性的值或特征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实验室检验也常称为检测或试验。

确定一个特性的值的实验室检验称为定量检验,确定一个特性的特征的实验室检验称定性检验。

2.14原始样品(primarysample)/标本(specimen)

为检验、研究或分析一种或多种量或特性而取出的认为可代表整体的一独立部分的体液、呼出气、毛发或组织等。

2.15样品(sample)

取自原始样品的一部分或多部分。

2.16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

一种短分子单链DNA,通常为6-100个核苷酸,由化学方式合成。

2.17引物(Primer)

一个寡核苷酸,可以与目标DNA的互补链杂交。

在DNA聚合酶和核苷酸的参与下,启动DNA的合成过程(从3’-OH端开始)。

2.18探针(Probe)

已定义的单链核酸片段,用于识别特定的包含其互补序列的DNA或者RNA分子。

探针通常都附带一个标记(放射性标记或者化学性标记),使探针在杂交后能被检测到。

2.19淬灭剂(Quencher)

能够从荧光基团接收能量并且通过近端淬灭或者FRET淬灭来消耗该能量的分子。

2.20野生型(wildtype)

基因或生物体在自然界中常见的或非突变型的形式。

2.21突变(mutation)

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细胞、病毒或微生物的基因型发生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过程。

2.22点突变(pointmutation)

基因内单个核苷酸置换所造成的结构改变。

2.23缺失突变(deletionmutation)

由于相邻的多个核苷酸或片段丢失所造成的突变。

2.24杂合子(heterozygote)

又称“杂合体”。

在二倍体生物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或细胞。

2.25纯合子(homozygote)

又称“纯合体”。

在二倍体生物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或细胞。

2.26表型(phenotype)

一个生物体(或细胞)可以观察到的性状或特征,是特定的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27基因型(genetype)

一个生物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组成。

2.2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

是指由单个核苷酸—A、T、C或G的改变而引起的DNA序列的改变,造成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之间染色体基因组的多样性。

2.29随机误差(randomerror)

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通常随机误差的参考量值是对同一被测量多次重复测量得到的均值。

2.30系统误差(systematicerror)

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系统误差的参考量值是真值,或者是测量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的测量标准测得的值,还可以约定量值。

2.31验证(verific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证实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2.32确认(valid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性能确认应尽可能全面,并通过客观的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满足检验预期用途的特定要求。

2.33精密度(precision)

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规定条件可以是重复性测量条件、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或复现性测量条件。

精密度通常无法衡量,而以不精密度表达,常用标准差、方差或变异系数表示,是对随机误差的衡量。

2.34正确度(trueness)

多次重复检测所得量值的平均值与一个参考量值间的一致程度。

通常用“偏倚”表达,是对系统误差的衡量。

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对正确度评价很重要,最好采用参考方法。

2.35可报告范围(reportablerange)

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在预期规定范围内的被测量值的集合。

2.36测量范围(measurementrange)

检测方法可直接对未经稀释、浓缩或其他非常规检测流程预处理的标本进行检测,得到的分析物浓度范围。

2.37临床可报告范围(clinicallyreportablerange)

通过采用标本的稀释、浓缩或其他预期处理,用于延长直接的分析测量范围下的分析物值的范围,其范围一般较测量范围宽,是考虑方法检测限和预处理流程后的测量范围的延伸。

2.38参考区间(referenceinterval)

又称为参考范围、正常范围等,通常采用参考值分布的中间95%区间。

2.39检测限(limitofdetection,LoD)

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2.40干扰(interference)

指被测物质浓度因样品特性或其他成分的影响而出现的临床显著性偏差,评价的是由样品引起的特异性偏差。

2.41敏感性(sensitivity)

指金标准诊断有病的全部病例中,被评价方法结果为阳性的病例占全部有病病例的比例,即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100%。

2.42特异性(specificity)

指金标准诊断全部无病病例中,被评价检验方法结果为阴性的病例所占全部无病病例的比例,即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

2.43生物学变异(biologicalvariation)

指在机体稳定状态下,排除已知可能影响因素(例如,疾病、用药、禁食、运动等),除外已知节律性变化(例如,对于某些检验项目,昼夜或季节性变化等),依然存在的随机变异。

2.44分析前变异(pre-analyticalvariation)

从患者准备开始至样品分析启动前各环节造成的变异,包括抽血及有关条件、运输、离心、保存等环节或因素造成的变异。

2.45检验前过程(pre-examinationprocesses)/分析前阶段(preanalyticalphase)

按时间顺序从医生申请至分析检验启动前的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和识别、原始样品采集、运送和实验室内运送等。

2.46检验后过程(post-examinationprocesses)/分析后阶段(postanalyticalphase)

包括结果复核、临床材料保留和储存、样品和废物处理,以及检验结果的格式化、发布、报告和留存等。

3.感染性疾病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