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87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docx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

牲畜免疫接种技术

一、各型疫苗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亚洲I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1、预防病种:

预防牛、羊、猪亚洲I型口蹄疫。

2、用法用量:

牛肩前颈部上三分之一处肌肉注射,猪耳根后肌肉注射,羊后肢肌肉注射。

成年牛每头2毫升,2月龄以上犊牛1毫升,个体较大的牛可增加注射剂量,最多每头牛不超过3毫升;成年羊每只1毫升,1月龄以上羔羊0.5毫升;成年猪每口1毫升,1月龄以上仔猪每口0.5毫升。

3、不良反应:

本疫苗注射后1—3天,注射部位肿胀,动物可能会有体温反应或减食,因品种、个体的差异,严重的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

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等,部分妊娠母畜可能出现流产,及时使用肾上腺素,强力解毒敏地塞米松等药物任选一种肌肉注射,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

4、保存条件:

在2—8C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年。

(二)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1、预防病种:

预防牛、羊0型口蹄疫。

2、用法用量:

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同亚洲I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成年牛每头3毫升,1岁以下犊牛2毫升;5月龄以上羊每只2毫升,5月龄以下羔羊1毫升。

3、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表现注射部位肿胀,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

1—2日,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严重反应因品种、个体的差异,少数牛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

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等,部分妊娠母牛可能出现流产,及时使用肾上腺素,强力解毒敏地塞米松等药物任选一种肌肉注射,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

4、贮藏与有效期:

在2—8C下避光保存,有效期1年。

(三)牛口蹄疫0型灭活疫苗(高效型):

1、预防病种:

预防奶牛0型口蹄疫。

2、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贮藏与有效期同牛口蹄疫0型灭活疫苗。

二、器械、注射部位的消毒:

(一)器械的消毒:

将注射器针筒与玻璃制筒心拆开进行彻底的清洗,每只用纱布包好或布袋装好,针头按所用数量另外包开,连同镊子、剪刀等放入煮沸消毒器或铝锅内,加盖煮沸15分钟,煮沸消毒后,将水倾出,待器械冷却后用已消毒的手进行装配,装好的注射器放在已消毒的搪瓷盘内备用。

防疫注射期间,每注射一头牲畜应更换一次针头,每户使用一架注射器。

(二)注射部位的消毒:

注射部位应先剪毛,将泥污、粪便等污物刷拭干净,洗净擦干,注射前和注射后,用5%碘酊棉球各消毒一次。

三、其它注意事项:

(一)注射疫苗时,针头与皮肤呈45°,由上向下进针,避免疫苗回流。

(二)各型疫苗之间不能混用一架注射器。

(三)过期和保存条件达不到要求的疫苗禁止使用。

(四)疫苗在运输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严禁冷冻或过热;口蹄疫疫苗在使用前应先使疫苗达到室温,使用时充分摇匀疫苗;如果出现疫苗瓶破损、有异物或破乳分层现象是禁止使用;用过的疫苗瓶及器具等,应消毒处理,不可乱扔。

生物制品常识与动物防疫技术

(一)生物制品的分类:

1.疫(菌)苗:

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

生物制品的总称。

包括病毒性、细菌性(菌苗)和寄生虫性疫苗等。

2.免疫血清:

用抗原多次免疫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

3.诊断液:

诊断抗原或诊断抗体。

(二)常规疫苗介绍:

1.灭活苗(死苗或灭能苗):

将标准毒、菌种经大量培养后,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再加入佐剂(如油、蜂胶等)而制得。

如常用的口蹄疫苗、禽流感苗等。

优点:

使用安全、不散毒,易保存,

好运输。

缺点:

接种剂量大,需多次接种,产生抗体慢,免疫期较短。

2.活疫苗(弱毒苗):

通过人工致弱或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制成的疫苗。

分为组织苗、细胞苗两种。

优点:

接种剂量少,免疫力产生快,免疫期较长。

缺点:

贮存运输条件要求高。

3.多价苗和联苗

多价苗:

将不同血清型的同种致病微生物混合制成的疫苗。

联苗:

由两种以上不同种病原微生物联合制成的疫苗。

优点:

注射一次能预防多种疾病。

缺点:

联数越多,每种抗原的含量就相对越少,有针对性的防疫效果就相对越差。

实际防疫中不提倡。

(三)疫苗稀释

每种疫苗一般都有特定的稀释剂,稀释疫苗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规定的稀释剂进行稀释。

如猪瘟疫苗需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禽出败、仔猪副伤寒菌苗需用氢氧化铝胶水稀释等。

稀释前要注意检查疫苗质量,如疫苗瓶已破损、失去真空或已干缩、变色等不能使用的疫苗应剔出并妥善处理。

稀释时要防止污染,注意消毒。

要现用现稀释,并掌握在1-2小时内用完为宜。

(四)免疫剂量

免疫接种后在体内有个繁殖过程,接种到体内的疫苗必须含有足量的有活力的病源,才能激发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而获得免疫。

若免疫的剂量不足将导致免疫力低下,而免疫的剂量过大也会产生强烈应激,使免疫应答减弱甚至出现免疫麻痹现象。

因此,正确的免疫剂量是保证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就足以产生较高的免疫力,不必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

(五)油乳佐剂灭活疫苗注射前要预温

油苗从冰箱取出后如果立即进行注射,会导致油苗吸收不良,在注射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疙瘩,不但影响免疫效果,而且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增加防疫注射的难度。

预温方法是在注苗前4-5小时,把从冰箱中取出的油苗放到37-40C左右的温水中,使油苗的温度接

近家禽的正常体温时再进行注射,注射时还要经常摇动疫苗。

(六)生物制品的贮藏

1.建立必要的贮藏设施:

如冷库、冰柜、冰箱、冷藏箱、液氮罐等。

要求有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

2.严格按规定温度贮藏:

活疫苗一般在一15C以下,温度愈高对其效力影响愈大,还须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反复冻融;灭活苗、免疫血清、诊断液等一般要求2〜8C贮藏,不结冻。

3.要求避光保存并防止受潮。

二、免疫知识

(一)动物免疫的基本原理:

采用不同的生物制品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其产生某种相应的抗体物质,该抗体具有特异性,它能与同种病源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病源微生物失去致病作用,从而使动物不受传染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二)免疫接种和抗体的概念:

1.免疫接种的概念:

给动物接种免疫原即抗原(如菌苗、疫苗、类毒素)或免疫血清(高免血清、抗毒素),使动物机体自动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抗体),以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一种手段。

根据免疫时机的不同,免疫接种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类。

前者是平时有计划地对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后者是在有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未发病动物进行的紧急免疫。

2.抗体的概念:

在抗原的刺激下,使动物机体产生一种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抗体。

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简称lg),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主要是血清),所以又称为体液免疫。

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

(1)初次应答:

初次接触抗原引起的抗体产生过程称为初次应答,从注射抗原到抗体出现,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免疫空白期)。

如注射猪瘟疫苗的潜伏期为3-5天,一般灭活疫苗均在14-21天左右,如口蹄疫和禽流感灭活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应答还具有延迟性的特征,潜伏期高达28天。

潜伏期之后,抗体量不断增加,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初次应答产生抗体量少,持续的时间也短。

(2)再次应答:

初次注射抗原产生抗体后,再次注射同一抗原,可出现抗体暂时下降,之后迅速上升,很快达到高峰,其抗体量比初次应答高,持续时间长。

因此,在检查抗体时,要在潜伏期之后,否则没有产生抗体,在预防上可利用两次应答,以使抗体产生量大,持续时间长,免疫效果好。

(三)免疫程序

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

1.当地经常发生的传染病或有可能传入的传染病;

2.动物的免疫状况:

体内抗体滴度的高低、母源抗体的有无;

3.动物的生长期或生长周期

4.其他。

如不同种疫苗间的相互干扰性,减少捕捉动物次数等。

免疫程序不是统一的或一成不变的,要按本场(地)疫情科学地制定,不要盲目地接种。

附:

农业部推荐的参考免疫程序:

1.商品猪:

1日龄:

预防猪瘟,肌肉注射猪瘟弱毒疫苗1头份(超前免疫);

23-25日龄:

预防咼致病性兰耳病,肌肉注射2毫升;

28-35日龄:

预防口蹄疫,肌肉注射火活苗2毫升,高效苗1毫

升;

60日龄:

口蹄疫灭活苗、猪瘟弱毒疫苗加强免疫1次。

2.肉鸡:

4日龄:

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应用传支H120疫苗滴口、滴鼻。

7日龄:

预防法氏囊炎,应用中毒株疫苗滴鼻、点眼或滴口。

10日龄:

预防新城疫,应用W系苗滴鼻或点眼。

14日龄:

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肌肉注射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0.3毫升。

14日龄:

皮下或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每羽0.3毫升。

17日龄:

预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法氏囊炎疫苗饮水。

28日龄:

预防新城疫,肌肉注射I系苗。

3.肉鸭

1-2日龄:

预防鸭病毒性肝炎,肌肉注射鸭病肝活疫苗。

6日龄:

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肌肉注射鸭浆膜炎灭活苗0.5毫升。

14日龄:

皮下或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每羽0.5毫升,首免后

3周加强免疫一次。

30日龄:

预防鸭瘟,肌肉注射鸭瘟活疫苗1头份。

(四)免疫接种部位及注意事项

1.接种方法:

主要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点眼、滴鼻、饮水

等几种方法。

肌肉注射:

选择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处。

大家畜在颈部或臀部猪在耳后、颈部或臀部,羊、犬、兔在颈部,禽在胸部肌肉或翅内侧等部位。

皮下注射:

应选择皮薄、被毛少、皮肤松、皮下血管较少处。

大家畜在颈中侧1/3处,猪、羊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禽在颈背部下1/3处,针头向下,与皮肤成45°角。

刺种:

多用于鸡痘的接种,常选择在翅内侧无毛处。

点眼、滴鼻、饮水:

多用于雏禽的免疫。

2.免疫接种须注意的五个问题:

(1)要进行健康检查:

体弱、怀孕、有病,如不是受到疫病威胁,

可暂不注射,但要登记,待后补防。

切记有病的动物不要注射。

(2)要认真检查疫苗:

使用前要逐瓶检查,看瓶口是否松动、漏气、破裂;产品名称、批号、有效期是否清楚;产品的色泽、物理性状是否符合标准等。

凡过期或很快就要过期的疫苗不要使用。

(3)要备足防疫器械。

(4)注意交叉感染和散毒:

先消毒再接种;一户或一圈换一枚针头;剩余不用的疫苗(瓶)要集中处理(深埋或高压消毒),不得随意丢弃。

(5)同时注射多种疫苗。

多种疫苗同时注射,疫苗之间相互干

扰,影响抗体的形成,注射两种以上不同的疫苗最好间隔7天以上。

(五)免疫耳标和免疫档案

1、免疫耳标:

今年秋防开始,全省全面实行二维码标识制度,

原用的旧耳标全部停止使用。

二维码耳标是一种新的动物溯源标识,实行新的动物标识制度,是国家为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

目前实施的二维码标识,能快速、准确地实现动物产品原产地、防检疫等信息的追溯。

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动物从初生到餐桌各环节进行标记,达到快速、准确追溯的目的。

从二维码上可查出生猪所在地省、市、县、乡镇和村的名称,以及村防疫员姓名、联系电话和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

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很快追溯到相关责任人。

2、免疫档案:

秋防沿用春防使用的全省统一的免疫记录表,记

录要真实完整。

秋防结束后要装订成册,交畜牧水产站统一保管。

(六)强制免疫

《动物防疫法》规定:

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

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名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

对饲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