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54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docx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

烧伤护理常规

烧伤是由热力、电、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对皮肤造成的损害,可深达肌肉、骨骼、内脏,甚至可危及生命。

第一节病区消毒隔离及常用物品消毒方法

医院是病原菌、微生物集中的场所,预防感染的最重要措施是病房的消毒隔离。

烧伤病房由于细菌密度大,病人全身抵抗力低下,易感性较高。

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烧伤病人创面感染及院内交叉感染非常重要。

认真做好病区的清洁、消毒,是减少或杀灭物体表面的细菌,切断细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

一、烧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必须穿戴工作衣、帽,戴口罩,换鞋,着装整洁。

2.诊疗工作前后,接触不同病人均应洗手,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每月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一次细菌学调查。

3.严格探视制度。

重病区(严密隔离区)探视2次/周(周二、周五下午14:

30-15:

30),每次一人。

探视人员进室时需要换鞋,戴口罩、帽子,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空气中细菌量,减少污染。

4.重病区地面、台面消毒每日用0.5‰含氯制剂及清水早晚各拖地1次,轻病区每日用0.5‰含氯制剂及清水各拖地1次;物品表面每日用0.5‰含氯制剂擦拭一次。

5.各治疗室、换药室每晚22:

00至24:

00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

6.房间消毒重病区留一备用房间作为消毒轮换间,房间的熏蒸消毒应每周1次,轻病区每月消毒2次。

空气消毒用过氧乙酸,具体方法如下:

将房间密闭,用过氧乙酸溶液加热蒸发进行熏蒸。

对细菌繁殖体用药量为1g/m3,熏蒸60min;对细菌芽孢为3g/m3,熏蒸90min。

熏蒸时,室温保持在18℃以上,相对湿度70%~90%。

7.浸浴缸消毒每次用完后立即用1‰含氯制剂清洗浴缸,再用术必泰50~100ml从上到下喷洒,15分钟后备用。

二、常用物品消毒方法

1.病人用物品的消毒

(1)大纱布、大纱垫、翻身床套洗净,高压灭菌。

(2)翻身床每位病人使用完,清水清洗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

(3)海绵垫为一次性用物,专人专用。

(4)大小便器每人固定,使用后用0.5‰含氯制剂浸泡30-60min。

也可使用一次性便器。

2.体温计清洁消毒方法。

用有盖盒2个(1盒盛0.1‰过氧乙酸溶液,1盒盛凉开水)。

将体温计浸泡于第1盒1‰过氧乙酸溶液30min后,再取出放入第2盒的凉开水中洗净擦干待用。

浸泡液每日更换1次。

体温计每月校正一次(40℃水中放置3min)。

3.各种管道(如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及湿化器等器材)应专人专用,连续使用时,必须每日消毒(用0.5‰含氯制剂浸泡30min后冲洗晾干备用)。

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瓶内装灭菌水。

4.使用后的非一次性物品胃管、肛管等应进行初步处理,清洗后分类浸泡于0.5‰含氯制剂溶液中,由供应室回收后清洗高压灭菌。

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换药碗、剪刀、镊子用后直接浸泡于清水中,供应室集中回收清洗。

5.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注射用无菌液体需注明时间,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h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7.碘酒、酒精瓶容器每周灭菌2次(周一、周四上午)。

安尔碘应注明开瓶日期,开瓶后48~72h内有效。

胰岛素注明开瓶日期,开瓶后1月内有效。

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8.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清洁剂。

9.非一次性服药杯使用后,每日下午发药后应洗净,并用75%乙醇擦拭晾干,放回原处备用。

血压计袖带如血渍,用1‰含氯制剂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如无血渍,每周用肥皂清洗干净备用。

10.各种注射前后用快速手消毒剂喷手。

止血带一人一根,用后集中放置于容器中,由供应室回收消毒。

11.坚持一床一巾一抹布。

病床应湿式清扫,床头柜用0.5‰含氯制剂擦拭。

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的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2.拖把专用。

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卫生间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分开消毒、洗净,再悬挂晾干。

13.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

用过的器械、被服,住过的房间,应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棉球等不得进入换药室。

应单独收集并焚烧。

14.浸浴室每周五晚上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

第二节入院急诊护理

烧伤病人入院处理是否及时、有序,是反映烧伤病区护理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病房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入院前准备

当接到病人入院的通知时,护士首先应简要了解病人的人数、性别、年龄、受伤时间、烧伤面积、部位及烧伤轻、重程度。

根据了解的情况准备房间及用物。

1.根据烧伤面积大小、深度准备不同的房间

(1)烧伤面积<50%或Ⅲ度烧伤面积<30%的病人,又无合并伤者,住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房间。

(2)烧伤面积为50%~69%或Ⅲ度烧伤面积30%~49%者,住单人或两人房间。

(3)烧伤面积≥70%或Ⅲ度烧伤面积≥50%者,或第2条中有严重合并伤者住单人房间。

2.根据受伤时间、烧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准备用物

重度烧伤及有严重合并伤病人的用物准备。

烧伤后48小时内入院的病人:

①监测生命体征的物品;②维持腔道通畅的物品:

维持气道通畅的氧气装置和气管切开包、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吸痰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输液装置、套管针和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等;观察肾脏功能的导尿装置及气囊尿管。

③记录生命体征变化的各种记录单。

④其他物品如床上铺好无菌纱垫,约束病人四肢用的绷带、纱布。

清理病人毛发的用具等。

烧伤后48小时后入院的病人:

①准备同48h内入院的病人。

②准备好翻身床及翻身床上用物。

一般烧伤病人物品准备:

①准备好输液用物、留置针和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②床上铺好无菌纱垫。

3.调节室温30-32℃大面积烧伤、躯干、头面部及会阴部烧伤的病人,入院后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在病人入院前应将温度调至30~32℃。

特别是冬季,更应注意室温的保持,以减少病人入院时暴露创面而引起的血管收缩,影响下一步输液、抗休克的治疗。

4.报告医生即将收治病人。

二、入院时的护理

(一)处置

1.进行卫生整顿,在处置室除去烧焦或污染的衣服、敷料;头面部烧伤病人剃去头发,会阴部、双大腿烧伤或需要导尿的病人剃除阴毛;未发生休克的中、小面积烧伤病人,创面污染重时应行清创处理;烧伤休克期后的转入病人,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也应先清洁创面后,再将病人移至铺有无菌纱垫的病床上。

2.大面积烧伤或发生休克者首先应建立双静脉通道,为保证输液通畅,输液针可选择20-22G的留置针。

3.安置好各种监测仪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志、心率、呼吸、瞳孔的变化。

病情不允许测身高、体重者,可向病人或家属及随行人员询问。

4.吸氧。

5.留置导尿管。

6.询问病人或家属过敏史后做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皮试。

7.抽血急诊查生化、常规、血型、血气分析。

(二)了解

1.详细询问受伤原因、经过及受伤的处理过程。

2.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性格,既往病史,有无慢性疾病,药物过敏史。

询问伤前的身高、体重。

3.了解病人此次住院对护理的要求。

4.病情轻的可直接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进行入院指导,以及希望护患双方配合的问题;病情重的病人,应向家属及陪同人员交代探视制度,病人治疗、心理、饮食方面需要配合的问题等。

(三)记录

1.详细记录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

2.简明扼要记录受伤史及受伤后院外的处置。

3.按时记录入院后的各种治疗、护理及处置。

4.准确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及异常检验结果。

交待下一班应做的治疗及应注意观察的重点内容。

第三节休克期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保持室温在30-32℃,相对湿度40%。

2.采用去枕平卧法,保持呼吸道通畅。

3.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二、正确输液

严重烧伤病人,应在短时间内补足丢失的液体量:

1.按医嘱补液有双静脉通道的病人,一条静脉通道输胶体,另一条静脉通道输电解质溶液和水分。

无双通道的病人输液应按照胶体、电解质、水分三者交替输入,同种性质的液体不能连续长时间输入,特别是不宜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水分。

2.早期快速补液大面积烧伤病人入院前未补液或补液不足,有休克现象者,入院时,可采用快速补液法,在短期内补足液体,使血压、心率、尿量升至基本正常的水平。

3.根据尿量调节输液速度成人按每小时每公斤体重尿量0.5-1.0ml,当每小时尿量<30ml时,应加快补液,加速补液量尿量仍不增加,应警惕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及时报医生进行处理,当每小时尿量超过1ml时,表明输液速度过快,应适当控制输液速度,输液泵能准确控制输液滴数,使液体均匀的进入体内,对减少脑水肿、肺水肿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4.液体保温为了预防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加重病人的休克,在输液过程中,可使用输液恒温器,使输入体内的液体温度达32℃左右,以减少寒冷对机体的刺激,促进血液循环。

5.防止感染输液时应注意无菌操作,穿刺部位每日用0.5%碘伏消毒,无菌纱布覆盖,输液器每日更换,留置针按要求时间更换。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神志患者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或表情淡漠,这都是脑部缺血、缺氧的表现。

2.口渴原因尚不完全清楚,饮水常不能使之缓解。

因此,不能依靠饮水纠正口渴。

为减轻症状,可少量多次饮用糖盐水,不能无限制的给病人饮水。

一般待休克纠正后,口渴可自行缓解。

3.血压和心率烧伤休克期收缩压应维持在90mmHg以上,脉压差在20mmHg以上,心率应小于120次/min。

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少,心率增快表示有休克存在,应加快补液。

4.尿量休克期尿量应维持每小时每公斤体重1ml。

四、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烧伤早期创面体液渗出多,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极易使创面感染,应注意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病区内限制人流量,接触创面的物品皆应消毒,及时清除过多的渗液和更换浸湿的敷料。

五、做好休克期护理记录

1.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各1次,每6h测体温1次。

2.出入量成人烧伤面积≥50%时应如实记录入量,每小时监测尿量,如实记录液体的质和量,呕吐物,大小便的性状、颜色和量,每8小时小结1次,24小时总结一次,至伤后48小时。

3.,随时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及各种用药、治疗及护理。

4.记录异常的化验结果。

5.各种仪器参数记录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每班记录呼吸模式、吸氧浓度。

第四节烧伤败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一、临床症状

(一)全身症状

1.体温

由于创面的存在和局部感染等因素,故大面积烧伤病员病程中都有发烧,其变化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换药、浸浴、麻醉等。

但若找不到影响体温变化的因素,而病员又有39℃以上的弛张或稽留热,或低体温(36℃以下),则要考虑可能发生败血症。

2.心率

大于140次/分,小儿可更快,多为窦性,心率与体温呈分离现象尤其应注意,当出现体温变化而心率可能不增快甚至有所下降时,应引起重视。

3.呼吸

呼吸的改变是败血症的一个主要症状,较之体温、心率更有诊断意义,起初表现为呼吸快而浅,进一步为呼气延长性呼吸费力,有时初期表现为呼吸不规则,屏气等现象。

4.精神状态的变化

也是烧伤败血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大多数开始是兴奋,表现为烦躁、谵妄、呓语、幻觉等,以后转入抑制,表现为定向障碍、表情淡漠、恍惚、反应迟钝、最后昏迷。

5.腹胀

这也是一个较为重要而常见的症状,开始时腹稍胀,肠鸣音减少,重症者肠麻痹,腹部隆起如鼓,也可出现胃扩张,大量的胃内容物潴留。

有些病人也可表现为腹泻,量不多,主要是粘液。

6.寒战

要和畏寒区别,明显的寒战往往表示有细菌或霉菌侵入血液,在临床上常误认为是输液反应。

7.食欲

食欲骤减或贪食,也有无变化者,败血症时的贪食不要误认为病情好转。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