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93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7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负数》的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素材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让他们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力求做到“动静结合,张驰有序”。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负数。

通过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其它地区的时间等。

3、学生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

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

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评价任务

1、结合生活的实例,让同桌之间交流对负数的理解。

2、小组之间学习,某个同学说一个负数,其它组内同学把这个负数写在练习本上,循环活动。

3、对同学的板演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联系生活

激趣导入

师:

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出示宜昌、哈尔滨天气预报片头)

学生会准确说出所看到的每个城市的温度。

环节2

观察思考

体会新知

师:

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

宜昌零上16度,哈尔滨是零下16度 

师引导:

宜昌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正好相反)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

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

16℃(+16℃)-16℃

师:

你们怎么知道的?

1、学生会区分“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

2、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16”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环节3

亲身体验

归纳小结

出示例2直观图,银行取款与存款。

师:

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取款预存款吗?

这些数据你怎么分呢?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

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两个量正好相反,正数表示存入,负数表示取出。

师:

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是正数、负数呢?

学生汇报。

 

1、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说出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2、95%的学生能够掌握正数、负数的读、写法。

环节4

及时反馈

巩固提高

出示“练习一”第1题。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师问:

①0为什么不写?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

播放:

珠穆朗玛峰、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

师: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环节5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出示:

某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最高气温度是零上7摄氏度,请用正、负数表示这两个温度,并算出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能说出什么是正数、负数和0的理解。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负数的认识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根据《课程标准》内容上的安排,本阶段在知识方面上用数轴把正数、0和负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0是正、负的分界,正、负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学阶段负数的学习为以后初中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概念基础。

2、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

这节课的学习引出如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结合数轴上有关正的、负数知识的理解,关键要突破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

3、学生分析

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呈现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通过直线的画法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把数轴上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感受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同时能够掌握好这些数的大小比较。

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学习,会准确说出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对同学的课堂回答情况做出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3、针对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情况,做出评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复习:

读数,指出下列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60-8.2+20%-3/5

2、师:

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上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下2摄氏度下降了6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上的气温是()摄氏度。

4、读出我国去年3月份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北京:

6℃~10℃

长春:

-5℃~11℃

拉萨:

-6℃~8℃

让学生准确说出什么是正负数。

并能够应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环节2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出示例3图

师:

思考并交流

1、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学生画图并交流。

3、在相应的点画出大树和学生(学生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会用数表示这些学生与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

观察并交流

1、从0起往右依次是?

从0起往左是?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二)教学例4

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1、小组交流讨论比较的方法。

2、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学生讨论:

-2℃比-10℃气温高,所以-2℃>-10℃,因此-2>-10。

3、让学生通过数轴比较-8和-6的大小。

因为-8在-6的左边,所以-8<-6。

1、90%在具体的形象中让学生知道直线上的点与正负数的对应关系。

2、在数轴上,学生都要知道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3、90%学生知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环节3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课本第7页做一做第1、2、3题。

2、课本练习一中第4、5、6题。

90%学生准确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的大小。

环节4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各小组记录本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能说出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并会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负数练习课》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练习学生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2、教材分析

在练习中,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使他们学会遇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给学生提供思维能力的发展空间。

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的认识生活情境中的正数和负数。

2、能借助数轴熟练地学会比较正数和0、负数之间的大小。

3、会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价任务

1、同桌之间在练习过程中交流活动,对知识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2、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情境引入

回顾再现

师:

我们这段时间数学课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有关负数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和以前联系不大,只要从现在开始,加油,就能把这部分知识学好!

板书课题:

负数的练习课

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以机会,真正在课堂上关注他们,让他们学得幸福,感受到成功,感受到付出之后的快乐,相信自己能越来越好。

环节2

回扣知识

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

填一填:

(1)如果向东走80米记作+80米,那么向西走100米记作()。

(3)如果本月收入3200元记作+3200元,那么支出1500元就记作()。

2、综合练习

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4○3-1○0.52○-3.5

0○-6-4.5○-1.55○-5

3、提高练习

某检修小组乘一辆汽车沿检修路约定向东走为正,某天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如下(单位:

km):

+15,-2,+5,-1,+10,-3,-2,+12,+4,-5,+6,

求:

(1)收工时检修小组在A地的哪一边,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汽车耗油3升,开工时储存180升汽油,回到收工中途是否需要加油,若加油最少加多少升?

若不需要

工时,还剩多少升汽油?

1、95%学生准确回答问题,会牢固掌握负数的知识点。

2、通过分层练习,90%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提高数学思考、会解决问题。

环节3

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老师还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组测试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1、填空题。

(1)设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则向东走38米记作()米,向西走30米记作()米,原地不动记作()米。

记作-15米表示向()走15米,记作+40米表示向()40米。

(2)一个数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则这个数是()。

2、解答题。

体育课上,某中学对七年级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为+2,-1,+3,0,-2,-3,+1,0

(1)这8名男生的百分之几达到标准?

(2)他们共做了多少次引体向上?

1、通过检测80%学生能够对知识的把握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

2、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环节4

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1、师: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哪些内容?

说一说你的收获好吗?

2、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自由回答,集体补充。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认识圆柱,掌握它的基本特征”。

2、教材分析

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3、学生调查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