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41201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

《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新医改的重点与难点分析Word下载.docx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

自2005年至2010年“两会”前,中国新医改方案制订历经50余次修改,11大部委、多个研究团队参与调研。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新一轮医改正式起航。

2010年1月21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新医改方案获得原则通过。

新医改的基本原则是:

“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新医改的目标是: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二)新医改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1.新医改的主要内容及亮点

新方案基本确立了未来3年医疗改革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5方面内容(见表1)。

2.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之处

(1)理念创新: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公共产品。

(2)全民医保:

缓解“看病贵”顽疾的良药。

(3)服务均等:

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

(4)降低药价: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遏制药价虚高。

(5)医药分开:

增设药事服务费,推行医药分开。

(6)管办分开:

管办分开,转换政府职能。

(7)人才流动:

多点执业改革破冰。

3.新医改如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基本医保扩面提高标准,为群众看病减压卸负。

方案规定:

三年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一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表1新医改的主要内容及亮点

(2)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减少群众得病机会。

近三年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2009年开始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主要用于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3)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让群众大病不出县。

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

2009年,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

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

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4)培训基层医疗人才,缓解群众看病难。

社区卫生机构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就要提高水平。

对此,《实施方案》提出,经过三年的努力,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16万和137万人次。

二新医改的重点内容分析

(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中国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从2004年下半年起,有关部门就已经开始探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并在2005年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方案研究设计工作。

同时,一些由地方主导的试点也在陆续展开。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2007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召开了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经过各方的努力,包括城镇在内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其二,医疗保障制度初步显现;

其三,医疗保障责任逐步清晰,公共财政作用不断加强,医疗保险促进了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

这次新医改,将进一步加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力度。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2010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早在1982年中国就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

自1992年起,中国结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开始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工作,要求在基本药物品种范围内制定公费医疗报销药品目录。

当时的背景是,因为市场上使用的中药制剂已高达5100多种,西药制剂有近4000种,如此大量的药品在市场上流通,造成药品生产、供应、临床使用的某些环节失控,临床急需的治疗性药品时有断档,一些劣质药品甚至假药流入医院。

此外,公费医疗制度中存在的不完善,也造成了药品浪费,加大了国家和单位的财政负担。

1996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中有西药26类,699个品种,中药制剂1699种。

1998年初,再次公布了调整后的国家基本药物西药的品种目录,有27类740个品种入选。

但是,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推广,《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被广泛采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渐渐被人们淡忘。

迄今为止共颁布了6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各种各样的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手册也层出不穷。

世界卫生组织也将中国列为已经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的会员国。

但问题是,基本药物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形同虚设,不合理用药(部分表现为“多开药”,即滥用药物)的情形较为普遍。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建十分必要。

作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支柱,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建已经成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正式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年版)正式公布,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种、中成药102个品种,共307个药物品种,以及一些中药饮片。

卫生部就此公布了第69号“卫生部令”,明确这一版基本药物目录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根据规定,中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为:

2009年每个省(市、区)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

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机构也要优先选用基本药物。

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近年来,中国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等文件。

这些文件所规定的医改“路线图”明确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

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并承诺政府将逐步增加投入,有效减轻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

这意味着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逐步作为公共产品成为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基本权利的一部分。

中国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按照新医改方案总体部署,到2010年,全国将有约2000所县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25000所村卫生室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改变房屋不足、破旧和基本诊疗设备短缺等不适应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状况。

加上地方政府按要求自行建设的项目和已达到条件要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届时,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并将实现机构网络化、功能标准化、服务规范化。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中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

“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09年7月,卫生部又发布了由卫生部、财政部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提出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就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次医改实施方案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2009~2011年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之一。

根据部署,国家制定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从2009年开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

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至2011年提高到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对困难地区予以补助。

2009年中央财政按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按不同的补助比例予以支持。

对目前财力状况比较困难的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按80%的比例补助,人均补助标准为12元;

中部地区按60%的比例补助,人均补助标准9元;

对东部福建、山东、辽宁、江苏、浙江、广东6省以及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根据财力情况分别按不同的补助比例补助。

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意味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将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

2010年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是:

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防控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要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使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一样获得妇幼保健、疾病防治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10年,中国将全面实施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健康运行。

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卫生应急“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

“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全面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投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

(五)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

也可以理解成国立,医院分3个等级,一级是社区医院,二级是县级医院,三级是市级医院。

到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