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1155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

《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明父母大学堂培训师手册Word下载.doc

团体会心…………………………………15

 单元二:

民主的教养态度…………………………23

单元三:

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31

 单元四:

父母的自我改变…………………………38

 单元五:

积极倾听…………………………………47

 单元六:

问题所有权与我的信息…………………53

 单元七:

鼓励有方…………………………………62

 单元八:

自然与合理的行为结果…………………72

 单元九:

家庭会议…………………………………84

 单元十:

民主教育的原则…………………………91

序言

多年前曾经做过一个小研究,在调查一百多个父母亲关于家庭价值观的问卷中,有一个题目问及他们对于自己子女教育的期望,统计的结果以“有责任感”在众多选项中占第一位,其次是“有信心和勇气”,再其次是“有宽恕和包容的心”。

由此结果显现,今日的父母十分重视非智力的因素,或是现代流行的名词:

情商。

之后,我在一些演讲场合每提到这项结果时,大多数的父母均纷纷点头认同。

虽然许多的父母都肯定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是自己最大的愿望,但在面对他们来寻求咨询时,发现这也正是他们在教养孩子上最大的困扰,亟需心理和教育相关的学者专家给予协助,尤其是不少的父母亲根本没有学习过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以及如何学习为人父母的教养之方。

经过自己二十多年来在亲职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在集思广益的完善和编著着适合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亲职教育的实用手册,并结合西方亲职教育的精华,以父母成长团体的活动方式进行学习和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现在,这一套有理论系统、有方法技巧、又充满实例和情趣的团体活动的内容及方式,不仅让父母亲对亲职教育和亲子沟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动力,而且在家庭教育的实际运用中更能称心顺手。

在台湾地区,我们已经训练了超过千位以上的家长团体成长的培训师,近年来,也培育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及中国大陆等地近千位亲职教育伙伴。

如今,受益于这套系列课程的父母亲已达十数万人,这个有意义的教育工作仍热烈推展中。

教育开始于家庭,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做一个有效能的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父母亲能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并掌握应对之道,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21世纪的主人翁,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美满,亲子关系更快乐融洽。

衷心盼望学习者发挥自己的智能和创造力,举一反三地建立自我教养的风格,最终建立符合自己家庭情况的亲子教育方式,创造「双赢」的亲子关系。

培训手册分为两本,一本为父母效能培训手册,一本为家长团体培训师手册。

前者作为家长团体培训师带领父母团体时,发给参加团体的成员配合单元进行的阅读材料,亦可作为自我进修阅读用;

后者为经过培训师的培训后,带领家长团体的参考的活动方案,详细的内容均各见于两本手册中,不再赘述。

最重要的是:

凡事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参加父母团体的成员很快地会从中享受到这套我所谓的“亲子教育的太极基本功”课程和活动的乐趣,进而成为一个胜任愉快的开明父母亲。

钟思嘉

2010年春暖花开时节

理念篇

成为本课程的团体培训师,应该具备一些理论基础。

因此,在提供活动方案内容之前,先介绍本课程有关的亲子教育理念,以供参考。

一、阿德勒的理念

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Adler)是第一位将家庭咨询运用到社区教育的创始人,1919年在奥地利维也纳设立儿童辅导中心,结合父母、教师和有关的工作人员,共同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而发展家长研习团体的咨询方式。

其主要的亲子教育观点有:

1.生命的主要动力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

每个人都有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自卑感,并藉着补偿作用(如发展其他特长)来隐藏或克服此种自卑感而获得成就满足。

这是个人驱力去适应现实,也是与社会驱力的整合。

但有些人却因此气馁,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致产生“自卑情结”。

2.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决定因素:

一个人的生活型态是在家庭环境下逐渐发展出来,形成于生命最初的四、五年,且能长久保持。

因此,家庭气氛与价值观、父母的教养方式、性别角色、个人的出生序,兄弟姊妹间或其它同居亲属的关系,以及邻里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生活型态的决定因素。

3.精神官能症的产生:

这是因为个人驱力与社会驱力间缺乏适当平衡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的阻碍,通常源于个体在婴幼儿期与父母的冲突之表征。

阿德勒的学说后经由美国一些精神医师和心理学者,如Dynkmeyer和Mckay(1976),Dreikurs,Gould和Corsini(1974),Dreikurs和Soltz(1964)以及Soltz(1967)等人的开发拓展,使其理论更为清晰。

这些学者认为人是一个能自主的社会性动物,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寻求归属感。

在寻求的过程中,选择并运用自己认为可以获得重视的信念、感觉和行为,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型型态。

儿童之所以会表现一些不适当的行为,根据许多研究的发现,在他们不当行为的背后常存有其行为的目的。

表现不当行为的儿童是沮丧的,他们不相信自己能以良好的行为来得到归属感,但又期望获得父母的注意和接纳,因此他们只有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这些阿德勒学派的学者反对家庭中权力的操纵与控制,并强调民主与合作的家庭气氛对子女人格的模塑有深远的影响。

二、戴克斯的观点

美国精神医生戴克斯(Dreikurs)将儿童的不适当行为依不同目的分为四大类,事实上这些目的亦存在于较大儿童及成人的行为中。

戴克斯所谓的四个行为目的如下:

1.获得注意

几乎所有孩子都有想得到他人注意的欲望。

儿童学习以良好的行为来获得他人的注意,但是如果无法以那些方法达到目的,则会以一些不当的行为来寻得他人的注意。

有些孩子认为唯有得到他人的注意才有归属感,即使得到的注意是负向的也比被忽视要好。

例如,父母被搅扰了,而以提醒或哄慰的方式纠正孩子所表现的不当行为,使他获得所想要得到的注意。

以后,他可能会再以相同的行动或类似的行为来求得注意。

要帮助这些寻求注意的孩子,父母必须改变自己的反应,使孩子明白做一些大人所期望的好行为,比用不当的行为方式以求得注意或协助,更能受到重视。

父母必须注重孩子的正向行为,而忽视其不当行为,或以不是孩子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做反应。

“注意”绝不能在孩子要求得到的情形下给予,因为此种反应会增强孩子这种不当的行为。

给予注意的适当时机,应在孩子没有预期的情况下。

其重点是在“给”,而不是“得到”。

2.争取权力

寻求权力的孩子觉得,只有在他们发号施令时,才显示自己的重要。

父母想要控制子女,而孩子也想要证明自己能做自己所想要做的,也能拒绝别人要求他应做的。

在此种争执中,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因为即使是父母胜利,虽然孩子照着要求去做,但却不依父母所希望的方式去完成,只能说是一种口服心不服,在这种情形下,亲子关系必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若是小孩胜利了(表面上),必是成人放纵他,也会造成孩子的沮丧。

原则上,在处理这些争取权力的孩子时,父母必须避免生气,同时避开权力的争战。

以权威来压制这些渴望权力的孩子,只会增加他们对权力的欲求。

如果权力的争战一直继续不断,使子女们渐渐觉得无法反抗父母时,他们可能会改变对权力的渴望,而转向第三个目的:

报复。

3.报复

追求报复的孩子常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不被注意的,是被拒绝、被排斥的,只有当他伤害别人时,才会被看重,也只有以残酷与讨厌的行为出现,才会获得一席之地。

当孩子有报复心态时,父母常会觉得受到伤害,认为应当惩罚此种心态或行为。

但是孩子对父母的反击却是寻找更激烈的手段,或是另选一种武器来报复。

父母必须了解儿童之所以表现不当行为,是由于其内心感到灰心与沮丧,这种感觉并非一定是由父母所造成的。

因此,父母要帮助这些心存报复的子女时,绝不可亦以报复的方式来对待。

父母须以诚意、关心的态度及冷静的心情,尽力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果报复的斗争一直存在于亲子之间,孩子会渐渐觉得自己被打败,而放弃此方式,以另一种“我差劲”的行为,寻求他人的原谅与同情。

4.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常是那些受到极多打击,对自己非常灰心的孩子的表现。

他用“我没有办法”、”我无能为力”来保护自己,使别人不再对他存有任何期望,也藉此逃避责任,省去了许多责备与不安。

通常如果父母对孩子已不再抱任何希望,表现出“我再也不管你了”的态度时,孩子也会放弃自己,而以冷漠或毫不关心的反应来面对父母的决定,则更不能有所改进。

协助这样一个自觉无药可救的孩子,父母必须停止所有的批评,将注意力集中于他的能力和优点上,对孩子的任何努力与进步都给予鼓励,即使那是多么微不足道的表现。

根据戴克斯的分析,孩子为了达成以上这些目的,可能用建设性或破坏性的方法;

也可能用主动性或被动性的方法。

孩子选择用建设性或破坏性的方法,主要是看其行为的结果,假使用破坏性的行为可以让他觉得受到重视,他就会用破坏性的行为来达成目的。

此二种方式排列组合起来有四种行为方式,即:

1.主动-建设性:

如在学校成绩优良、活动出色。

2.主动-破坏性:

如行动粗鲁、反抗、叛逆等。

3.被动-建设性:

如听话、乖巧、可爱。

4.被动-破坏性:

如懒惰、固执等表现。

若将此四种行为方式与四种行为目的相配合,可产生如表一所示之各种情形。

由表中可以看出,此四种行为方式均可获得注意;

用主动破坏性及被动破坏性的方式亦可获得权力及达到报复的目的。

此外,被动破坏性的行为还可以达到自暴自弃的目的。

表一行为目的摘要表

有用的

无用的

主动建设

被动建设

主动破坏

被动破坏

行为目的

成就

A

乖巧可爱

骚扰

懒惰

获得注意

c反叛

固执b

获得权力

行为不当

抗拒

报复

无助

自暴自弃

当孩子以有用的方式无法得到团体中的归属感时,就会转变成没用的方法。

最常见的如表中a的过程,由主动建设性转为主动破坏的方式得到注意,若无法达到此目的,则会用反抗的行为以获得权力;

若仍无法争得一席之地,会用不当的行为,让父母生气的方式来达到报复的目的。

另一种常见的转变过程是孩子先用被动建设性的行为来引起注意,无法达到目的时,转而以被动破坏性的行为引起大人的注意;

若失败,会想以固执的方式获取权力;

如果依然失败,则会将自己藏在“我不行”的角色中,达到自暴自弃的目的(b线),除了a、b二种行为转变的路径外,有些孩子会直接由被动建设性获得注意力的方法,变为被动破坏性的自暴自弃的行为,如c线的途径。

由上述可知,人类行为理论对儿童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帮助儿童克服他们不良适应方面的行为是很有效的。

此派理论的方法是给予儿童合于其年龄和社会发展的权力欲,使其体力和智力有适当的出路。

三、罗杰斯的观点

人本心理学大师罗杰斯(CarlRogers)认为对别人表示接纳是帮助被接纳者增长、发展、做建设性改变、学习解决困难、迈向心理健康、变得更有创造力、更有作为与实现其全部潜能的重要因素。

如果父母懂得运用语言表达接纳孩子,即可影响其子女接纳与喜欢自己,及增加个人价值感,因为接纳是一种爱的行为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