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64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练习题1

文本4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一代亚圣,跨越千年,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人们宣讲着他的“仁政”的思想、“王道”的理论。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是他为我们描绘的理想蓝图。

他反对战争,经常以比喻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见解。

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去见识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

~前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宁、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舜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腐、远离实际,而不被采纳。

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背景探寻】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于是,包括孟子在内的贤者数人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

两人在第一次见面时,梁惠王便想从孟子那里寻得“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

两人第二次会面是在池沼旁边。

梁惠王看着鸿雁麋鹿嬉戏,得意地问孟子:

“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

正是在多次的接触交谈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就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一次深入的交谈。

【文本素材】

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提倡“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

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还说:

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继承了孔子“节用爱人”的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要不违农时。

孟子多次谈到不违农时的重要性,说: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他要求“薄税敛”,反对杀鸡取卵似的剥削。

经济上主张“制民之产”,要重新划分田地,使百姓有自己的田地。

同时,要保证百姓“不违农时”“无失其时”,做到“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告子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

民有“恒产”,就可以为君王统一天下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孟子认为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可持续发展。

更难能可贵的是,孟子深刻地意识到对百姓教化的重要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学校教育为民而办。

尊敬父母,敬爱兄长,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百姓在物质上富足,在精神上安乐,民无怨愤,就能安居乐业。

【课外链接】

草原英雄牛根生

近日,蒙牛乳业创始人牛根生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首开民营企业家“裸捐”股份的先河,被誉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1958年,牛根生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是生产队的小队长,那时候用现金代替公粮,父亲得带头交,可是又没钱。

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父亲狠狠心,就把出生还不到一个月的牛根生送了人,换来了50元钱。

牛根生的养父姓牛,职业是饲养员。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家庭:

养父解放前被抓过壮丁,当过警察;养母当过国民党的官太太。

文化大革命期间,养父养母被拉去批斗,扫马路。

养母病重,扫不了马路,就由牛根生替她扫。

牛根生那时才八九岁,怕同学看见后笑话他,每天凌晨四点钟就起来扫大街。

14岁的时候,养母去世了。

他挨过饿,受过冻,遭过毒打,也申请过救济,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草根出身、诸多的磨难造就了牛根生独特的品格,诸如独立、宽容、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等等。

1999年牛根生卖掉他和妻子的100万伊利股票,创建了蒙牛乳业。

牛根生不仅有胆识和魄力,还有很高的号召力、影响力,当时有300多名伊利的生产、销售、技术骨干自愿追随牛根生创业,很多人借钱都要支持他,这使蒙牛的注册资本几个月后猛增到1300多万元。

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经营哲学,他说“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牛根生领导的蒙牛乳业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了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运用角度] 民本思想 一切为了人民 创业 心存大爱

【美文欣赏】

孟子:

我们的文化宝藏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

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著而坚定,焦灼而真诚。

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屡屡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行仁政而王天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

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

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

听:

“诸侯之宝三:

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的话精髓而深情。

锲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的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著,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每当读到孟子的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

“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做人,影响着我们做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

浩然正气。

他在文字中说到了,他在生活中也做到了。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

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点评 穿越时间的河流,孟子依然被世人敬仰,两千多年的时光依然不能暗淡他那思想的光芒。

文章从“秉持忧患、心怀天下”“满怀智慧、为民呼号”“气节超然、卓然出众”“才学渊博、文采飞扬”“提倡社会和谐”等方面全面解读了一代儒家宗师孟子非凡的思想、学识、襟怀、文采。

告诉我们孟子就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阅读经典就是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为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移其粟于河内(   )

②谷不可胜食也(   )

③数罟不入洿池(   )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⑤鸡豚狗彘之畜(   )

⑥弃甲曳兵(   )

⑦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⑧庠序(   )

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⑩颁白(   )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直不百步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失其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涂有饿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然

②之

③何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①填然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五十步而后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养生丧死无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谨庠序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然而不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王无罪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整体感知

1.全文共4个自然段,概括各段内容。

 

2.总览全文,你认为孟子的仁政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二、深层探究

3.孟子与梁惠王谈话的背景是什么?

朗读时如何体现梁惠王的困惑?

 

4.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之政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请以战喻”?

 

5.《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是古代政论精品,但两者的论辩风格却完全不同。

请仔细品读两文,分析它们的区别。

 

6.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