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52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发展功能

【答案】B

【解析】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

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促进政治民主化;

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故选B。

4、()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爱岗敬业

【解析】爱岗敬业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每一个职场人士必有的职业精神。

作为教师,爱

岗敬业,既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也是必须具备的精神境界和职业态度。

5、关于校园文化,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是()。

A、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B、校园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

C、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文化

D、不包括学校教师共同拥有的教育价值观

【解析】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按照不同

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也包括学校教师共同拥有的

教育价值观。

6、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原则是()。

A、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B、统筹规划,以县为主

C、统筹规划,协调管理

D、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应当遵循分级管

理,分工负责的原则。

故选A。

7、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场所

D、教学评价

【答案】C

【解析】教学设计一般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教学任务及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故选C。

8、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存在于动物界的教育起源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解析】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

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9、规定学校的教育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结构的是()。

A、学科设置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时教案

【解析】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划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与类别学校的培养

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

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

基本内容包括:

学科设置;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0、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制约性

B、永恒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相对独立性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根本特征,也被称为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有目的是目的性的

反映,培养人是将人从生物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性的体现。

因此选择C。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

永恒性、历史性以及相对独立性。

11、“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解析】“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是为了服从社

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

12、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

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解析】处于心理发展转折期的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

13、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

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

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的为目的

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

【解析】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形式。

总结性评价注重总体分析,对教学效果做出

最终怕段;

形成性评价

1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物质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

基本的是认知活动;

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

择。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即是第三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15、小明是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为此总是受批评。

有一天,他表现很安静,就没受到批评。

从那以后,他好

像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了。

老师的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解析】负强化是指撤销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表明行

为发生频率增加,属于强化,“没受到批评”说明是撤销厌恶刺激,因此为负强化。

16、小刚为某校八年级的学生,今年14岁,很调皮,不爱学习,让班主任伤透了脑筋。

班主任就“要不要

小刚继续在校读书”问题在全班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给小带刚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他再也不肯到学校读书

了。

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有助于班集体的和谐健康发展

B、不正确,侵犯了小刚的合法权利

C、正确,符合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

D、不正确,给学生家长造成了负担

【解析】班主任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小刚受教育的权利。

17、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

这是()。

A、原型操作

B、原型启发

C、原型内化

D、原型定向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即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

题干所述为原型操作阶段的特点。

18、“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教师遵守下列哪一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

A、“廉洁从教”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

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故说

的是“为人师表”。

19、“其身正,不令而行;

20、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

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解析】学习需要和动机属于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21、教育存在的首要意义和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促进()。

22、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23、如果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解析】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等。

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以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

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难度属于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24、以下跟教师道德修养无关的是()。

A、“学而不厌,海人不倦”

B、“立志乐道,甘于奉献”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以身作则,反躬自省”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一种教学方法,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无关。

25、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

A、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和诊断性评价

D、正式和非正式评价

【解析】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

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

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并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

非正式方式收集的。

26、从形式上看,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的双方互动的活动,说明教学属于()。

A、单一活动

B、平行活动

C、认识活动

D、复合活动

【解析】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但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双边活动,但不是一种简单的、平行

的活动,而是一种复合活动。

27、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属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解析】童年期是指6周岁、7周岁~11周岁、12周岁。

28、小明不爱吃菜,只爱吃肉,妈妈为了改变他的不良习惯,告诉他,只要吃5根青菜,就可以吃一块肉。

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

A、消退

C、惩罚

D、正强化

【解析】按照强化实施以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提出强化理论,包括强化、惩罚和消退几个重要概念。

其中强

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就是通过给予一个积极的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题目中妈妈告诉小明,

只要吃5根青菜,就可以吃一块肉,通过允许小明吃肉这个积极刺激,来增加其吃青菜的行为发生的概率,即

属于正强化。

29、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言行进行评价以促进其品德成长的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