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考题型过关训练文化常识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过关训练文化常识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必考题型过关训练文化常识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
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
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
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
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
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修冠一时”,憲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
“豫州今欲何至?
”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
二、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
魏曹植曾封为陈王;
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
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
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
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
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如《张衡传》: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
《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
《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
《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
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谭嗣同》:
“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
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取责是谏皇帝、举荐人オ。
く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
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
”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
“拜相如为上大夫。
”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屈原列传》: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
“子非三阊大夫欤?
”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师说》: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
”《石钟山记》: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训俭示康》: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
”《五人墓碑记》: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司马迁做过太史令。
《张衡传》: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
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出师表》: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长史”指张裔。
《赤壁之战》: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
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
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
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