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919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质B.粮食酿酒C.气球爆炸D.蜡烛燃烧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3.关于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都需要催化剂②都需要加热③都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④可用相同发生装置⑤可用相同收集装置⑥都属于分解反应

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③

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能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蔗糖放在水中后消失

蔗糖分子被分解了

 

A.AB.BC.CD.D

5.豆腐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品,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和镁。

每100克豆腐中平均含磷119毫克。

这里的“磷”指的是(  )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6.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四位元素,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A.氧、铁、铝、硅B.氧、碳、氢、氮C.氧、硅、铝、铁D.氧、氢、氯、钠

7.【最新】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相连相生”。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推广公共自行车,绿色出行

B.开展污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B.NaOHC.D.

9.初中化学课本中常见的净水方法有:

①过滤;②加絮凝剂吸附;③蒸馏;④消毒。

要将有泥沙的河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是()

A.①③④

B.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10.某容器充满空气,将氧气除掉,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达到目的的是()

A.硫磺B.蜡烛C.红磷D.木炭

11.元素的种类与下列哪种粒子数密切相关(  )

A.中子数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D.夸克数

12.同学们在制取氧气并做氧气性质实验时,把用火柴引燃的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但只有部分同学的实验现象明显。

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瓶内的水未排完

D.实验时集瓶底部没有放置一些细沙

13.硝酸铵(NH4NO3)是一种肥效较高、使用广泛的氮肥,下列关于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正确的是(  )

A.﹣4+6B.﹣3+5C.+1+1D.无法确定

14.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A、B的质量比为9:

8,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27:

16,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B.C.D.

二、填空题

15.氯气具有以下性质:

①在常温下是黄绿色的气体;②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是;③能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④有刺激性气味;⑤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大多数的金属直接发生化合反应.在①~⑤中,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属于氯气化学性质的有______.

16.围绕用KMnO4、KClO3、H2O2制取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它们都能用于制取氧气,因为组成中都含有_____元素;

(2)用它们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都涉及到MnO2,其中在两个反应中MnO2都起到_____作用;

(3)从环保、节能、操作简单的角度分析,制取氧气时最好选用它们中的_____。

17.用化学符号表示。

(1)钠离子_____;

(2)2个碳原子_____。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如图所示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

(2)如图乙为周期表的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_____。

(多选)

A、原子序数:

Z>YB、核外电子:

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表示氧元素

19.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在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a、加热高锰酸钾;b、电解水;c、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c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2)你认为最合适在潜艇内制氧气的方法是哪个_____?

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有哪些优点_____?

20.回答下列关于水的问题。

(1)生活中用_____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2)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_____不同;

(3)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_____。

2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应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100mL水.实验时,将橡皮塞取下,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稍微加热,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

若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

三、实验题

22.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装置如图。

(1)a是发生装置。

某同学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该同学应调节图b中的旋钮_____(填“①”或“②”或“③”)。

(2)图d表示加入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在其分解过程中某变量y的变化趋势,则y可以表示_____。

A生成氧气的质量B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

C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剩余氧元素的质量

(3)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

23.下面是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及探究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

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D装置,理由是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进入。

(3)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4)观察F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生成了_____的固体小颗粒的缘故。

(5)如图G所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生成黑色固体,而瓶底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四、计算题

24.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计算: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

(2)维生素C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写最简比);

(3)维生素C中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五、简答题

25.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牛奶变质过程中有菌类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用粮食酿酒有乙醇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气球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D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造成读数偏小,故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否则液体容易溅出伤人,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不需要催化剂,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固体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不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综上所述: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①都需要催化剂,说法不正确;②都需要加热,说法正确;③都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说法不正确;④可用相同发生装置,说法正确;⑤可用相同收集装置,说法正确;⑥都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能闻到花香是因为有香味的物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蔗糖放在水中后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溶解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这里的“磷”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磷”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6.C

【详解】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

故选C。

7.D

【详解】

A、推广公共自行车,绿色出行,可以改善环境状况,故不符合题意;

B、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应该合理使用化肥,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故选D。

9.B

【详解】

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加明矾吸附沉降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投药消毒杀菌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故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④消毒,而没有蒸馏操作。

故选:

B。

10.C

【详解】

A、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增加了其他气体的成分;故此选项错误。

B、蜡烛和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会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故此选项错误。

C、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故此选项正确。

D、木炭和氧气反应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增加了其他气体的成分,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11.B

【详解】

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种元素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故选B。

12.A

【详解】

A、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使收集氧气的浓度较低,铁丝不会燃烧,故A符合题意;

B、导管口连续冒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收集的氧气较纯,利于铁丝的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排水法收集结束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